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生命的不完美》:對肌萎縮症病友而言,考上醫學院是一個「慘敗的開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說來有趣,我們所受的教育經常教導我們,迎向挑戰、克服困難,卻很少告訴我們,當碰到無法克服的挑戰時,該如何調適心情、適應處境,該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找到方向,重新來過。退步,這不是認輸、不是畏懼退縮,而是理解現實,正視現況。
文:陳燕麟
不是人生勝利組,而是人生失敗組
從多數人的價值評斷來看,考上醫學院,我可以算得上是「人生勝利組」的成員了。倘若這是一部勵志電影,主角努力奮鬥,最終得到成功,接下來就該放熱血感人的片尾曲,準備散場。
可是對我來說,情況恰恰相反。考上醫學院後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事實上,還是一個慘敗的開始。
在醫學院就讀期間,我開始有機會能從各方面查詢關於肌萎縮症的資料,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文獻期刊、研究報告,做各種各樣的學習。等我真正深入理解之後才發現,先前父親說服我學醫的理由,在現實中根本行不通。
至今為止,醫學上各種關於肌萎縮症的文獻與研究報告的結果都差不多,簡而言之就是老話一句:迄今為止無藥可醫。
這個答案與我當年在台大確診時,醫生告訴我的結論,簡直沒有差別。
而這些書籍、文獻資料與研究報告,都是專業等級的,是許多前人與今人從各方面拚命努力研究累積的結果,是科學實證與數據的結合,具有強大的公信力。
這也就意味著,「無藥可醫」是現階段醫學上普遍的結論。想要推翻,難如登天。
我研讀越多資料,越明白當初單純想著「當醫生治療自己的疾病」或「當醫生研究自己的疾病」,實在是想得太簡單了。前人研究了那麼多方向、那麼長的時間,都找不到解決方法,我靠著初出茅廬的熱血,就想要從不可能中尋找出可能,別說是異想天開,根本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好像每一種方向都已經被其他人研究過了。
「啊,這樣的結果實在太令人失望了。」面對這種局面,我不由得感覺失落。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沮喪到不想再談關於肌萎縮症的事情。
但失落並不能解決問題,況且我的性格並不是一個容易屈服的人,雖然情緒低落,但很快就想到另一條出路。
「找不到治癒的方法,並不表示我什麼也不能做。我是醫生,又是病人,比其他醫生更能體會罕見病患者的心情,為什麼我不去協助那些與我情況相似的病人呢?」山不轉路轉,這樣一想,我又找到了繼續學醫的理由。
然而這個目標在我畢業後入院實習階段,又被打了回票。
在醫院分科裡,主要看肌萎縮症的科別是神經內科。我如果想要協助肌萎縮症病患,就要選擇當神經內科醫師。然而當我進入神經內科實習時才發現,這一科的病患,經常行動困難,或需要肢體檢測與復健,因此神經內科醫師必須從旁協助病患檢測或指導復健。
這些工作內容聽起來很正常,可是放在我身上,就顯得很困難。
「我的身體狀況這麼糟,該怎麼協助病患做一些檢測、復健的動作?要是病人重心不穩摔倒,我根本拉不住對方,也撐不起他,更別說扶起病患了,搞不好我反而會害到病人……」試想,如果病人和我一起摔倒,場面該會有多麼混亂?周遭的人是得先救我,還是先救病人?我會不會成為其他人的負擔?這麼一想,我就知道自己不適合走神經內科。
但還有哪一科適合我呢?
