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史遇到城市(下):城市本身的輪廓與「建築史」重疊,羅馬就是重要例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十九世紀許多風景畫,都取材自城市裡的休閒綠地,像是後印象派的作品,就有許多鮮明的例子。筆者以為,城市,透過藝術史學科擅長的角度來觀看,像是圖像表徵、文獻史料、再現系統、情感連結、規劃形式、視覺文化等等,已成為一個專業研究與閒暇玩味的寶庫。
文:張琳
在本文,我將從十六世紀開始談起,但不再只有城市的視覺再現,更包含了城市本身的輪廓外型,這也和「建築史」學科的關懷有所重疊。羅馬是一個重要的例子。建築師波達(della Porta)接續前人,為耶穌會設計教堂【圖1】。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連結起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一對渦卷。渦卷背後藏起了壁撐(buttress),同時形成搶眼的裝飾風格。[1]
這個以直線為主的立面(façade,有些場合稱elevation),左右兩端卻出現了曲線,而且面積頗大,讓人立刻注意到它們。耶穌會是反對宗教改革、提振羅馬教會榮光的重要組織,隨著它在歐洲和南美洲的發展,波達設計的這個立面,不僅是羅馬街景的一大亮點,更是源遠流長,成為天主教世界裡,教堂外型的基本語彙。

的確,建築的立面,決定了市容,尤其到了「格局更大」的藝術家手中,會有更驚人的效果。米開朗基羅曾為羅馬西側的「卡比托利歐丘」(Capitolino)進行規劃,那兒原是一片遺址,米開朗基羅開闢了一個廣場【圖2】,並用一條軸線連接廣場和市區。圍繞廣場三邊的大廈也是米開朗基羅所規劃(並由後人完成),為今日知名的「卡比托利歐博物館」(Musei Capitolini)所在。

三棟大廈不以直角排列,卻毫無雜亂之感。如此安排,造就整個空間成為一個傑出的藝術作品,為羅馬城的壯觀再添一筆。到了十七世紀,巴洛克建築風格繼續為城市帶來令人驚嘆的景觀。貝尼尼(G. L. Bernini, 1598-1680)在聖彼得大教堂的門前,設計了精彩的列柱群【圖3】。上百支列柱排成兩彎月牙,合攏成一個大型橢圓廣場。將廣場連接到教堂的,則是兩側規律的廊道,其中亦有大量的列柱,如林蔭大道的樹幹聳立著。月牙像臂彎,擁抱世人;而廣場與廊道合在一起,則像一把鑰匙,開啟天國的奧義。

十八世紀起,城市與藝術史的關係,除了展現在規劃和建築方面,又多了一種新的意義。在霍加斯(Hogarth)的作品中,倫敦成了最佳舞台,上演繁華似錦卻滑稽哀愁的各式人生。他的「時下婚姻」(Marriage A-la-mode)系列繪畫一共六幅,描寫新興致富的商人之女,嫁入顯赫卻實則缺錢的貴族之家【圖4】。這樁婚姻好似雙方家長之間的買賣,不見新婚小夫妻同心協力,只見兩人各自出軌、對簿公堂。

無奈當時的法律對女性保障較少,【圖5】中可以看到染病的女方「被休妻」、回到娘家。瀕死之際、無辜的孩子仍黏著媽媽,精明的律師卻早已釐清財產,迫不及待取走女方的戒指。【圖5】右邊一隻乏人看顧的家犬,竟爬上主人的餐桌覓食。牠背後的窗戶,顯示出倫敦橋(old London Bridge)畔的雜亂景色,透露女方原本平凡的出生。

