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成「世界環保之都」?疫情讓野生動物重返大城市,卻也衝擊各國生態保育經費

紐約成「世界環保之都」?疫情讓野生動物重返大城市,卻也衝擊各國生態保育經費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疫情使美國各地的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受重創,讓這些機構不得不關閉或限制訪客數,但這些機構在資金來源縮減下,仍在設法努力拯救、復育瀕臨絕種和生存受威脅的物種,同時幫助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

文:吳宗宜

疫情使生態復育?紐約多年生態保護計畫有成

在去(2020)年紐約市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封城期間,該市的綠地與自然生態生機蓬勃,重新出現了許多野生動物。

《紐約時報》報導,從1970年代就開始擔任公園管理員、現任布魯克林植物園園長貝內佩(Adrian Benepe)表示:「我在公園長大,從來沒有紅尾鷹、游隼或禿鷹,甚至沒有看過浣熊,只有鴿子、老鼠和松鼠。現在紐約市到處都是禿鷹,今(2021)年冬天,睽違多年再度出現在城市某些地方,眺望公園準備獵殺獵物,這是市中心的野生動物奇景。」

紐約市的本土野生動物或昆蟲,正以驚人的速度回歸,包括蝙蝠、瀕臨滅絕的蝴蝶、野生而稀有的本土蜜蜂;中央公園出現郊狼、史坦頓島的海狸、蠑螈和豹蛙回歸;布朗克斯有山貓、水貂和狐狸,還有瀕臨滅絕的鯡魚和美洲鰻在布朗克斯河中悠游,而飢餓的魚鷹和白鷺則潛伏在側,蓄勢待發。

哈德遜河沿岸碼頭,出現大型野生牡蠣和小型海馬;世界上最瀕臨絕種的海龜和海豹寶寶在皇后區出沒;布魯克林也出現幾十年未見過的外來昆蟲。

紐約市奧杜邦學會(Audubon Society)執行長海因茨(Kathryn Heintz)也說:「紐約現在是地球上最環保的大城市。」並指出雖然大家很容易將疫情視為動物回歸的原因,但這其實是紐約市40年來努力清理公園、河流、森林和濕地並積極拓展其面積的成果,包括種植更多當地品種的樹木、野花和草,禁止在公園使用殺蟲劑,以及花費數十億美元,將垃圾掩埋場和以前工業用的荒地改造成自然保護區。

但是,公園預算不足也是許多生態學家和官員擔心的問題,排水系統的劣化和維護人員人手不足,對動物的自然棲息地構成了威脅。

《紐約時報》報導,非營利組織公園紐約客(New Yorkers for Parks)的執行長甘瑟(Adam Ganser)指出,幾十年來,維護公園的資金一直保持在該市總預算的0.6%,在其他城市卻有2%至4%。

在紐約市長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亞當斯(Eric Adams)曾表示,他致力於將此預算提高到1%,而共和黨候選人斯利瓦(Curtis Sliwa)則說,他將把此預算提高到2%,這樣的變動將帶來巨大的轉變。

《紐約時報》報導,布魯克林大橋公園(Brooklyn Bridge Park)園藝主管麥克麥金(Rebecca McMackin)說:「紐約市在重新利用老舊工業區的土地方面做得非常好,我們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完整濕地和草原,我們需要保護他們。」

根據在前市長彭博(Mike Bloomberg)執政時期(2012年)成立的非營利組織自然領域保護協會(Natural Areas Conservancy)的數據指出,紐約市現在擁有7萬7580英畝的綠地,包括濕地、墓地、公園和森林,約有3萬英畝由政府管理(芝加哥只有8800英畝的綠地,舊金山則只有5810英畝)。

《紐約時報》報導,自然領域保護協會的執行長莎拉(Sarah Charlop-Powers)指出,政府應該透過加強監管來保護濕地,因為它們不僅能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在颶風期間的滯洪能力也至關重要。「自1600年代以來,紐約市已經失去了85%的沼澤和溪流,以及99%的淡水濕地,我們推遲政府投資的時間越長,我們就越有可能永遠失去這些關鍵的生態區和物種。」

RTX7OSQS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疫情衝擊生態保育計畫,各國政府資金挹注

疫情也使美國各地的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受重創,讓這些機構不得不關閉或限制訪客數,但這些機構在資金來源縮減下,仍在設法努力拯救、復育瀕臨絕種和生存受威脅的物種,同時幫助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

今年3月,美國聯邦參眾議院通過今年最為重要的法案之一的《2021年美國救援計畫法案》(American Rescue Plan Act of 2021,ARP)。

該法案除了對受疫情重挫的美國人民和企業提供援助外,在眾議院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亞利桑那州眾議員葛里哈瓦(Raul Grijalva)的推動下,將撥款9500萬美元給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 (USFWS),用於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疾病研究等,其中3000萬美元則將用於保護《瀕臨絕種物種法》名單中的物種,以及因為疫情衝擊損失大量收入的相關動植物保護機構。

《紐約時報》報導,動物園及水族館協會(AZA)執行長艾許(Dan Ashe)表示:「幾十年來,動物園、水族館、科學中心和其他設施,一直與聯邦、州和部落野生動物官員合作,以照顧和安置瀕臨絕種的物種,但資金經常入不敷出。這筆資金是對動物園和水族館與聯邦政府合作,拯救瀕臨絕種物種所做的工作的認可,為那些因疫情重創、但仍堅持致力於保護最瀕臨絕種動植物的人提供救濟。」

不僅美國,許多國家和組織也致力於在疫情中持續保護野生動物。今年8月,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歐盟執委會、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組織 (OACPS)也提供600萬歐元的緊急救濟資金,旨在減輕疫情對保護區管理和受威脅物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