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上的未爆彈:「阻根板」的錯誤使用,成為台灣道路安全隱憂

人行道上的未爆彈:「阻根板」的錯誤使用,成為台灣道路安全隱憂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街道上,常常會看到因為樹根而隆起的道路鋪面,使行人的安全受威脅。但這些不是政府沒有作為,而是施作的工法(阻根板)已經過時,只治標不治本。

此外應盡可能設計「長型寬大」的樹穴,讓樹穴彼此間能連結,根系的相互交錯生長,也能有助於抵擋強風。但須注意不應僅在乎面積而忽略寬度,樹根並不會照著樹穴的形狀生長,寬度不足仍然會造成鋪面被破壞的問題。

可能讀者將以現行常見的「小樹穴種大樹」樹也長得很好一論,挑戰著最小樹穴尺寸的必要性。是的,這也正是造成台灣行道樹無法長大的原因,樹木也因此活不久。過往極力追求鋪面最大量,「讓人好走」的思維,應建立在良好樹木生長的基礎上,簡而言之「別讓大樹穿小鞋」,盡可能擴大樹穴吧,台灣才有可能擁有百年的綠蔭道路!

對於既有的行道樹採用架高型鋪面

高架型鋪面在日本、歐美已發展許久,但是台灣仍十分少見,此種作法將人行鋪面直接拉高,讓根系有更好的生長空間,同時擴大人行道。對於既有鋪面已被破壞的地方,通常樹木也已成長相當大,以台灣目前的環境,不宜直接切斷樹根再將新鋪面做上,而是建議採用此種做法以達到兩全其美。重新施作時,替樹創造更好的立足環境,也不影響人行空間。

架高型鋪面
Photo Credit: 眼底城事

日本工法介紹:使用特殊根系誘導耐壓基盤(結構型土壤)

日本也有行道樹因竄根破壞鋪面的問題,在曾經使用導根板卻驗證失敗之後,他們所推行的改良方式是將根系切除,殺菌處理,並更換成誘導生長的基盤,並換成透水性鋪面,增加土壤透氣程度,避免再度竄根。日本在樹木醫專業及土壤改良技術上已發展多年,趨於成熟的環境使得能推動這樣的改良方式。然而,以台灣目前的環境,對於專精的樹木醫學知識、材料發展的完備程度,皆尚未普及、到位,整體業界對於土壤的訓練、了解程度,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此現況台灣要執行此種作法存在風險,但仍是值得邁進的發展方向。

正確的阻根工法

樹木的根除了可能會竄根破壞鋪面之外,根系也有可能生長到房屋底下,可能造成管線漏水、結構受損等問題。此時會建議在房屋立面下方裝置防根資材,如耐根布、阻根毯、不鏽鋼板、HDPE布等等,避免根系生長到房屋下方,鑽入結構牆中。於樓頂綠化時,則盡可能保有植物根系生長的範圍,防根資材僅僅是貼於植栽槽中施做,或是立面使用排水板替代,而底部則完全採用排水板以避免積水。而凹凸不平的阻根板施作於立面時,容易導入空氣與水,也容易有泥土滲入、堆積,小則野草大則榕樹便會生長在結構物與阻根板的中間。

站在樹木的角度思考

在此呼籲台灣各縣市政府相關局處及各建築景觀規劃設計單位,請停止於行道樹用「阻根板成圈施作」的工法,此種作法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造成台灣人民暴露在高風險的人行道上。

對於既有竄根大樹,請「以樹為本」,調整成架高型鋪面,以達兩全其美。別輕易切除樹木根系,此舉將造成日後腐朽、病害的隱憂。

本文經眼底城事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