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讓馬斯克專美於前!亞馬遜旗下Kuiper計畫明年發射首批低軌衛星,劍指SpaceX「星鏈計畫」

不讓馬斯克專美於前!亞馬遜旗下Kuiper計畫明年發射首批低軌衛星,劍指SpaceX「星鏈計畫」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亞馬遜(Amazon)於10月1日要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准許,明(2022)年底前發射暨營運兩顆原型網路衛星,好建立衛星網路,與馬斯克(Elon Musk)旗下航太公司SpaceX正在建設的Starlink,正面交鋒。

「低軌衛星」被外界譽為未來新興產業,亞馬遜(Amazon)不讓SpaceX創辦人馬斯克( Elon Musk)專美於前,該集團旗下Kuiper計畫,於11月1日宣示,將在明(2022)年發射首批衛星,布局各國替提供全球連網服務。

低軌衛星商機大爆發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曾巧靈指出,目前地面通訊網路無法滿足所有聯網應用場景,例如:航空與海域,以及跨國的陸地應用等。由於地面通訊易受天災和戰爭等因素影響,因此具備低延遲和覆蓋範圍廣特性的低軌衛星通訊,成為矚目焦點。

MIC預估明(2022)年全球衛星通訊服務產值將恢復成長,預期2024年後包括美國Starlink、英國與印度合作的Oneweb、加拿大Telesat,等大低軌衛星通訊服務,將在全球正式商用,預期2029年整體服務產值將達187億美元(新台幣5236億元)。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表示,低軌道衛星已是重要發展趨勢,雖然產業目前仍處於「小學3年階段」,隨著應用發展持續擴大,預期未來5年(2026年)後,衛星通訊產值將超越筆電、桌機,且不亞於半導體產業。

童子賢估算,這幾年在天上飛的低軌道衛星不超過1萬顆,往後各家廠商發射的低軌道衛星可能將大幅成長,超過10萬顆。

目前低軌衛星的領導者是SpaceX旗下的Starlink,在今(2021)年打算將約1.2萬顆衛星送入軌道,另外還有3萬顆衛星正申請排隊發送。而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去年宣布,計畫向Starlink提供8.8億美元(新台幣246億元)用於連接美國的家庭,作為農村數位化基金的一部分。

但是,這場浩瀚的宇宙競賽,並非由Starlink獨攬。至少還有另外眾多實力雄厚、資金雄厚的競爭者——其中之一就是亞馬遜。

亞馬遜旗下Kuiper劍指Starlink,進攻低軌衛星

亞馬遜於前(1)日要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准許,他們在2022年底前發射暨營運兩顆原型網路衛星,好建立衛星網路,並承諾在低軌衛星計畫投入至少100億美元建造3236顆衛星。

「我們已經全面投產,準備為全球數千萬客戶提供服務,也繼續進一步擴大Kuiper計畫,」亞馬遜強調,預計向數十個國家提供高傳輸、低延遲寬帶通信服務的目標邁進。

亞馬遜預計先發射兩枚名為KuiperSat-1與KuiperSat-2的原型衛星,用來測試量產版衛星的諸多技術。Project Kuiper技術副總 Rajeev Badyal強調,為了達成Project Kuiper衛星的成本與性能指標,Amazon發明了許多新的技術。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產業顧問服務組副組長廖榮皇日前強調,以低軌衛星市場來說,台廠在地面設備上具有很強的能量。

他說,工研院用上位的角度建置媒合平台,主動向國際大廠接洽,介紹台灣供應鏈的優勢,也了解國際大廠的短中長期計畫,再從國內尋找適合的合作對象,並進行媒合。

廖榮皇提醒,仍要面臨網通大國韓國的威脅。他認為,台韓企業長期以來就競爭激烈,特別在半導體、資通訊領域的重疊性很高,他說:「(競爭)升級到低軌衛星是不可避免的」。

研究調查機構TrendForce強調,由於大型衛星運營商於初期布局逾千顆小型低軌道衛星,為考量小型低軌道衛星生命周期小於5年,所以勢必著重低成本製造與發射方案,以有效控制資本支出。

TrendForce分析,如果加速普及化以降低整體成本,而SpaceX與Amazon個別採垂直整合與集團整合,且皆可與企業、政府、消費者串連,可以有效降低與它廠合作成本。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