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宣布進駐高雄、前進日本與索尼合資熊本廠,國內外兩廠力拚2024年量產

台積電宣布進駐高雄、前進日本與索尼合資熊本廠,國內外兩廠力拚2024年量產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11月9日,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TSMC)宣布在高雄建設7奈米及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以及於日本熊本市和與索尼(Sony)合資,預計生產22至28奈米製程的晶圓,兩大工廠皆力拼2024年量產。

受惠5G手機的發展,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將以年成長10%的速度快速擴張。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TSMC)於11月9日前進高雄市打造7奈米及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隨即再公布與索尼(Sony)合資在日本熊本市開闢首座本土晶圓廠,生產22至28奈米製程,國內、外兩工廠力拚2024年開始量產。

台積電副總:未來十年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非常樂觀

今(2021)年台灣半導體產業表現優於全球,產值達新台幣3.6兆元。資策會(MIC)9月報告顯示,展望2022年,預估全球市場規模已經突破6065億美元(新台幣16.9兆元),將以未來每年成長率10.1%的速度擴張。

台積電(TSMC)資深副總泰永沛今(10)日強調,因為5G手機主機板的IC複雜性遠大於4G手機,在手機一直追求輕、薄的情況下,散熱問題是一大硬傷,這意味著晶片如果能耗高(易過熱),將會被淘汰,只有更換成7奈米以下晶片才能克服,這也是台積電的機會。

近來半導體產業已經成為各國的戰略性物資,但是半導體產業不容易「在地化」。他進一步解釋,產業需要資金、技術及人力密集,缺一不可,其中資金是最容易解決,但是技術與人力非一蹴可及。

反觀台灣上中下游產業鏈完整,未來十年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非常樂觀。他舉台積電為例子,除了技術持續領先外,公司專注本業不靠併購為成長目標,並且透過30年來累積的「客戶信任」,奠定於世界的地位。

面對日後大好的市況,台積電於11月9日董事會決議核准公司將向高雄市政府遞件租地設廠,預計生產7奈米及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

高雄市長陳其邁對此以三個字「緊緊緊」,闡述對台積電來高雄設廠的關切態度,他強調會以超高效率,打造最好的招商服務與環境,並提出「南方科技廊帶」構想要幫傳統工業城市高雄轉骨,成為半導體產業聚落。

《關鍵評論網》訪談資深投資人黃柏堃強調,這幾年將是台積電最大程度擴張的黃金年代,除了在先進製程2奈米於竹科寶山擴廠;現在高雄也跟著打造成熟製程7至28奈米製程,再加上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日本熊本以及印度傳出也將尋求台積電協助建廠,成長速度非常驚人。

台積電拍板赴日本首度合資打造工廠

受訪人黃柏堃進一步解釋,如果對台積電有研究的人,可以了解該公司非常不喜歡與其他公司進行「合資」。他說:「雖然台積電沒有明著講,但是理解『技術』以及其他合作公司的『機密』,對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如果合資一方面就代表有一部分將會受制於人,二來在產能調度上也礙手礙腳,而且台積電並不是沒有錢!相反資金還非常多,」面對本次台積電「反常」的策略,他分析地緣政治因素,已經大過於商業角度。

黃柏堃強調,這種合資模式日後將會持續發生,過去半導體業強調,專業分工(設計、製造及測試)降低成本提升利潤,但從今年開始將走向「反全球化」的策略,大量在本土打造產業鍊,這樣的情況在美國、日本以及印度最明顯。

台積電於昨(9)日公布,在日本熊本和索尼(Sony)合作打造日本首座晶圓製造工廠,最初設備投資額為70億美元(新台幣1960億元),其中索尼出資約5億美元,剩下的資金則由台積電負責,預計2024年底之前啟動量産。

在該計畫中,日本政府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日本經濟日報》報導指出,日方認為該計畫有助於未來晶片的穩定採購,因此向兩家公司提供數千億日圓建廠。

報導稱,該廠台積電持股過半數掌握經營權,索尼則獲得20%以下股權,預計在當地雇用1500人,生產22至28奈米(落後製程),月産能上看4萬5000片,而這些晶圓主要用於汽車產業。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日本政府補貼約一半資金建廠有但書,條件就是在日後在半導體供應緊繃時「優先」援助日本產業。報導還說,目前日本力挺該補助案的相關政治人物,力爭於今年12月召集的臨時國會提交相關的修正法案。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