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後悔每個選擇 你才有資格不斷「找自己」

不後悔每個選擇 你才有資格不斷「找自己」
Photo Credit: Keith Trice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羊正鈺 Lamu@Kenya

Photo Credit: 羊正鈺 Lamu@Kenya

新的一年到,臉書上很多朋友都開始回顧自己過去一年,做了些什麼。去年初為自己設定的目標,有多少達標了?又有哪些仍須努力?即便如此,我們往往會發現,過去一年中,也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收穫。這讓我想起自己在跨年前一天,跟一個朋友聊天的內容。

「我雖然念的是法律,也曾經到事務所實習過,雖不敢說自己討厭法務的工作,但是總覺得似乎沒那麼喜歡。所以在這一整年,我一直在嘗試新的體驗,到一家新創公司實習,參加創業競賽等等…」朋友這樣說道。

「那這段時間,你覺得自己找到了什麼?」我好奇的問他。畢竟我大學的時候,都還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勇氣做這些事。

「嗯…不可能保證自己一定會找到什麼吧。但我不會放棄,會一直找下去,到我真的發現自己要什麼為止!」

「可是你馬上就要畢業了,如果不給自己一個時間限制,到時候不就只能乖乖的去考證照,走上事務所那一條安穩的路嗎?更何況,在嘗試每一件事的時候,你不是應該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嗎?」我有點為他著急。

「一定要想那麼清楚嗎?我一直有在嘗試啊。而且我相信即便我到畢業還沒有找到,這些我曾經累積的經驗,一定也會有它的意義!」他信誓旦旦的表示。

這一句話很熟悉對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2005年賈伯斯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的演說,那場15分鐘的演講,在人生的不同時期重看總是有不同的感受。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我們不可能預先把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串在一起,唯有當未來回顧時,才會明白那些點滴是如何造就我們現在的一切。所以你得相信,你現在所體驗的過程一定會和未來有關。」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這的確是一個很棒的觀念,在自己人生的每個階段,我也常常會告訴自己這句話。它幫助我做了一次又一次勇敢的決定,因為我相信我做的每一個決定,當下自己不見得瞭解,但絕對會是有意義的。

然而,同時我也發現,這句話有時候會被「過度解讀」。怎麼說?

的確,我們人生中的每一個經歷,都會造就未來的我們,但前提是,每一個經歷都是我們當下為自己所做的最好選擇,而且很清楚自己為什麼做這個選擇。而不是等著讓結果自然發生,然後在過程中說服自己,現在的一切在未來都會有意義。

Photo Credit:  Keith Trice  CC BY 2.0

Photo Credit: Keith Trice CC BY 2.0

如果人生重來,我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我們從小到大有太多「被選擇」的經驗。男孩子念理工科當工程師好像比較有前途,女孩子當老師考公務員好像比較穩定,我們以為做出了選擇,但其實都是「被選擇」。

賈伯斯的人生中,每一個階段他所做的選擇,都是考慮周詳之後做出最好的決定,而不只是隨波逐流試試看。當我放棄當工程師,決定要念MBA;念完MBA退伍後,決定要去非洲一年。這也都是自己幾經考量後做的最後決定。

唯有真正靠自己去「做選擇」,那一個經歷才是最有意義的。我們必須很清楚自己為什麼做這個選擇,同時也要是當下最好的選擇,如果人生重來一次我也只會做同樣的選擇。

同樣重要的是,我們要告訴自己不只是「做選擇」而已,還要有急迫性。人生的確可以一直不斷的「找尋」,但是假如把這件事當作是一條後路時,卻是另一件很恐怖的事。因為我們永遠會告訴自己,我「不可能」現在就找到我要的,所以我們也「不可能」在當下做出最好的選擇。

一年的新開始,我們當然要回顧2013這一年,自己的「選擇」獲得什麼結果;但也別忘了,要為新的2014年「做選擇」。這一次,我們必須告訴自己:如果今年是人生的最後一年,我們能不能做一個終身無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