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發放「牌照」允許業者經營課外輔導,近期補教監管風暴可望告一段落

中國將發放「牌照」允許業者經營課外輔導,近期補教監管風暴可望告一段落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教改風波即將告一段落。今(9)日中國補教業高層透露,未來中國將發放牌照給核可的補教公司,可以恢復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課外輔導服務,但是必須以「非營利」方式經營課外輔導,但允許在其他業務上盈利,如成人職業考試培訓等。

中國補教業於今(2021)年7月,被北京當局「教改」動盪了數月後,有了新的進展,其監管機構計畫已發放十多張授權牌照給受核可公司,未來將持續新增。根據新許可安排,補教公司必須以「非營利」方式經營課外輔導,但允許在其他業務上盈利,如成人職業考試培訓等,未來還將對課外輔導課程的收費設定上限,也代表中國補教業將迎來不同以往的局面。

中國補教業有多賺錢,大到當局需要極力整肅

長期在兩岸補教業間的民辦教育家鍾藏政告訴香港媒體《香港01》,2000年到中國內地查訪宋慶齡幼兒園的英語教材,他的第一個感想就是,「中國教育培訓行業要開始飆了」。

此後,2010年左右,鍾藏政被「中國教育培訓聯盟」的人找上,被稱為「台灣民辦教育專家」,他站上上千人的大會上開始分享台灣補教經驗。他說,2010到2019年這十年,是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發展最快的時候。

鍾藏政強調,中國內地的某家龍頭補教業受到各界看好,今(2021)年2月市值一度達到新台幣1.3兆元,他補充說:「一家補習班的市值是兩家中華航空公司大,三家大立光(台灣光電設備製造商)這麼大,所以它是一個很可怕的資本操作。」

補習班膨脹得極快,意味著學費也跟著變高,在上市後補教業的追求變成利潤。他點出,北京、上海及深圳學費是台北2.5倍,一小時達到1200元新台幣。為了有更大的曝光,2019年中國龍頭業者:好未來、新東方分別在地鐵、網路上投下人民幣一億元的廣告。

隨著補教業者日漸做大,成為北京當局無法忽視的一個問題。今年7月中國監管機宣布,不再核可新的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監管單位再三強調,根據市場需求、培訓成本等因素,確立補教機構收費項目和標準,向社會公示接受監督;學科類教育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且嚴格執行補教業者不得佔用未成年人,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的學校輔導課。

其實早在2019年中國政府已經開始整頓補習班。鍾藏政透露,當時常常是用消防設備等,不合格為理由,來打擊業者的發展,但是成效不如預期,直到今年中國傾力整肅,才有更顯著的效果。

中國「少子化」成為整肅補教業的關鍵

自1980年實施的「一胎化政策」,成為近年來中國的勞動力障礙。為提高生育力,當局於2016年正式結束了該政策,允許所有已婚夫婦最多生育兩個孩子

但是效果不如預期。中國今年5月公布的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表明,2010至2020年,中國人口僅增加7200萬,至14.1億人;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更是降到了1.3,使中國面臨與日本、韓國甚至是台灣等老齡化社會類似的困境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著名人口問題專家蔡昉針對中國人口問題直言:「中國面臨未富先滯的挑戰,」他警告,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將削弱出口、投資和消費。

外界將矛頭指向,補教業進入資本化市場後,與日俱增的教育費成為中國家庭的大問題。中國教育成本激增並不是這幾年才發生,根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在2017年對中國除西藏、新疆和港澳台地區外的29個省份353個縣,共涉及4萬戶的家庭進行了調查。

調查顯示,2017年左右,全國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為人民幣1.9兆元,佔2016年GDP高達2.5%,相當於2016年政府財政性教育經費的60%。且按照城市發展水平,一線城市人民幣2.2萬元,二線城市人民幣1.2萬元,其他城鎮為人民幣8549元,約為一線城市的1/3。

調查報告稱,北京海淀區(精華地段)媽媽們「一年人民幣10萬(新台幣萬元43萬元)補習費」。中國媒體《澎湃新聞》以「中國每個階級都在戰鬥」形容,在中國高昂的補教費用下,每個階級的強大焦慮。

《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隨著中國補教業風波漸漸平息,中國政府計畫目前核定十多張補教牌照,核可公司包含:跟誰學(GSX)、高途(Gaotu Techedu)和騰訊(Tencent Holdings)支持的猿輔導(Yuanfudao)等。

報導稱,未來補教業必須以非營利方式經營課外輔導,但允許在其他業務上盈利,如成人職業考試培訓,還將對每次課外輔導課程的收費設定上限。知情人士對《華爾街日報》透露,獲許可的公司將被要求設立、管理一個非營利基金會,吸收課外輔導的所得。

他表示,這種基金會可能需要在民政部註冊為一個獨立實體,但現行法律禁止這類基金會接受公眾捐款,目前還無法確定究竟有多少家公司將獲得許可證。報導也指出,這項措施為數月以來的動盪畫下句點,但種種情況已經導致,投資者對補教行業的前景感到擔憂。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