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內戰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總理阿邁德曾獲諾貝爾和平獎,如今飽受國際施壓停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2020年11月衣索比亞(港譯「埃塞俄比亞」)爆發內戰以來,各方軍隊在戰火中均曾犯下嚴重侵犯人權的殘忍行逕,其中更有幾百位受害女性,控訴遭武裝分子大規模性侵和虐殺,此皆使該國爆發難民潮,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總理阿邁德卻不為所動。
文:吳宗宜
政府軍敗退於衣索比亞內戰敗退,首都拉警報
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國家、長年被西方國家視為穩定盟友的衣索比亞,自去(2020)年11月爆發內戰以來,武裝衝突持續延燒。2018年上任的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Abiy Ahmed),稱曾統治衣索比亞近30年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為叛亂組織,並於2020年底派出軍隊全面鎮壓,使衣索比亞陷入內戰。
近一年來,內戰已導致數千平民喪生、約40萬衣索比亞人陷入飢荒,並迫使超過250萬人逃離家園。戰事主要發生在衣索比亞北部、TPLF的老巢、鄰接厄利垂亞的提格雷(Tigray)地區。
戰事之初,TPLF被政府軍打得節節敗退,但卻在今(2021)年7月重新奪回該地區的大部分土地,並持續往南、首都阿迪斯阿貝巴(Addis Ababa)的方向進攻。10月30日,TPLF宣布已占領了衣國德西(Dessie)及康波查(Kombolcha)兩座戰略要衝的城市,並將繼續向距離首都只有325公里的凱米斯(Kemise)推進。
由於該地的聯外通訊已被中斷,無法證實TPLF聲稱佔領這些城市是否屬實,衣索比亞政府強烈否認此事,並聲稱這是TPLF的宣傳。
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呼籲人民拿起武器自衛、對抗叛軍:「我們將全力擊退他們,我們面對很多挑戰……但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毫無疑問,我們將取得全面勝利。為衣索比亞而死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我們的人民應該……使用他們擁有的任何武器和資源來捍衛、擊退和埋葬恐怖分子TPLF。」
阿迪斯阿貝巴市政府聲明說:「所有政府機構必須暫停活動,並將預算和所有資源用於國家生存……各級官員應動員並領導民眾正面迎戰。」並宣布晚上8點實行宵禁,敦促市民提供私家車來支持這場戰爭。
衣索比亞司法部長蒂莫修斯(Gedion Timothewos)也在11月2日宣布全國進入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
蒂莫修斯在記者會中表示:「我們國家的生存、主權和統一正面臨嚴重威脅,我們無法透過一般的執法體系來應對,任何違反緊急狀態的人都將面臨3到10年有期徒刑,罪名是『向恐怖組織提供財務、物質或道義支持。』」
阿迪斯阿貝巴市政府指出:「民眾應該去登記他們擁有的武器,在社區組成自衛隊,擁有武器但不能參與防衛行動的人,可以將武器交給政府或親朋好友。」
衣索比亞當地媒體Fana TV指出,除了首都呼籲人民擁槍自衛之外,國內10州中也有4州也呼籲人民動員對抗叛軍。
TPLF在衣索比亞的特殊地位
數日前,阿迪斯阿貝巴市政府通訊服務處更是在推特上控訴TPLF暴行:「恐怖組織TPLF已經在其滲透的康波查殺害了100多名當地青年。」
TPLF則否認該指控,該組織發言人芮達(Getachew Reda)告訴路透社:「我們不必殺死年輕人,該城市沒有抵抗。」
自1991年發動政變執政以來,TPLF一直主導著衣索比亞的經濟、政治和安全等各領域,根據衣索比亞反政府組織Ginbot 7在2017年的報告,該國國防部49名高級軍事將領中,有34人(約70%)是TPLF任命的提格雷人,提格雷人和他們所組織的TPLF的佔據了衣索比亞軍方的高層,在軍隊的中下階層亦然。
在預算分配上,衣索比亞每年分配給提格雷地區的人均預算,比該國最大地區奧羅米亞(Oromia)高出70%以上。儘管如此,提格雷地區的窮人並未從中受益,巨額資金都流向了TPLF高層擁有的企業,此外,提格雷從採礦到營造等的主要經濟事業,都由TPLF相關的企業主導。
然而,隨著2018年改革派新政府掌權、隨之上任的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與TPLF衝突不斷。
阿邁德因為積極修補與鄰國厄利垂亞的關係,在201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兩國曾因邊界問題在1998年至2000年間發生戰爭,戰爭結束後多年持續針鋒相對,直到2018年4月阿邁德擔任衣索比亞總理,於同年7月在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Asmara)簽署恢復雙邊關係的協議。
阿邁德此舉贏得西方國家的好感和支持,但TPLF卻指責阿邁德為集中權力,以犧牲衣索比亞國家利益為代價,阿邁德則否認該指控。
先前阿邁德曾指稱TPLF為恐怖主義組織,使用大麻、癌症和疾病等尖銳詞彙抨擊該組織:「我們面臨的敵人是衣索比亞的癌症,TPLF可能是衣索比亞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試圖瓦解衣索比亞的組織。」
近日TPLF的攻勢勢如破竹,軍隊即將進逼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路透社報導,TPLF發言人格塔丘(Getachew Reda)強硬宣示,如果成功推翻阿邁德政府,他們將建立臨時政府:「我們將舉行全國對話,但不會邀請阿邁德和他的部長們參加,他們將在法庭上度過。」
衣索比亞司法部長蒂莫修斯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TPLF的目標要嘛是重新確立在國內的霸權,要嘛是裂解衣索比亞。」
美國拜登(Joe Biden)政府指責衣索比亞嚴重侵犯了人權,並表示計劃將該國從《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AGOA)貿易協定中移除,該協定使衣索比亞輸美商品享有免稅待遇。
路透社報導,美國國務卿林肯(Antony Blinken)也表示對TPLF勢如破竹的攻勢感到震驚,呼籲雙方停火:「持續的內戰延長了衣索比亞北部可怕的人道主義危機,各方必須停止軍事行動並無條件的開始停火談判。」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