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奇異核四仲裁案」經2年調查,監院通過糾正經濟部、台電:核四仍有23項目、上千問題未解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距離年底「重啟核四」公投僅剩1個多月,監察委員今(11)日公開「台電奇異核四仲裁案」調查結果,發現核四設備未完成驗收、當時經濟部長卻宣布核四安全無虞。
年底四大公投在即,其中「重啟核四」一案備受各界矚目。不過監察委員田秋堇等人歷時2年調查「台電奇異核四仲裁案」,發現核四至今尚未通過完整測試,有超過上千個問題未能解決,但2014年時任經濟部長張家祝卻開記者會宣布,核四所有設備都符規格要求,安全無虞。監察院今(11)日召開記者會,正式糾正經濟部。
本案由監委田秋堇、蔡崇義、賴振昌進行調查。
時任經濟部長張家祝在2014年7月30日公開表示,核四在封存前完成安檢測試,可立即裝填燃料程序,不過隔年9月奇異公司向國際商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國際仲裁願提出第一次仲裁,向台電求償1.66億美元,台電遂於2015年12月對奇異日立公司提出「43項反請求」。
監委田秋堇說明,2019年5月,她看到台電發布新聞稿,奇異公司向台電提出2次仲裁,國際仲裁院結果是,台電要付給奇異公司56億,雖然錢是追不回來,但她好奇新聞稿裡提到,之所以會有仲裁,是因為奇異公司交付台電的設備不符規範要求,未完成驗收或無法驗證性能,所以台電尚未付款。
她本想單純調閱相關資料,但發現資料皆被台電列為機密,必須依「監察法」正式立案,才能調閱相關列密文件,因此於2019年7月立案。
田秋堇說,這些資料是她在立法院11年從來沒要到的資料,結果讓她大吃一驚,台電針對奇異公司履約缺失提出的43項「反請求」要求,至今還有23項未解決,進一步發現,23項問題有近7成於2014年張家祝開記者會前就已經發現,但當時並未坦承告知社會大眾;監委蔡崇義說,台電當時開記者會時,就已經知道這些問題都存在。
田秋堇質疑,為什麼在這樣的情況下,2014年經濟部長張家祝說核四安全無虞,通過安檢,進入可立即裝填燃料的程序,核四設備完全符合要求,但後來會有設備未完成驗收或無法驗證性能的問題?田秋堇也質疑,2014年經濟部宣布核四通過安檢,但當時經濟部組成的安檢小組是臨時性的,只進行文件審查,不符合核四品質的正式流程作業,安檢報告效力何在?核四是不是真的安全?
2014/7/30 | ━━ | ━┥ | 時任經濟部長張家祝宣布,核四所有設備都符合規範,安全無虞 |
2015/9/22 | ━━ | ━┥ | 奇異公司向國際商會仲裁院提出第一次仲裁,向台電求償1.66億美元 |
2015/12/4 | ━━ | ━┥ | 台電提出43項反請求,羅列奇異公司提交的核四設計、設備不符規範等問題 |
2017/12/22 | ━━ | ━┥ | 奇異公司提出第二次仲裁,向台電求償6600萬美元 |
2019/3/5 | ━━ | ━┥ | 台電新聞稿指出,第一次仲裁案台電須支付奇異公司1.58億美元,奇異公司則需修復4項有瑕疵的服務設備 |
2019/5/30 | ━━ | ━┥ | 台電新聞稿指出,第二次仲裁案奇異公司已交付的設備,因未完成驗收或無法驗證性能,所以尚未付款,經過折衝最後將以2250萬美元達成和解 |
2019/7/29 | ━━ | ━┥ | 監察院立案調查 |
田秋菫指出,台電提出33頁的反請求內容查了2年,因為內容包羅萬象,其中問題超過上千個,且多為系統性問題。43項反請求至今尚未解決的還有23項,其中第43個項目竟包含897個問題(825個設計瑕疵,72個設備不符),而核四廠內最重要的DCIS(分散式控制暨資訊系統),有7項問題至今還沒解決。
此外,3位監委發現「反請求內容」也顯示台電審查能力不足,任令承包商予取予求,未能及時監督改善,核有怠失,如核四不符合規格的零組件,經台電清查招標案,確認不符合輻射劑量(可承受輻射劑量累積180天,台電依奇異公司建議擅自下修為100天)的設備,高達1292個。另外穿越孔填封材料數量問題,原先有2318個穿越孔要求使用包囊式密封,但發包採購後才發現,只需要114個,導致2204孔不須使用,材料無法退回,亦無他處可用。
田秋堇呼籲,核電廠各種設備設計程序非常複雜,如果不透明,各界不了解實情,難以理性溝通討論,台電應該適時公布訊息,台電過去一直到現在都把仲裁案當作機密,外界無從了解,一直到監察院啟動調查才解密。
