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其他國20年,印度宣布「2070完成淨零碳排」為何仍是COP26最大亮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美國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該國仍然有超過50%的電力來自煤炭。印度許下2070年淨零碳排的願景,專家怎麼解讀?
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印度,將要停止燒煤了?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COP26)上做出大膽承諾,在2070年,印度將達到淨零排放。
COP26氣候峰會10月31日於蘇格蘭格拉斯哥登場,這場被稱為「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的最後希望」的氣候峰會,將在11月12日閉幕前,敲定一項能落實巴黎氣候協定的新協議,包含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連先前參加意願不大的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都出席這場峰會。
印度是目前僅次於中國、美國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國,該國仍然有超過50%的電力來自煤炭。有別於美國總統拜登因為國內政治問題而未帶來新的承諾,中國也未提出新的減碳計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沒有親自出席,莫迪許下的大膽承諾,讓與會官員和學者大感驚喜。
莫迪昨日提出印度2070年淨零排放,讓各界耳目一新,他也表示此目標將分階段達到,包括:印度將在2030年達到全國5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截至2021年7月,印度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96.96GW,佔其總發電量的25.2%)、非化石燃料(主要是太陽能)裝置容量要提升到500GW,印度預期2030年碳強度下降45%,並在2030年預計總碳排放量將比現在減少10億噸。2019年,印度排放了26.2億噸二氧化碳。
為了實現207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印度仍需要為這40年制定更詳細的計劃,另外也需要至少數兆美元的資金。莫迪在會上再次呼籲富國必須協助窮國籌資,才能加速邁向乾淨能源,「印度希望已開發國家盡快提供1兆美元作為氣候融資」,這個數字是富裕國家設定的年度氣候融資目標的10倍。
2070淨零碳排,印度這個時程表會不會太晚?
淨零,也稱作碳中和,意味著不增加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量。美國和歐盟目標是到2050年達到碳中和,中國則宣布到2060年實現此目標。
雖然到2070年的時程表,看起來落後其他國家20年,但印度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氣候計畫主任凱卡(Ulka Kelkar)認為,印度設定的目標,必須在發展中國家的背景下來檢視。
「如果是淨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那麼我會說(印度207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與西方的承諾相當,」凱卡表示,「公平的比較不是與今天的美國和歐洲,而是與20或30年前的美國和歐洲相比。」
印度的發展中經濟仍然嚴重依賴煤炭,該國70%的能源是由煤炭產生的,煤炭消費量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39%。而且由於印度有13億人口,其中幾乎一半在25歲以下,國際能源署表示,印度的能源需求成長幅度將在未來超過其他國家。
《衛報》指出,與中國和西方國家不同,印度距離經濟成長和能源消費的高峰還有幾十年的時間,未來的能源需求將飆漲超過其他國家,而印度人口也預期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雖然有著全世界最便宜的太陽能發電,但技術仍未能大規模的併入電網。專家表示,印度還需要氫技術和儲能方面的進步,來幫助印度的工業部門擺脫煤炭的束縛,而這在2040年左右之前不太可能發生。
印度能源、環境和水委員會的執行長葛許(Arunabha Ghosh)認為,莫迪的聲明是「真正的氣候行動」,倫敦政經學院Grantham氣候變遷和環境研究院院長史騰(Nicholas Stern)則表示,「這是氣候峰會的重大時刻,也是印度展現經濟發展和(對抗)氣候變遷可以並行的機會。」
India's net-zero by 2070 pledge means that 84% of global CO2 emissions are now covered by net-zero targets
— Simon Evans (@DrSimEvans) November 1, 2021
Net-zero goals cover:
* 84% of global CO2
* 93% of coal use
* 80% of oil
* 65% of population
* 75% of gas pic.twitter.com/vP2aSUNtRr
COP26還有哪些重大承諾?
除了印度拋出的震撼彈,南美最大的碳排國家巴西,環境部長雷特(Joaquim Leite)也宣布,巴西將在2030年減少溫室氣體50%。巴西最初提出的減排目標是以2005年為基礎,到2025年減排37%,2030年43%。
雷特也表示,巴西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將碳排放量減少到最低,其餘部分通過重新造林以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或碳捕獲技術來完全補償。
巴西政府也宣布,將非法砍伐森林歸零的目標達成時間從2030年提前到2028年,承諾到2027年減少50%。
這項承諾與波索納洛政府前3年的環境政策形成鮮明對比。鑒於亞馬遜地區森林砍伐連續2年增加,巴西面臨的困難是讓其他國家相信巴西政府的環境承諾是認真的。
