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裔第二代吳弭當選波士頓史上第一位亞裔女市長,迫切解決高租金與居住正義問題

台裔第二代吳弭當選波士頓史上第一位亞裔女市長,迫切解決高租金與居住正義問題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最新開票結果,吳弭將成為波士頓史上第一位有色人種族裔的市長,也是第一位女性市長。

文:吳宗宜

對手承認敗選,台裔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

波士頓市長競選在11月2日拉開序幕,呼聲最高的台裔波士頓市議員吳弭(Michelle Wu)和民調居第二高、阿拉伯裔的喬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角逐市長寶座;根據最新開票結果,喬治承認敗選,吳弭將成為波士頓史上第一位有色人種族裔的市長,也是第一位女性市長。

波士頓有許多迫切的問題是新市長上任需要面臨的,除了老舊社區中產階級化,導致許多傳統非裔社區的居民被迫搬遷外,還包括交通紊亂、種族不公、學校政策、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防疫措施等。其中最迫切的是居住正義,也就是居住成本的問題,波士頓的房價持續飆高,讓許多居民無法負擔購屋的支出。

儘管亞裔美國人是美國人口增加最快的族群之一,但亞裔候選人在大城市的競選中表現普遍不佳。根據亞太裔美國國會研究中心(Asian Pacific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gressional Studies)的數據,在美國最大的100個城市中,僅有六個有亞裔市長,且都在加州或德州,這次吳弭順利當選波士頓市長,可謂一大突破。

吳弭擁有豐富的政治經歷與艱辛的背景,她的父母自台灣移民美國,她則出生於芝加哥,是台裔第二代,從小就擔任不諳英語雙親的翻譯和助手。

吳弭的父母在她高中時離異,母親住在與世隔絕的郊區,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22歲的吳弭被迫扛起生計,開了一家小茶館,最終更申請獲得了當時11歲妹妹的法定監護權。

她的故事給當時在哈佛任教、現任民主黨麻州聯邦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就讀哈佛法學院期間,華倫對她頗為照顧,甚至曾表示視她為家人。

隨後吳弭進入波士頓市政府服務,加入了華倫的競選團隊,之後在華倫的鼓勵下參選波士頓市議員並順利當選。28歲的吳弭自2013年首次當選市議員後即連任至今,並於2016年當選市議會議長,是第一位亞裔議長、第二年輕的議長及第三位女性議長。

擔任市議員以來,吳弭以深入了解政府、不常缺席會議(即使是討論無關緊要的事情)而聞名。吳弭表示:「在市政府工作的近十年,我了解到在政府中最容易做的事,就是什麼都不做。努力實現改革的過程中,安於現狀的人可能會感覺被騷擾、感到不舒服,甚至是感到自己的優勢被取代而處於劣勢。」

這位現年36歲的哈佛法學院高材生在本次市長選戰中,提出因應氣候變遷、保護環境、削減警察工會的權力、免除某些大眾運輸費用和房屋租金管制等政策,吸引了年輕進步派的選民。她在TikTok、Instagram和Twitter等流行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競選活動也有極高的聲勢。

吳弭表示,她能深刻體會需要政府幫助時卻沒獲得回應的無助:「作為移民的女兒,我從很小的時候就明白我的家人和許多其他移民在社會中是如何被忽視。」

從競選之初,吳弭的民調一直持續保持領先,在9月14日的初選中,她在五名參選人中以33.3%的選票獲得第一名,喬治以22.5%的支持率位居第二,擊敗代理市長詹尼(Kim Janey)、市議員康貝爾(Andrea Campbell)和前波士頓經濟發展主任巴羅士(John Barros)。

前麻州交通部官員鄧普西(Chris Dempsey)形容吳弭做事極有條理:「我想到對她最好的形容詞是有條有理,這不是負面的形容詞,而是建立在她解決問題、與選民對話和建立支持族群時,所展現出的一致性上。」

批評者則稱,吳弭成功當選不意味著她將能夠出色地擔任市長,她的選舉承諾中包括一些她無法實現的改變,如租金管制,這須由州層級採取行動,非市長能力所及。

吳弭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前波士頓市長華爾希(Martin J. Walsh)的盟友、務實中間派的喬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她批評吳弭的政見是天上掉下來午餐,相當不切實際,「吳弭日復一日談論著不實際的事情,而我的作風是言出必行,遵守承諾。」

喬治也抨擊吳弭在芝加哥而非波士頓的成長背景:「我認為是否在這個城市長大很有關係,因為我已經居住、看著這個城市很多年了,作為一個在聖瑪格麗特文法學校上過學的人,一個在波士頓上過高中的人,所有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讓我更適合勝任波士頓市長。」

現年47歲的喬治於2015年當選波士頓市議員,其父親來自北非突尼斯的穆斯林移民,母親是天主教徒和波蘭移民。

相較喬治雄厚、扎實的地方政治背景,部分人士警告,在波士頓缺乏盟友的吳弭,擔任市長時可能遭遇阻力。

吳弭承認前方的道路挑戰重重,但她表示,沒有比自己22歲時,不得不拋下父母精心為她規劃好的人生,還要更大的巨變:「某方面來說,也許最大的風險,就是不願意承擔風險。」

RTXJEMLR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警政改革

警政改革是喬治的一項主要政見,也是唯一一個反對削減波士頓警察局預算的主要候選人,她還稱警方人手不足,呼籲增聘約300名警察,並藉此讓警隊的族群組成更加多元。

吳弭則是呼籲採取具體作法,透過使警察非軍事化、禁止使用催淚瓦斯和橡皮子彈等武器,以及危及有色族裔居民的不敲門闖入令(no-knock warrants)等做法,消除執法中的種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