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貝貢鎮軍事政變持續升溫,人民期盼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緬甸貝貢鎮軍事政變持續升溫,人民期盼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欽邦難民協會舉辦為受難的人民舉辦的燭光守夜,哀悼那些在軍事戰亂中離世的人民。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緬甸政變至今已9個月,但軍事依舊持續升溫,導致人民除了備受疫情打擊,也被迫活在動蕩不安的生活中,這篇文章整理出軍事政變如何已全面影響緬甸人民生活、教育、國安。

近幾個月,緬甸各地的游擊戰逐漸升溫。除了若開邦(Rakhine),反軍政府組織在各地組成人民防衛軍(People Defense Forces)持續攻打國防軍,並聲稱已造成國防軍重大傷亡。緬甸軍政府與克倫尼(Karenni)軍隊於撣邦(Shan)及克耶邦(Kayah)交鋒導致5名軍人死亡,撣邦以南的貝貢鎮(Pekon)近4千名村民正逃離家鄉。

根據當地媒體《伊洛瓦底報》11月3日報導,克倫尼軍隊表示,軍政府在東部的莫拜鎮(Mobye)及貝貢鎮發動攻擊,共有500名軍人正駐點於貝貢鎮。發言人也說明,2日發生的交戰也導致4名反抗軍身受輕傷。

緬軍對平民抵抗力量採取清理行動毫不手軟,近乎無差別攻擊。政治犯援助協會(AAPP)在近期的報告中指出,受害者包括參與「不合作運動」的高中教師、抗議者、在網路上發動抗爭籌募者、抗議領導人的家屬等,對拘留人士則以虐待的方式招供。這樣的「清巢行動」,主要是喝止當地民眾協助人民防衛軍,以全面控制緬甸。

2020緬甸大選,翁山蘇姬領導的全民黨獲得396議席,而軍方僅有33議席。2月1日,多名全民黨高層被軍方挾持,緬甸正式進入為期兩年半的緊急狀態。統計至今,緬甸已有1241名平民被軍政府殺害、9719名人士被扣留。

根據《路透社》,軍方不顧國際壓力,堅持不允許東南亞國家協會特使會見翁山蘇姬,緬甸副總理梭溫(Soe Win)更痛批此舉不合法,說:「讓外國人接觸國內的犯罪者,這不符國內現行法律。」

緬甸學生海外求學受阻

《半島電視台(Aljazeera)》報導,緬甸政變也導致教育環境受到重挫。一名羅興亞族的緬甸學生在去年年底獲得了加拿大碩士申請的錄取通知,但在申請學生簽證時,卻遭遇緬甸政變令申請屢不成功。至於被拒絕的原因,移民局官員備註說明該名同學的申請資料並不足以確保他在完成學業之後不會繼續留在加拿大,也不保證他的升學動機是純屬專業深造。

因政變而逃難印度的另一名緬甸碩士生也和半島電視台分享,他在國外看到朋友受到軍政府殘害,「在新聞上得到這樣的消息,我實在無法專心上學。」然而他也堅決地表示,軍政府無法扼殺他追求理想教育的精神,這也成為讓他撐下去的動力。

東協各國立場

東協上週召開視訊領袖峰會,因不滿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不尊重今年4月東協峰會決定的5點共識而未邀請他,這5點共識包括立即終止暴力、各方應展開建設性對話、由東協主席指派的特使促進對話、接受東協將旗下的災害管理人道主義援助協調中心(AHA Centre)提供人道援助、允許東協特使及代表團訪問緬甸等,至今上述5點共識毫無進展。

聯合國與西方國家依然採取對緬甸軍方譴責的立場,但東協在峰會後發表較溫和的聲明,呼籲軍方按照人民的意願和利益恢復常態。儘管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表示對緬甸的擔憂,泰國、柬埔寨、和菲律賓則選擇採取不干涉態度,認為緬甸政變屬於「內部事務」。

路透社報導也指出,軍政府已逐漸將部分地區網路切斷,作為第一動盪地區的欽邦,如今狀態依然無法確實掌握。500多個民間組織要求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介入,防止緬甸軍方與人民暴露衝突升溫。

RTXJ21NB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圖為東協在10月26日舉行視訊峰會,右下角的空缺顯示緬甸軍方的領導人不獲邀請出席。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駱芷萱
核稿編輯:杜晉軒


“緬甸政變”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