數據顯示,2020年巴西境內火災數量創10年來最高,2019年碳排放量創13年來最高,而亞馬遜森林砍伐達到2008年以來最高水準。
另外,COP26大會上也有100多位領袖,包括巴西、加拿大、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尼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這些國家森林覆蓋率佔全球約85%)承諾,將在2030年前終結森林濫伐,承諾挹注近200億美元來實踐這項目標。
台灣雖然非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的締約成員之一,但每年都會積極派人參與雙邊會議等活動。環保署也在今年10月21日預告《溫管法》修正草案,將2050淨零排放入法。
延伸閱讀
- COP26前中國終於提交減碳計畫,但專家評「雄心不足」
- 英國「淨零碳排」政策出爐:2030年禁售汽、柴油車,2035年達成「無碳發電」
- 《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出爐:2050淨零排放入法,環團批「前進一步,倒退三步」
- 歐盟2023年起收取「碳關稅」,台灣212項高耗能產品受影響,以鋼鐵製品為大宗
新聞來源
- Modi Surprises Climate Summit With 2070 Net-Zero Vow for India(彭博社)
- Narendra Modi pledges India will reach net zero emissions by 2070(衛報)
- India Sets a Surprise Net Zero Goal for 2070(TIME)
- COP26氣候峰會 巴西承諾2030年碳排減半(中央社)
- 全球百位領袖承諾投入近200億美元 2030前終結森林濫伐(中央社)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
最新發展:
Tags:
年薪破百萬在台北買不起房?調整資產配置,買房不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想在買房時擁有好的貸款條件,一定要趁有穩定好工作的時候申貸較佳。面對通膨升息時代的來臨,大家務必聰明善用資產配置成為人生最佳助力,而不是讓買房成為拖垮自己財務的稻草。
本文作者: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 台灣區總經理 黃士豪
買房是很多人畢生夢想,許多上班族開始投資的動機,也是希望透過能扣除每月支出後、盡可能放大剩餘的存款,更快買到人生第一間房。但是看著房價不斷飛漲,媒體不斷報導百萬年薪工程師、醫師都無法在台北置產,讓很多人感到恐慌、甚至放棄買房念頭。
32歲的飛輪教練阿謙很努力賺錢,汲汲營營忙於工作,希望能買一兩千萬的房子,好安身立命。為了達成目標他相當努力培養技能,除了具有飛輪跟肌力教練資格外,平時也提供學員筋膜按摩服務。
因為服務口碑很好,目前團體加個人每月穩定都有100小時課程,即使前段時間疫情不穩定也只有少掉一成教練收入,月收入約為6至10萬。
對於未來目標,阿謙除了希望可以透過被動收入增加、改變目前靠時間及體力換取金錢的現況,也希望能夠買入兩間2000萬的房子,一間自住、一間出租賺取被動收入。
既有資產配置上,由於懷抱著買房夢,因此阿謙保留110萬活存現金,另外有一張台幣56萬的美元保單,投入美股58萬有不錯獲利。
買房對平均月收入8萬的阿謙來說是否為不可能任務?我認為,阿謙應該先拋掉想法便是:別為了賺頭期款而投資。
給阿謙的投資建議一:別為買房投資,要讓投資為你置產。
遇到像阿謙這樣懷抱著買房夢的學員,我都會先要他們反覆問自己:為什麼要買房?
如果從資產及投資角度來看,房子算是防守型資產,如果將房屋價值放進整個資產配置後,花在買房的錢就不能超過總資產50%,否則就會讓自己變成房奴,更會因為多數資產都卡在房子,而因為房價變化影響心態。
假設買房能為自己帶來安全感,那這想法相當好、也值得去達成這個人生目標,這時就可以思考如何利用投資來幫自己買房。
以阿謙希望買到2000萬的房這個目標來看,房價2000萬首購需支出頭期款為400萬,這時除了要因為固定支出增加房貸這一項,因此要提高保障型資產外,也要確保進攻型投資組合有400萬,並透過選擇權等投資方式妥善配置讓自己能利用每年10-20%投資報酬來支付房貸本金及利息。
給阿謙的投資建議二:想買房保障人生,別抱持保障心態投資
在與阿謙諮詢對談過程中,我也看到許多保守型投資人最容易落入的「陷阱」:認為是保障,其實處於風險中。
將錢投入投資市場,因為跌價造成損失,這是一種可視但未知的風險。但是如果將錢都投入到定存、活存現金中,每年因為通貨膨脹造成損失,加上失去將錢轉進保守型甚至進攻型投資組合中能產生的獲利,這是屬於容易忽略但已知的風險。
保障型資產是為了當有突發風險產生時,讓我們不用擔心生計並可渡過半年時間進行避險。就阿謙每月支出約5萬來說,保留30萬是足夠的。特別是在進攻型投資組合都握有許多高價值公司並有不錯獲利時,應該將額外80萬緊急帳戶資金及活存轉進進攻型投資組合,才能更快達成買房目標。
而究竟是否該買第二間房出租賺取被動收入,我也請阿謙好好想想:買第二間房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買房是為了投資,那麼比起將一大筆錢投入保守型資產,以阿謙還年輕並且收入相對穩定情況下,該如何積極進攻讓自己退休時可以擁有千萬甚至億萬資產,才是最適當思考方式。
這些建議也適合你:購買投資型保單前先停看聽
在阿謙現有投資組合當中,我也看到在許多學員資產配置中都會出現的「投資型保單」。這類同時具備投資及保險功能的保單屬於保守型資產,因此建議在購買時要注意投入金額加上其他保守型投資不要超過總資產20%外,更要先釐清以下關鍵。
首先便是保單報酬形式為何?是在一定年限後固定會發放股息給保戶,還是保險公司會每年將這些錢投入特定投資標的做為報酬?這些資產增長能否看得見,甚至是否穩定,必須先了解。
其次則是這些保單綁約年限,這會影響可動用資金及運用彈性。當然,既然是保險更要確認又是綁定哪方面保險,在自己真正需要時是否能夠降低醫療或意外造成風險。懂得從資產角度思考保單,可以讓你在投資道路上少走相當多冤枉路。
附帶一提,想在買房時擁有好的貸款條件,一定要趁有穩定好工作的時候申貸較佳。面對通膨升息時代的來臨,大家務必聰明善用資產配置成為人生最佳助力,而不是讓買房成為拖垮自己財務的稻草。

本文章內容由「VI College價值投資學院」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