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普亭雙雙缺席G20羅馬峰會,拜登大唱獨角戲如何重振美國領導地位?

習近平、普亭雙雙缺席G20羅馬峰會,拜登大唱獨角戲如何重振美國領導地位?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拜登或許能藉國外訪問,多少提升美國於國際社會間的認可度。但是,中、俄兩國團抱取暖、互通有無的程度,也不容小覷。習近平先宣布不出席峰會,而普亭隨後就跟進,明顯表現中、俄聯手對抗西方國家。

G20羅馬峰會焦點,拜登對中、俄表達失望

自2020年初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使多數國際會議、論壇都已線上方式進行,而2020年於利雅德的20國集團(G20)領袖峰會自然也不例外。

2021年10月31日,G20領袖峰會睽違兩年首度以實體方式於義大利羅馬登場。此次領袖峰會,各方就氣候變遷、稅務、新冠疫苗、全球經濟復甦、發展協助五大項目取得共識。

此次的G20峰會,被視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辦的聯合國第26屆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26)的「前哨戰」。但是,此次G20峰會結束後,有關氣候變遷的共識聲明,普遍使外界批評承諾不足、令人失望。

作為主角之一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他自身也對峰會結果感到失望。他表示:「談到失望,這失望來自於俄羅斯,不僅包括俄羅斯還有中國,基本上沒有做出任何承諾來應對氣候變化。人們感到失望情有可原。我自己都感到失望。」他還強調:「不過,我們將必須持續關注中國沒有做什麼,俄羅斯沒有做什麼,以及沙烏地阿拉伯沒有做什麼。」

據《華爾街日報》於10月30日的報導,上任後極力修復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美國,也在此次的峰會中與歐盟達成共識,正式結束長期以來有關鋼鐵和鋁的關稅戰,以及新冠疫苗分配問題。報導中,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說:「我們期待此協議(指此次美歐達成的協議)能舒緩供應鏈和減緩價格漲價趨勢,這當然對使用鋼鐵和鋁的美國公司也很有幫助。」

中、俄元首雙雙缺席G20峰會

中國習近平和俄國普亭(Vladimir Putin)雙雙缺席日前G20領袖峰會。兩人也將連袂缺席接下來在格拉斯哥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但仍以視訊方式參與。

外界對這兩位元首缺席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又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幾個月受到極大的關切。綜合外媒報導,習近平自2020年1月訪緬甸後,就未曾踏出國門,甚至鮮少離開北京,至今已近700天、22個月未出中國國門。

《霧谷晶策》分析,除了疫情普亭不願參與G20峰會的原因,第一、考量到近年俄國與西方國家因烏克蘭、納瓦尼(Alexei Navalny)、干預選舉和情報人員所導致的雙邊緊張關係,或許是普亭選擇不參與此次峰會的原因。

第二,這次G20在重大議題上取得的成效有限,恐怕也是普亭不願參與的一個原因。以氣候變遷這重大議題為例,共識明顯不受外界肯定。事先已了解狀況的普亭,在多邊未達成「令人滿意」的協議下,並不足以吸引他背書。

而除了疫情外,習近平未參與的G20的原因則有下列三點:

第一、中國共產黨即將於11月上旬舉行第十九大「六中全會」,這次六中全會要總結中共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此外,今年中國內部所經歷的鄭州水災、恒大集團財務困難、缺電、缺炭和經濟放緩等眾多問題,使得習近平把內政放在優先處理事項。

第二、近期孫力軍和傅政華「落馬」也能看出,中共黨內的政治鬥爭仍激烈,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召開前,習近平以視訊方式出席國際會議,展現出中國不須向外國取暖看齊的自信,甚至是中國並無需求於他國。也再次顯示中共重點擺在內政,而非外交。

第三、目前國際普遍仍對中國「戰狼外交」反感的情況下,若習近平親自出訪,會中若被對口批評「敏感話題」,亦或親自出訪過程中遇到抗議活動,將讓習近平臉上無光,也將影響習在國內的聲望。

RTX3ELLC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布林肯、王毅阿拉斯加後再度交鋒

根據《美聯社》10月31日的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這是兩人繼3月中在美國阿拉斯加安克拉治的「外交碰撞」後,首度再以實體方式會晤,不過在過去8個月中,雙方曾通話討論阿富汗等議題。

這次布王會,並非美中外交高層自3月初不歡而散後的首度接觸。10月初,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曾與中國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於瑞士蘇黎世舉行會唔。

據報稱,匿名的資深國務院官員形容此次對談「坦率」、「有建設性」且「富有成效」。該官員表示,布林肯在這約一小時的會談中,向中方清楚的表達美方的擔憂。據《美國之音》於11月1日的引述《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此次會面雖坦率,但並未如前幾次會面一樣對抗性如此高。

美國國務院會後聲明稱,布林肯對中國「破壞以規則為根基的國際秩序、違背美國和盟友的價值觀和利益」的行為表示擔憂,並提了中國在新疆、西藏和香港侵犯人權的行為,以及台灣和南海問題。據《路透社》引述一位資深國務院官員的發言,他說,布林肯在會中也向中方「清楚的」表明華盛頓反對北京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舉動。

但是,聲明也指出,布林肯也認同雙方能在利益相交的議題上合作,如:北韓核武、緬甸、伊朗核武、阿富汗和氣候變遷。

相反地是,根據中國外交部會後公布的聲明指出,王毅就美方「損害中方正當權益的各類問題,表明了中方的嚴正關切」,並要求美方改弦更張,推動中美關係重回健康發展軌道。

針對台灣問題上,王毅表示:「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敏感的問題。一旦處理失誤,將對中美關係造成顛覆性、全局性破壞。最近一段時間,台海局勢再次緊張,美方多次稱這是中國改變現狀所造成的。這完全不是事實,而是對國際社會的嚴重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