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以性別平權領袖「哈維米爾克」命名艦艇,榮耀歸於LGBTQ族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哈維米爾克是率先公開其同性戀身份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於1951年韓戰期間加入海軍,當時同性戀不被允許從軍,被長官揭發後,哈維米爾克被迫退役,結束4年軍旅生涯。
文:吳宗宜
美國海軍首次以性別平權領袖命名艦艇,榮耀歸於LGBTQ族群
美國海軍於11月6日在加州聖地牙哥舉行「哈維米爾克號」(USNS Harvey Milk)的正式命名暨下水典禮,這艘運油艦是為了紀念美國政壇最早公開出櫃的先驅、英年早逝的哈維米爾克(Harvey Milk)。
雖然柯林頓(Bill Clinton,港譯「克林頓」)總統在1994年頒布了「不問,不說」政策(Don't ask, don't tell),規定軍方不得詢問或調查軍隊成員的性傾向,但美國軍方直到2011年為止,才開放同性戀者等LGBTQ族群入伍服役;而這艘以性別平權領袖命名的軍艦,更是美軍邁向性別平權的重要里程碑。
CBS SF報導,負責建造該艘軍艦、通用動力旗下的國家鋼鐵造船公司(NASSCO)總裁卡弗(David Carver)表示:「我們有理由為我們建造的每艘船感到自豪,而這艘船因被命名為哈維米爾克,而更顯得特別。」
哈維米爾克號是現役六艘以民權和人權領袖命名的軍艦之一,這些船艦的名子分別來自前美國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華倫(Earl Warren)、前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女權領袖斯通(Lucy Stone)、廢奴主義者特魯思(Sojourner Truth),和民權領袖、前喬治亞州聯邦眾議員路易斯(John Lewis)。
美國海軍部長戴托羅(Carlos Del Toro)出席該典禮,他稱:「長期以來,像米爾克中尉這樣的水手被迫隱瞞自我,或者更糟糕的是,被迫離開我們心愛的海軍。這種不公正是我們海軍歷史的一部分,但所有在不公正面前繼續服役,這樣的毅力也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海軍部長今天需要出席這場典禮,不僅是為了修正過去的錯誤,而是為了讓我們所有在海軍、甚至民防單位服役的LGBT+社群的領袖瞭解,我們對他們的承諾。像哈維米爾克這種領袖,教導我們來自不同的背景、擁有不同經驗的人如何能與我們一起讓國家更強大。」
LGBTQ Nation報導,聖地亞哥市長托格洛里亞(Todd Gloria)表示,「哈維不僅是LGBT+人群希望的燈塔,也是所有美國人希望的燈塔,現在,這艘船將成為全世界看到的希望的象徵。」
美聯社報導,約翰霍普金斯跨性別健康中心臨床主任內拉(Paula Neira)表示:「海軍的行動給許多人帶來了希望和鼓舞,對他們來說,我們國家那些平等和包容的崇高言論許久都尚未成為現實,但當哈維米爾克號啟航時,它將對國內和全球,所有相信自由和正義的人發出一個強烈的訊息,即你其實在世上是有棲身之所的。」
Pink news報導,哈維米爾克的姪子、哈維米爾克基金會的共同創辦人史都華(Stuart Milk)表示,他叔叔的夢想是讓公僕真正能服務國家,而不是被迫隱瞞自己的身份和所愛的人。「我們必須從歷史中學習,防止自己重蹈覆轍……今天,我們見證了比寬容更偉大的事,海軍不只承認,更彰顯了海軍裡面的LGBT+族群……這是這艘船帶給世界的訊息。」
哈維米爾克是率先公開其同性戀身份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於1951年韓戰期間加入海軍,當時同性戀不被允許從軍,被長官揭發後,哈維米爾克被迫退役,結束四年軍旅生涯。
他在1977年當選舊金山市監督委員會委員,積極推動同志權益相關的法令,是加州第一位公開的同性戀官員,但在當選的隔年與時任舊金山市長莫斯康尼(George Moscone)因政治糾紛同時遇刺身亡,享年48歲。

