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金馬獎】《瀑布》影評:在相愛相殺的母女情之中,看見人的困境與希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陽光普照》到《瀑布》,再從父子到母女,鍾導想講的故事,都是俗民的日常,帶有一點怪誕、詭譎,甚至驚悚,卻又重合了現實,埋藏著溫暖,鏤刻社會的幽谷,也開鑿出勇氣。
文:癮君子 Movie Addict
(內文有雷,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妳還好嗎?是溫柔的貼心,也是最銳利的質疑。
為母則強,簡簡單單四個字,闡盡華人長久以來的信仰,可是,它真的只是一種力量源頭嗎?或說,同時也是讓「女人丟失自己」的日不落詛咒?
我想,這是每一位母親都曾有過的掙扎與迷惘,不斷在孩子、丈夫、家庭與工作之間徘徊,有時收拾殘局,有時則得預識危機,避免事情走向死局──原來,要讓人獲得超能力,根本不用基因突變、科學藥劑,或是雄厚財力,只需要生一個孩子,女人就能學會十八般武藝。
承前所述,身為人母的風霜、辛苦、委屈、倔強與創傷,時時因為高標準的期待,通通都被埋葬。時間一久,不只整個社會忽略皺紋之下的瘡疤與疲倦,就連母親本人,都將私我的慾望、野心與嚮往,盡數打入冷宮,幾乎可以說,為了他人,她們雪藏了一輩子的自己;對回品文的夢景,正如其所暗喻,母親為了孩子,卯足全力在衝刺,就算粉身碎骨,要殺死自己,也都在所不惜,也都不能有半點遲疑、膽怯。
畢竟,後頭還有一隻兇猛的巨獸在追她,一種名為母職的光環與焦慮,日日夜夜,就像抱著一顆炸彈在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豎起神經戒備。若是忘了踩剎車,過份緊張,高漲成過度控制,所謂關心,則扭曲成一種吞噬,好比心理學者榮格強調的,母親這一個角色原型,在陰陽的光譜上,包含了撫慰與吞噬,也因而蘊藏了滋養與毀滅──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
於是,親子關係,往往變成一種相愛相殺,無力的是,不論是孩子的叛逆,或是母親的控制,也不過都是,因應畸形體制而來的生存反應;誰叫遵循華人傳統的男人,總拍拍屁股走人,提供完精子,就回去漂泊瀟灑。
爾後,缺了這關鍵的一角,要怎麼叫女人活得不跌宕、徬徨?往外,喚不回幫助,就只好往內,掏空自己來獻祭。甚者,自己沒有東西可以挖了,就將觸角伸進孩子的內心,進而開啟下一個惡性循環,確保孩子的品行、成績,都能高分通過丈夫、親戚,或是街坊鄰居的拷問。
也因此,當有一個母親,變得不這麼母親,身心所要承擔的壓力,會有多大,旁人無法想像,無論是心底的委屈、無助或羞恥,都在輪番撻伐。此時此刻,就算不是沈重的為母則強,出於關心的還好嗎?其份量,都不僅是擔心而已,更也像一種質疑,甚至讓人聯想到,對於母職的懷疑,而這正好是品文,如前所述,身為母親,一輩子都在逃離的惡夢與恐懼。
所以,因應失能而來的好意,或說噓寒問暖,聽在耳裡,都包裹著隱微的壓力,好像身為母親,就不能也不該,有任何的閃失、過錯,或是脆弱,就好像母親等於某一種令人安心的永恆。就此,品文孱弱、卑微的一句「不要再問我還好嗎?」,恰巧像是她給自己最用力的擁抱,而這份擁抱,早在患病之前,就欠了,或說忍了好久好久。

自此,從還好嗎,慢慢開始過渡到,有什麼事情要打給我喔!女兒小靜逐漸學會如何跟陌生的母親相處,不但給出時間,也給出空間,可又保持著連結,無論好事壞事,苦或甜,只要品文願意講,小靜就願意聽、好奇與分擔;明明僅有十八歲,收起愛玩的心與叛逆,小靜一夕之間選擇長大,只因為除了她,沒有誰可以擔起這份責任,或說承受這份不容易。當然,反過來說,家庭的破碎,也讓小靜只剩母親。
片尾的洩洪意外,則同小靜這段時間的縮影,母親的發病與苦痛,如洪水一般,來得又急又快,沖垮了一切,讓人安定的熟悉,幾乎不見蹤影,措手不及之外,更讓小靜飄蕩、迷失了好一陣子,才終於站穩腳跟,緩緩爬出谷底,擁抱新生。
至此,人生無常,也或許,終有救贖,這就是鍾孟宏導演,聚焦於品文與小靜,透過故事給出的,內斂且真摯的光影共舞。以此來講,《瀑布》接棒《陽光普照》的價值精神,就算視角從父子挪位成母女關係,生命的一體兩面,仍然是轉動故事的軸心,抑或是說,定錨整部電影的重心。
為此,即使劇情不斷推展,開枝散葉之後的細節,都不會脫軌,就像地球總是環繞著太陽在運行,《瀑布》也是。另外,反覆的例證,還能持續淬煉、凝結,既有燦陽,亦有昏鬱的生命哲學──儘管日子再波瀾,都有雨後天晴,但走著走著,忽有一天,又會走入雨季的時節,如此往往返返,是繞圈,也是在提煉,有關存在的信仰。
換言之,不管是帆布、口罩、蛇、瀑布或藍色,一個個象徵,都蘊含了豐沛的容貌,裝載著生命的皺摺,因著時光的推移而搖曳、晃動或閃爍。當中,又以藍色帆布最讓人印象深刻,其前後變化,概括了母女兩人走過的曲折,所有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的悶苦、窒息,到中段的憂鬱與絕望,再到尾段的包容、接納與自由,都是絕妙生動的蒙太奇列車。
或許,生命走久了,就跟老舊公寓一樣,需要拉皮,崩解一些過於守舊、腐壞的有毒秩序,才有辦法破殼出,使人活得舒適的嶄新面容與姿態。

既此,回到細節,藍色這個電影基調,就不單只是特定意涵的隱喻,其試圖召喚的不只意象,還有整個世界,特別藍色又是人們理解宇宙的基礎。物理光學上,藍色是三原色,構築出萬物的立體,然受限於視野,三維空間,總有一面是人們難以窺探的,回到電影,除了母親的內在煎熬,還有精神疾病這個社會死角。
通常來說,精神疾病的成因,涉及了社會、心理與生理三種要素,由此可知,品文的發病,如同女人的困境,也是一種身不由己。許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或是因為想不開,才結實出症狀,而是環境與個人的碰撞,擦槍走火出的靈魂變形記。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