不用說,外科、眼科那些必須手術開刀的科別,我是無法勝任的,而其他科別對我而言也有很大的難度。比方說巡房,在醫院,幾乎每一科每天都有例行的巡房活動,必須跟著主任或主治醫師去各病房病床查看病人的狀況。因為醫生工作時間緊湊,巡房的節奏很快,但對我來說,所有必須快速行動的事情,都有難度。
我還記得當時跟著主治醫師巡房,勉強跟完一層樓,要上樓時,我就出了問題,因為沒辦法跟著其他人一起走樓梯,我必須花時間等電梯,跟著其他病人一起排隊上樓。好不容易我走出電梯,卻撲了個空,主治醫師已經完成巡房,準備下樓。
採用消去法,考慮了各個科別的屬性與需求,最後留下的只剩病理科。
面對現實,我選擇接受。我想:「去病理科也好。雖然不會與病人直接接觸,但至少我不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也能實現協助病患的初衷。」
在醫療領域裡,病理科的工作內容與屬性較為單純。大多數病理科醫師很少直接面對病人,我們負責的內容,主要是處理病人的檢體,透過各種方面的檢查、研究和數據整理,判斷檢體的情況,提供資料,協助各科的醫師作為診斷、手術的依據。比方說,要判斷癌症的擴散狀況、治療效果,臨床醫師會替病人做細胞穿刺或切片。取得檢體後,醫師會告訴病患:「過幾天再回來看報告吧。」然後這些檢體就會傳送到病理科來,請病理醫師負責檢查,得出報告後再回覆給臨床醫師,由他們向病患解釋情況,或判斷該如何處理。
在台灣,早期病理科非常冷門,規模不到一定程度的醫院,很少有專門的病理科和病理醫師。但是後來因為癌症或腫瘤的預防與治療越來越專精,很多方面都需要病理醫師的專業協助,於是各醫院才紛紛成立病理科。
但是對很多有志學醫的醫生來說,病理科不是一個受歡迎的科別。因為病理醫師總是藏身在病人看不到的環境裡,我們面對的經常是冷冰冰的儀器與各種各樣的檢體。即使在治癒病人的過程中,病理醫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幾乎得不到病人的感謝或重視,當然也沒有治癒患者的成就感。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要忍得住寂寞、沉得住氣的科別,經常日復一日在做相同的事情。
不過,病理科的屬性非常適合情況特殊的我。在醫學院時,我就意識到自己應該要選擇病理科,而實習的那一年裡,遊走在各科室的經歷,更讓我明白這麼選擇才是對的。
可是選擇了病理科,就意味著我離「治療自己的病」、「研究自己的病」的目標越來越遙遠了。
其實一路走來,我經常聽見別人用羨慕的口吻評價我,說:「哎呀,你雖然生了這種怪病,但成長過程卻非常順利,會讀書又會考試,還考上了醫學院,做了醫生,你呀,真是人生勝利組啊!」
每次聽人這樣說,我都很想提出反駁。什麼叫做勝利?什麼叫做失敗?外人根本無從得知。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人生勝利組,在求學的路上,我只是摸索出一些適合自己學習的技巧,所以考試時表現得比較好。但是會讀書、成績好、能考上醫學院,真的就是人生勝利組嗎?人生真的有這麼簡單?
每次我回想這段過程,都覺得唏噓。我所立定的每一個目標,到頭來都是失敗收場。即使付出全部努力,卻總是因為身體的問題在最後關頭吃閉門羹,不得不打退堂鼓。我想當醫生的目標非常單純,就是為了要研究自己罹患的疾病,並治療這種疾病,假使都不行,退而求其次,我希望能用身兼病人與醫師的身分,協助與我有相同困境的病患,但是退了又退,結果卻連這一點也辦不到。
老天對我似乎特別殘酷,祂總是給我希望,卻又不斷讓我失望。這些失望對我來說,等於是否定我努力的挫折。如果是一般的失敗也就算了,我可以鼓起勇氣挑戰再挑戰,但我所遭遇的全都是些無法逆天而行的定數。即使在心態上不肯認輸,還想要奮起一搏,卻也不知道從何著手。
人在遭遇無法改變的命運搓磨時,理所當然會覺得喪氣,但除了喪氣之外,我也學到了寶貴的、從沒有經歷過的人生經驗。
我學會了適應,學會了退步。
說來有趣,我們所受的教育經常教導我們,迎向挑戰、克服困難,卻很少告訴我們,當碰到無法克服的挑戰時,該如何調適心情、適應處境,該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找到方向,重新來過。
退步,這不是認輸、不是畏懼退縮,而是理解現實,正視現況。
我非常感謝在這個過程中,上天和命運給予的種種挫折。沒有這些挫折,年輕的我可能把人生和未來想像得極其容易,總覺得別人不能完成的挑戰,舍我其誰。就是因為有這一次又一次的挫敗,我才彷彿從雲端降了下來,學會腳踏實地。
我越來越能夠接受挫折和失敗,也能接受「無法一次破關」的挑戰。看淡勝敗,反而讓人的心志更堅強。
而且,我覺得上天的安排實在非常奇妙,祂雖然不停在我面前關上一扇又一扇的大門,卻始終沒有讓我斷了前行的道路。相反的,這些關上的門扉就像是黑暗森林中的指示路牌,我在這一扇閉鎖的大門前失望嘆氣,然後朝下一扇門前進……不斷前進、不斷前進,好像只要願意走下去,總會有下一個階段、新的可能。
我於是一路前進,試著探索不可知的未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擁抱生命的不完美》,天下生活出版
作者:陳燕麟
當天降厄運,你是畏縮逃避?
還是將血淚轉化成為後人種下一片花田的力量?
