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拜登「協防台灣」的言論,有可能逼得北京提早對台灣問題攤牌

拜登「協防台灣」的言論,有可能逼得北京提早對台灣問題攤牌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拜登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一旦中國發起攻擊,美國會保衛台灣。政論家鄧聿文認為,美國「打台灣牌」遏制中國,可能加劇本已復雜而脆弱的台海和美中緊張關係,導致台灣問題提前攤牌。

文:鄧聿文(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發表的「美會軍事保衛台灣」的承諾言論,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兩岸之間引發高度關注。

儘管白宮和美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隨後否認美國改變了對台政策,蔡英文政府也表示,不會因美支持而冒進,但拜登的「護台論」將加進劇本已複雜而脆弱的台海和美中緊張關係,可能誘使台灣問題提前攤牌。

拜登10月21日受訪指出,一旦中國發起攻擊,美國會保衛台灣,並且承諾會這麼做。多數觀察者認為拜登此番言論屬於「口誤」。然而問題在於,拜登本人並未對他這番——用個別美國專家的話來說——令人震驚的言論進行澄清,這就不能不讓人懷疑,華盛頓有意讓拜登的講話保持一種模糊狀態,給外界美國會介入台海軍事衝突提供想像空間,從而對北京如果武統台灣產生威嚇作用。

口誤,還是真心話?

不管拜登的「護台論」只是「口誤」抑或內心的真實想法,它都會加重北京對華盛頓軍事干預中國統一進程的意圖疑慮。

若中國最後用武力強行統一台灣,它也一定是把美軍的介入作為前提條件;換言之,如果未來台海戰爭爆發,北京不會只把台軍列為作戰對象,一定包括美軍及其盟友的武力干涉。對於未來的台海戰爭,儘管許多觀察家認為美軍不會直接捲入,以免美中之間爆發軍事衝突,但解放軍肯定是要作美軍直接介入作戰的最壞打算的。

從這個角度看,拜登的言論只會進一步坐實北京對華盛頓軍事干預台海的想法,從而加快解決台灣問題的備戰準備。

拜登「護台論」也使台灣在台獨路上「壯膽」。蔡英文前不久「雙十講話」的「四個堅持」被北京批為「兩國論」且是「以武謀獨」、「以武拒統」,雖然蔡本人是一個謹慎的人,可也是堅定的台獨領導人,台灣社會瀰漫著利用目前大好的國際形勢,推動台灣更多參與國際空間的樂觀情緒。

西方對台灣民主的有力支持以及將台作為抗中牌,與台灣內部的獨立衝動遙相呼應,在操作台灣參與國際空間時有可能突破中國大陸底線,導致不測事件發生。

美國挑戰「一中原則」

華盛頓現在正在掏空「一個中國原則」,把它變成空殼。美台關係事實上是國與國的關係,雙方只差將各自代表處或辦事處改為大使館。也就是說,只欠一個形式上的建交聲明,所有雙邊的關係與活動,都是按照國與國的關係來進行的。

這應該是自川普(Donald Trump)以來美台關係發生的最本質變化。華盛頓也從各領域和各層次幫助和支持台灣對抗中國的打壓,用台灣箝制和刺激北京。

比如,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50週年的慶賀日前一天,美台高級代表舉行線上論壇,討論「擴大台灣在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參與」。美國務院官員挑戰聯合國2758號決議,稱該決議只是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的代表權問題,而並未說台灣屬於中國,限制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加入國際組織,批評北京濫用2758號決議阻擾台灣參與國際空間。

顯然,華盛頓實際要做的,是在國際組織上打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使之成為既定事實。這當然已觸及北京的紅線。

美國國內的抗中氛圍變得如此不可逆轉,以致拜登看似不經意地發出「護台論」。9月的拜習通話和之後楊潔篪和蘇利文(Jake Sullivan)的瑞士會談,給外界似乎傳達一種兩國關係有所緩和的印象,但如果把拜登的言論以及最近美國候任駐華大使、駐日大使和駐新大使在參議院的聽證會上,對中國猛烈攻擊的鷹派言論聯繫起來,很難想像,一個將要去所在國赴任的大使,發出在外界看來非常具有攻擊性的言辭,乃至赴任其他國的大使,也要對與他職責無關的對象進行抨擊。

這種情況雖然是為了得到參議院通過大使的任命,帶有表演性質,但正是這種表演性,恰恰表明美國內的反中和仇中氛圍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政客們即使在同中國無關或關係不大的事情上,也要把中國大罵一通,否則就是「政治不正確」,會失掉選票,或者擔心任命通不過,或者相關事情做不成,由此可見美中關係的緩和或解凍遠遠沒有到來。

華盛頓全力反中,將台灣牌打到極致,固然會使北京窮於應付,極大增強在台灣問題上的成本,消耗中國的國家實力,但也會產生三個後果:第一,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挫敗感越強,耗損的成本越大,越有可能促使它採取武統手段,一勞永逸地解決台灣問題。

第二,如前所述,也讓台灣社會產生越來越接近獨立建國的幻覺和興奮,以為中國大陸不敢打,即使敢打美國一定會來馳援,最後中國大陸必敗,台灣很多獨派人士是這麼認知的,這種「形勢一片大好」,獨立建國的衝動勢必和北京的防獨意志產生衝撞。

第三,美國的台灣牌其實是有限度的,倘若打到極致,台灣牌的效應也就釋放完畢,美國會出現我稱之為「台灣牌的困境」。

RTR29TEP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碰不得的「天花板」

任何工具的價值都不是無限,可以沒有成本地使用下去,台灣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當華盛頓不斷打台灣牌刺激、試探北京,它每出一次牌的邊際效益實則是在遞減,對中國所能起到的損害作用比上次要減少。故要使台灣牌的邊際效益遞增,下一次比上一次讓北京更難受,就必須加強出擊的力度,或在北京更在乎的方面和時刻打台灣牌。不過這樣一來,必然會觸及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