長年軍方歧視待平反,轉型正義漫漫長路
美國歷史記載曾對同性戀者發生的歧視事件,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如哈維米爾克的事件層出不窮,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官方更制定了禁止同性戀從軍的政策。
1993年7月,美國總統柯林頓的「不問,不說」政策,雖仍禁止公開同性戀身份的男女參軍,軍中也不得討論同性戀問題,但軍隊長官也不得詢問成員的性傾向,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也禁止對成員的性傾向進行調查。
位於舊金山的智庫、棕櫚中心(Palm Center)主任亞倫貝爾金(Aaron Belkin)表示,該政策反而使軍隊中的少數群體面臨越來越艱難的環境,同性戀須隱藏他們的身分,因害怕被解僱不得不掩蓋性騷擾和侵害事件:「同性戀軍人很難說出來發生的事情,因為害怕被解僱,霸凌者可能會散佈有關受害者性傾向的謠言。」
來自密爾瓦基、已公開出櫃的美國陸軍退伍軍人史特博(Dawn Strobel)表示,輕微的舉動也足以引起長官的懷疑:「如果你是一名女兵,但不和男兵上床,你會突然被貼上女同性戀或男同性戀的標籤,這幾乎已構成他們解僱你的充分理由。」
經過性別平權人士數十年來不斷的努力,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港譯「奧巴馬」)於2011年9月20日宣布正式廢除長達17年的美軍「不問,不說」政策,允許美國的同性戀者可公開服役。
歐巴馬稱:「是時候結束我們歷史上的這一章了,是時候認識到犧牲、勇敢和正直不應再由性傾向來定義,也不是由種族、性別、宗教或信條來定義,是允許同性戀美國人公開為他們的國家服務的時候了。」
Tags:
上廁所這樣的日常小事,其實是真正的人生大事—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男性下半身的幸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說到男性如廁的問題,其實還真不少,像是便秘、擦拭不乾淨、甚至碰瓷等衛生問題,讓不少男性為之困擾。這次就讓我們透過醫師的角度來看看,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如何解決?
根據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的統計,人一生大概要花三年的時間坐在馬桶上,而每一次上廁所時的體驗和品質,更是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和身體健康狀況。
男性如廁的三大問題,你中了幾個?
對大部分的現代男性來說,好好上廁所幾乎算得上是種挑戰。舉例來說,便秘和痔瘡這兩大國人常見的問題,來自於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焦慮、飲食失調等生活習慣。但這些生活習慣,同時也是每天趕著通勤、開會,時常熬夜加班的男性們,必不可免的工作樣貌。在日積月累之下,便秘和痔瘡的困擾,常常就這樣默默地出現,想上不敢上,或者想上又上不出來,讓如廁成為生活中隱性的壓力來源。
此外,腸躁症也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問題。由於腸躁症有可能出現腹瀉的情況,也往往讓人擔心自己擦不乾淨、污物沾染到手上,留下令人不舒服的異味,成為許多男性的困擾。但是,如果因此以大量衛生紙反覆擦拭,除了留下垃圾,造成環境負擔之外,更有可能傷害脆弱的肛門肌膚,紅腫、破皮,甚至發炎、疼痛,同樣影響了生活的品質,造成心理壓力。
除了排便,男性排尿的問題也不少,例如近年來引起不小討論迴響的議題——男性尿尿,站著好還是坐著好?站姿的支持者認為,坐下的時候生殖器容易撞到馬桶圈,感覺很不乾淨,也不舒服;但是站著尿尿所造成的大量噴濺,不只沾染馬桶圈,甚至周遭的地板也要遭殃,最終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去維持廁所的清潔與衛生,有些時候還因此造成家中成員的爭執。而且噴濺出來的尿液,也是細菌繁殖的最佳環境,如果不小心摸到加上抵抗力差,可能就會讓表皮有傷口的地方感染,實在令人頭痛。

好好上廁所不難,靠這招就夠
要改善這些男性如廁的問題,家醫科洪暐傑醫師認為,溫水便座是個好方法!以痔瘡為例,在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之一就是溫水坐浴,因為溫水可以很好地促進肛門口血液循環、減輕壓力,讓脫出的內痔回縮。而在如廁後,利用溫水便座來沖洗肛門,就如同溫水按摩般,一方面改善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同時減緩便秘、痔瘡帶來的問題。
至於如廁後的清潔,洪醫師則有「衛生紙乾擦不如濕紙巾擦,濕紙巾擦又不如使用溫水便座清洗」的建議。因為溫水沖洗,一來可以避免衛生紙反覆摩擦肛門所造成的傷害,二來也不怕糞便沾染到手,更不會造成後續環境衛生問題,一個動作就能擺脫令人不適的擦拭問題,真是要幫溫水便座拍拍手。
那麼男性尿尿是站著好還是坐著好?洪醫師建議道:「坐著尿尿除了避免尿液噴濺之外,其實好處很多,比方男性尿尿的時候,容易因為血壓改變而出現頭暈的狀況,站著很有可能因為頭暈而跌倒,但坐著的風險就相對低了許多。」但如果已經很習慣採取站姿,又不想因為尿液噴濺而造成家中成員困擾的男性,可以考慮裝設能在馬桶中生成泡沫的溫水便座。除了利用泡沫破壞水的表面張力之外,泡沫也能直接擋住反彈濺起的尿液,大幅阻止噴濺的情況。尿液不再噴得到處都是,廁所就可以更長時間的維持乾淨、衛生的狀態,同住的家人使用起廁所也更愉快。

在潔淨的溫水中,找回如廁的幸福感
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是解決男性如廁問題的專家,更是一家人廁所的守護者。360度噴灑泡沫所形成防護圈,包覆了馬桶內壁,能夠阻隔髒污、減少附著,讓尿尿的噴濺問題成為過去式,打掃起來更輕鬆。
既然說到打掃清潔,就不能不提到Panasonic貼心設計的一體式無縫不鏽鋼噴嘴,在使用者「著座後」、「使用前」,「使用後」等三個階段,都會自動進行清潔,從根部到前端徹底除污,強效抑菌高達99%;再加上與肌膚接觸的便座表面採用Ag+銀離子抗菌,符合日本SIAA嚴格的抗菌標準,即使是多人共用也很安心。

在使用者體驗上,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採用先進的日本瞬熱技術,以快速節能省電的方式、提供不間斷的溫水,更設計了高達25種的洗淨模式,從水溫、水速、出水方式等,都能依照個人喜好調整,讓那些因為痔瘡、便秘或者腹瀉所帶來的疼痛、壓力,在自己喜好的溫水水流沖洗之下獲得改善,得到療癒的感受。

從裡到外,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的體貼設計,就是要為所有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舒適感。不想再讓上廁所成為困擾的男性朋友,請讓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你的需求,用全新的如廁體驗,扭轉你下半身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