高中時,醫生診斷陳燕麟得了一種醫不好的病——肌萎縮症,也預告了他的生命遲早有一天會因為這個疾病而死。
曾經,他為此沮喪,夜深人靜時痛哭失聲,覺得人生沒有希望了。
曾經,他以為當醫生可以找到治療方法,自己的病自己醫。
然而,當他真的成為醫生,卻礙於肌肉日漸無力,無法站在第一線,只能退居幕後當一名做研究的病理科醫師。
當懷抱的希望一再落空,他也曾頻頻陷入谷底。
但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敗,冥冥中又是一股推動他找到新方向的助力。
那些最不想憶起的傷痛、不願面對的現實,推著陳燕麟醫師走出萎縮的世界,全心投入研究肌萎縮症基因檢測,企圖遏止這個疾病繼續往後代蔓延,從罕見逐漸消失不見。
人生如果可以重新來過,你會選擇健康或罹病?
某天當這個問題在陳燕麟醫師的心裡浮出,他猶豫了。
身為肌萎縮症病友,他非常清楚罹病的痛苦,也因為這樣的「感同身受」,他全心投入相關研究,而且想在有限的時間裡做更多。
因為他明白,假如他是一位行動自如的健康醫生,也剛好從事肌萎縮症的研究,恐怕不會像現在這樣熱誠投入。
所以,他說:「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願意再病一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pCloud 新年優惠方案總整理,趁過年買 10TB 終身雲端空間備份多年檔案與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20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
轉眼間又要過年,除了整理多年來的影音收藏之外,是不是也該趁著過年檔期入手便宜超值的雲端空間方案?看著日前 iCloud 曾發生嚴重的資安意外,MacRumors 討論區上有用戶在用 Windows 的 iCloud 同步 iPhone 檔案後,發生檔案意外損壞的狀況,並出現陌生人的照片與影片,這告訴我們檔案備份真的要慎選,且最好能做到多重備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挽回的餘地。
資安意外頻傳,多重備份才讓人安心
iCloud 發生的資安問題,讓人擔憂起是否自己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別人的相簿中,這件事也在MacRumors 討論區上引發討論。
資料保存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多重備份,利用多種管道、異地保存自己的檔案,這樣就能確保萬一檔案損壞時,還有備援資料可以使用。就算你現在使用 iCloud、Google Drive 進行單一備份,也不能保證你的檔案不會發生意外,至少選擇 2 種備份方案才是比較安全的保管方式。

經濟與安全可以兼顧,瑞士的雲端服務 pCloud
pCloud 是來自瑞士的雲端服務廠商,2013 年創立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全球有 1600 萬用戶使用其服務。它的資料位於重視資訊安全的歐盟與美國,在創立帳號時可選擇資料要存放於歐盟或是美國,相比其他無法選擇的廠商多了選擇性,而且不只是存放地點,pCloud每份資料都會分散 5 份檔案儲存於多個伺服器增加安全性。檔案還會經過 256 位元 AES 加密技術保護,傳輸時使用 TLS/SSL 強化資安。如果需要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還可以選配 Crypto 加密服務。
pCloud 也有免費帳號可以使用,註冊後就有 10GB 免費空間能夠試用,不論是要體驗介面操作或是傳輸速度都沒問題。相較於其他訂閱較為單一的雲端服務,pCloud 除了月繳、季繳、年繳之外,還會不定期推出優惠的終身買斷的方案,且費用上不會有額外的設定費或隱藏性支出。若是家庭用戶,還可以選擇家庭方案讓 5 個人一起使用更經濟。





農曆新年 -85% 超優惠終身買斷方案,錯過可能就沒了
雖然現在官網活動還沒開跑,但 pCloud 確定會在農曆新年推出超優惠方案,活動期間為 2023 年 1 月 18 日至 2023 年 1 月 24 日,活動只有短短 5 天要好好把握。這檔農曆新年促銷活動是針對個人終身制方案,500GB、2TB、10TB 個人終身方案都會有優惠價格,500GB 個人終身價折扣後為 139 美元、2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279 美元、10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890 美元,折扣幅度高達 85%。
pCloud 農曆新年優惠方案:
500G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570 美元,優惠價 139 美元。
2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1140 美元,優惠價 279 美元。
10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6000 美元,優惠價 890 美元。

趁著過年好好整理檔案,選個安全可靠的雲端空間更安心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18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這次方案價格十分優惠,終身買斷不會產生每個月的費用,用越久省越多,如果你需要備份的檔案大且多,可以考慮看看經濟又可靠的 pCloud。pCloud 終身制優惠方案並不是每次都有,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就盡快購入,越早使用省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