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都只是戰爭題材,越南獨立製片新世代——陳英雄以外的後起之秀 

不都只是戰爭題材,越南獨立製片新世代——陳英雄以外的後起之秀 
《人性爆走課》電影海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越南人對於早期本土影片的記憶不外乎是戰爭、戰後或農村改革的故事,因吸引力不足而票房慘淡;近年票房賣座的電影大多以喜劇、恐怖類型爲主,其他類型的影片乏人問津,而獨立電影則被認為是專門為參與國際比賽所拍攝,因此也難以吸引觀眾。

文:武氏緣(Annie Vu

越南獨立電影的發展:萌芽前後

越南獨立電影萌芽於1990年代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美籍越南導演裴東尼(Tony Bui)、阮武嚴明(Nguyen Vo Nghiem Minh)與陳光咸(Ham Tran),隨後,國内年輕導演如阮煌蝶(Nguyen Hoang Diep)、 潘燈貽、 裴碩專、裴金龜(Bui Kim Quy)、梁廷勇(Luong Dinh Dung)等也紛紛加入獨立製片的行列。

越南獨立電影雖然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但整體而言在越南仍缺乏完善的電影環境。2013年,爲了建立良好的獨立製片環境、培植年輕電影人,並促進越南電影與世界的交流,導演潘燈貽、陳氏碧玉(Tran Thi Bich Ngoc)共同籌辦了「秋日大會」。近十年來,由於經濟進步、社會文化多元並茂,以及國際電影的頻繁交流,都促進了越南電影的開展。雖然獨立電影的觀眾仍屬小眾,卻也逐漸迎來新時代。 大多數國外觀眾對越南電影缺乏深刻印象,由於審查制度嚴苛,只有戰爭題材的電影或少數著名導演及其作品較為人知。我曾與一位熱愛電影的師大美術系畢業生談及亞洲獨立電影,除了陳英雄,他對越南電影幾乎沒什麼印象。

Tran_Anh_Hung__International_Competition
截圖自:Dick Thomas JohnsonCC BY 2.0
陳英雄導演

「但他(陳英雄)是法國人啊,他的作品不算越南電影吧?那你們越南到底有沒有所謂的藝術片?」我研究越南電影這幾年,一直以來也遇過許多台灣朋友提出質疑,像是「你們是共產國家怎麼拍藝術片?如果有應該也很爛吧!」或是「越南電影不都是戰爭題材嗎?」因此,我希望藉由本文梳理越南獨立電影的發展,幫助更多喜愛電影的人建立對於越南獨立電影的基本認識。

談及越南電影史,學界多將其分為三階段:法屬殖民時期(1945前)、戰爭時期(The Indochina War, The American War)與和平國家發展時期。政治因素使然,導致在統一後,越南電影界也僅和東歐國家和中國交流,缺乏與歐美互動切磋的機會。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越南電影就如其他類型的藝術只為政治宣傳服務。再者,越南電影的審查制度非常嚴格,電影正式上映前,會先經過政府電影審查部門檢視,刪除一切政治敏感話題與腥羶色畫面。導演潘燈貽曾表示,「不論是政府資助或由民間資金贊助的電影都得為政治宣傳。」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想像電影導演要如何自由創作。另一方面,由於越南電影在國際發行、宣傳及參加影展上遭遇不少困難,使得國際間能見度很低,因此不意外越南電影對外國人而言印象不深。

越南人對於早期本土影片的記憶不外乎是戰爭、戰後或農村改革的故事,由於吸引力不足,沒有太多人願意花錢去電影院。近幾年票房賣座的電影大多以喜劇、恐怖類型爲主,其他類型的影片乏人問津,更別提不以商業拍攝手法爲導向的獨立電影。越南人一般認為獨立電影是專門為了參與國際比賽所拍攝,因此也難以吸引觀眾。

秋日大會:越南電影先鋒培育

2007年,導演潘燈貽在韓國釜山電影節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製作人會面。在那次會議中,他發現其他國家的獨立電影人關係緊密,反觀越南獨立電影人是一盤散沙,也難怪獨立電影的發展相對緩慢。

潘燈貽回國後,與製片人陳氏碧玉及導演美蓉(My Dung)共同策劃、創立了「秋日大會」,自2013年起,每年在峴港的會安古鎮舉行,包含課程、演講與各種製作經驗交流。過去的秋日大會曾邀請導演陳英雄、演員陳女燕溪(Tran Nu Yen Khe)、韓國女星朴.莉迪亞(Lydia Park)、演員黎卿(Le Khanh)及導演黎光(Leon Quang Le)等蒞臨演講,學員除了越南人,也包含來自日本、韓國、台灣、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年輕電影人。

正式課程結束後,緊接的是研討會及劇本小型競賽,同時安排年輕導演與來自坎城、威尼斯、鹿特丹、柏林的策展人見面,商討如何為他們的作品尋找國外金援。秋日大會的舉辦拉近了越南獨立電影人的人際網絡,新的電影企劃如雨後春筍般接踵而來,獨立電影圈也逐漸成形。迄今,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許多獨立電影創作者在秋日大會中找到靈感與機會;在電影工作前輩的幫助下,新一代導演也慢慢成長並獨當一面。近年,越南獨立電影圈持續透過舉辦秋日大會、工作坊與電影課程,引介藝術電影、紀錄片等不同形式的影像作品,藉著對話交流,不但挖掘、培植有志深耕影像的年輕人,也使得不少新銳導演逐漸在越南生根萌芽、在國際間綻放。

舉凡目前在越南電影新銳協助發展中心(The Centre for Assis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vie Talents,簡稱TPD)擔任恐怖電影教師的黎平江(Le Binh Giang),或是以劇情長片《落紅》(The Third Wife,2018)享譽國際影展、斬獲多座獎項的導演阮芳英(Nguyen Phuong Anh aka Ash Mayfair),都曾受到秋日大會的扶持。從秋日大會養成的年輕導演,還有近日嶄露頭角的新秀導演如陳清輝(Tran Thanh Huy),作品不僅充滿濃厚個人色彩,也瀰漫著現代越南生活的氣息。2019年,由他自編自導的第一部長片《人性爆走課》(Rom)一舉拿下釜山影展最佳新潮流獎。此外,自學成才的導演黎寶(Le Bao)、范玉麟(Pham Ngoc Lan),也都以年輕導演之姿在國際影展大放異彩;前者獲得許多著名國外電影基金的支援,後者的紀錄片《每個人的故事》(The Story of Ones,2012)則參與越南最重要的短片節「YxineFF」電影派對競賽,及國外紀錄片影展。

陳清輝-人性爆走課_Photo_Credit__Tran_Thanh_Huy
Photo Credit:大大樹音樂圖像提供
《人性爆走課》(ROM)電影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