遙想當年訂婚時,男方家位在冠蓋雲集的倫敦西區,窗外還有一棟正在蓋的帕拉迪歐式別墅【圖4】;更可見畫家取材城市不同的地理位置、做出的用心安排。霍加斯早年試過歷史畫、肖像畫,但不算非常成功。直到他以歌劇為發想,首開先例,諷喻時下都市生活裡的種種道德兩難(moral dilemma),並以靈巧流暢的構圖和筆觸呈現,才造成轟動,獲得倫敦城中、上階級客群的青睞。[2]
由霍加斯的例子,可以理解城市既是創作靈感、又是作品舞台、更是藝術市場,外加各種視覺「奇觀」(spectacle)的集散地。換言之,近現代的大型城市,儼然成為一座視覺文化的樂園。藝術史學者Lynda Nead把十九世紀的倫敦比喻成聖經裡的巴比倫城(Babylon),是充滿聲色與野心的。
身為當時全歐洲最大的都市,倫敦在外環道路興建,城內道路拓寬、治安死角、瓦斯路燈、人口流動、休閒去處等等議題上,始終獨占鰲頭,開展出繁華多姿的樣貌。Lynda Nead 談論了大量有關倫敦的世態畫(genre painting)、地誌景觀圖(topographic views)、報紙圖文、商用海報、風景速寫、和地圖、老照片,成功說明了視覺產品如何再現出一座超越實體規模、因為人的意念和欲念而無限擴張的城市。[3]
同時期的巴黎也是毫不遜色,充滿新奇事物。詩人波特萊爾(C. Baudelaire)提出了「漫遊者」(flâneur)的概念,強調個體在現代城市裡的移動和觀看行為。文化評論者班雅明(W. Benjamin)則認為觀看經驗裡代表性的物件,是由捲曲鋼鐵樑柱打造的「拱廊」(arcade)。[4]拱廊挑高的天花板採用玻璃,冬日可擋風雨,平時則有日光灑落。人們身處這樣的空間,可以同時享受室內的舒適和室外的寬敞。
拱廊是有別於室內(例如咖啡館)、室外(例如巴黎街頭或公園)的第三種都市休閒空間,兼具兩者特質卻又不屬於兩者,堪稱十九世紀城市文化的重要發明。拱廊內則有數十間商家在兩側排開,形成「1」字形或「十」字形的走道。每間商店莫不以玻璃櫥窗作為視覺焦點,展示精巧奪目的工業產品,讓人們透過每一次觀看,深化他們對物質世界的執著和渴望。
像這樣,從鳥瞰到特寫:城市街廓本身的規劃像是一件藝術品;城市裡的拱廊,又是一件建築藝術作品;拱廊裡玻璃櫥窗的商品,仍是一件件藝術工藝作品。如此層層套疊,像俄羅斯娃娃一樣,每開啟一層,就是揭露一次藝術(史)與城市的相遇。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6. 埔里鎮──果寶歡酵觀光工廠
「果寶歡酵觀光工廠」位於埔里鎮,為全亞洲第一大的網室有機嘉寶果農場,面積達12公頃,主要是以埔里絕佳氣候與水質培育出的果中黑鑽石──嘉寶果,由農場親自栽培,堅持全面以生態平衡的共生方式進行培育。藉由觀光工廠、觀光農場的開放,酵素等健康知識的展示,好物選購、休憩角落的提供,給民眾一個身心靈舒展放鬆的好去處。
◎ 建議行程:參觀觀光工廠→農場採樹葡萄→製作果醬→野餐→製作果醋
◎ 體驗活動:採果體驗、果醬DIY、一日農夫體驗、果醋DIY、酵素DIY
◎ 嚐鮮特選:樹葡萄(12-5月)
◎ 伴手好禮:樹葡萄酵素果乾、有機康普茶、樹葡萄酵素、鳳梨果醋、牛樟酵素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7. 埔里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位為埔里鎮,為傳承超過一世紀的養蜂百年品牌。經營者賴朝賢先生投身養蜂50餘年,生產蜂蜜連年得獎,受台灣養蜂協會譽為「評蜜博士」,並榮獲「神農獎」殊榮。多年來帶領台灣蜂農實施自然農法,輔導協助合作蜂農產銷管理,推廣自然農法與蜜蜂生態教育,研究改良蜂蜜、蜂王乳生產技術,頑固的追求各單品風味蜂蜜所醞釀之極緻品質與香氣,研發出多樣蜂產品引領台灣市場。近年更為台灣首家「產銷履歷蜂蜜」業者,致使出產的每滴蜂蜜安心有保障,且風味極緻!
◎ 建議行程:蜜蜂生態解說館 生態導覽→百萬蜜蜂隧道 穿越體驗→香氛蠟燭DIY→天然古湧泉泡腳
◎ 體驗活動:純天然蜂蠟香氛蠟燭DIY、純天然蜂蠟護唇膏 DIY、天然蜂蠟紫草膏 DIY、天然甜蜜蜂巢蛋糕 DIY、古錐蜜蜂公仔彩繪 DIY
◎ 嚐鮮特選:蜂蜜(3-5月)
◎ 伴手好禮:荔枝蜜、龍眼蜂蜜、貴妃蜜 、蜂蜜果凍條、蜂蜜醋、蜂蜜果醬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之1號
8. 國姓鄉──台灣國姓咖啡館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不定期與辦理在地小學作品展覽及藝文活動,咖啡館提供遊客農遊體驗及季節性DIY活動,需提前來電預約。
◎ 建議行程:參觀咖啡館區→咖啡採果→手沖咖啡DIY→咖啡館用餐→養生檸檬醋DIY
◎ 體驗活動:手沖咖啡DIY、紅豆大福DIY、養生檸檬醋DIY、
◎ 嚐鮮特選:阿拉比卡咖啡(9-12月)、羅布斯塔咖啡(5-8月)、賴比瑞亞咖啡(6-10月)
◎ 伴手好禮:國姓精品咖啡豆、國姓精品濾泡式咖啡、國姓精品咖啡限定黑鑽禮盒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中正路一段127號
9. 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位於竹山鎮,抱著對「竹」的使命,青竹文化園區在竹山落實生根已25年,致力於竹產業竹文化的推動,將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教育等功能發揮淋漓盡致;從竹工藝技術導入傳承,透過專書編撰、參與標準認證,到茁壯成熟期並朝社會企業邁進。這個由竹林生產者、竹園經營者與竹藝創作者所共同設立的園區,企圖在竹材、營運、創作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創作、景觀、生活及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這與近年提倡的六級產業不謀而合。
◎ 建議行程:竹生態導覽→手作青竹杯→品嘗竹筒飯風味套餐→參觀青竹博物館→竹鐵馬踏青→品味古早味黃金鮮筍包→住竹民宿
◎ 體驗活動:青竹杯DIY、竹童玩DIY、創意竹編DIY、 園藝療癒時光、黃金鮮筍包DIY、幸福竹風車DIY
◎ 嚐鮮特選:香烤竹筒飯、竹炭嫩豆花、竹炭麵、和風竹筍封、竹筍排骨湯
◎ 伴手好禮:青竹竹醋原液、青竹盒裝竹炭片、青竹竹炭杯、青竹炭寶寶多功能除臭包、青竹經濟包竹炭片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10. 魚池鄉──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於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內,在政府及農民合作努力下,建立全國最高海拔絲瓜專業生產區,產量面積已接近60公頃,另外,為迎合時下流行的美容、美白趨勢,推出衍生物-活盆地絲瓜水,深獲消費者喜愛。農業區近年來也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農村產業之旅,包括建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村為背景的大型壁畫國際彩繪村、傳統文化以手工精製的手工蘿蔔、老菜脯產業以及積極建構無毒農業、中藥草、金銀花還有溼地茶樹精油等農業的推廣,戮力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 建議行程:頭社水庫→走跳活盆地→阿嬤洗衣場→彩繪村(農村的壁畫)→古早味割稻飯
◎ 體驗活動:絲瓜水DIY、菜瓜布DIY、醃製老菜脯DIY、紅茶葉書籤、愛玉DIY、金銀花香包、香菇馬卡龍DIY
◎ 嚐鮮特選:絲瓜(5-10月)、愛玉(9-12月)、菜脯(11-2月)、金銀花(全年)、金針花(8-10月)
◎ 伴手好禮:季節性蔬果、紅茶、老菜脯、金銀花茶、絲瓜布、絲瓜水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50-33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