田秋菫強調,這不是針對張家祝,沒有彈劾或約談任何人,而是針對那場記者會,經濟部在2014年宣稱核四安全無虞,可以進行裝填燃料,顯有誤導及疏失,應予糾正,並函請經濟部督促台電檢討改善。
這不是監察院第一次針對核四疏失提出糾正案。監察院過去針對核四不按圖施工、違法變更設計等工安紀錄,就糾正過19次。
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核四2014年已通過試運轉
監察院今日揭露調查結果,恐影響年底公投。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表示,核四DCIS設備在2013測試完成,核四廠於2014通過試運轉測試且沒有問題,台電對奇異反請求案中的DCIS議題,與DCIS性能、是否完成驗收毫無關聯,只是台電認為有些測試是台電人員執行的,就這部分人工費要求奇異支付。黃士修說,監察院的調查意見,根本是監委個人反核意見,田秋堇憑空捏造,太過卑劣。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上午拜會立院黨團大會,針對監察院糾正核四一案,朱立倫說,尊重監察委員職權,但不管是核一、二、三、四,安全永遠是使用核先決條件,國民黨長期堅持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一定要做好核安的工作。
延伸閱讀
- 核四履約爭議台電判賠近49億,經濟部:不影響電價
- 公投立場從「四個同意」變成「兩同意兩尊重」,國民黨已嗅出社會輿論的轉變
- 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同意「重啟核四」變多了,若明天投票四大公投有可能「全數過關」
- 學者揭核四外海確認有「活動斷層」,若重啟耐震程度「遠遠不足」
- 【圖表】427反核遊行:什麼原因讓台灣人不再害怕核電?
核稿編輯:翁世航
「快一點」的成長秘訣:讓NUEIP人事管理實現勞資和諧共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每天為了解決台灣餐飲店業者因人手不足,又要講求速度與品質的消費體驗問題,在全台馬不停蹄地提供從POS系統、線上點餐、數位支付、物流送餐,到行銷導客的一條龍智慧餐飲服務。
點點全球成立於2019年,短短三年,即創下萬家餐飲門市合作,且獲得眾多知名餐飲品牌的支持。
而在點點全球積極為中小餐飲業和小吃店研發創新解方,並展望更多元跨領域服務與海外布局的同時,背後則有專業的NUEIP團隊提供的nuHRM人資系統,為點點全球打理企業內部的所有人事營運。
擺脫呆板的代管計薪,系統串聯自動試算更接地氣

點點全球的人資主管張珺涵指出,過去外包人事薪資給第三方代管公司的過程中,企業內部文化和經營策略往往無法被充分考量,因此,代管公司難以彈性滿足所有員工的需求。每月3號發薪日前,除了需要準備員工名單、出勤記錄、薪資異動資料和請假紀錄等,企業還要負責催促員工提交假勤資料,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精力,還會增加許多時間成本;若發薪後,發現計薪上的疑慮,與代管公司來回溝通的時間,也會進一步加大企業的負擔、影響企業的運作效率。
nuHRM人資管理系統的薪資功能,完美的解決了以上問題。不僅串聯了所有以往需主動提供給外包公司的資料,自動匯出薪資試算結果,還可以快速匯出符合財政部規範的申報媒體檔,讓月底計薪的工作流程能一條龍完成。張珺涵高興的分享:「現在,平均不到一分鐘就可以算完一個人的薪水,且多虧NUEIP獨特的關卡計薪方式,只需要跟著流程一步一步檢查,員工越多越能顯現此功能帶來的輕鬆高效,遠遠超乎我的預期。」
從制度控管到人情考量,NUEIP助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點點全球的團隊擁有不怕失敗、勇於創新的精神,如此彈性開放的文化也貫徹在公司制度實行上,張珺涵形容自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的橋樑,企業為了維護內部秩序、確保員工的權益與義務,制定企業規章制度,以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然而,在實際執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程度,才能促進勞資雙方的良好關係,達成雙贏目標。
因此,點點全球選擇了能協助實踐彈性文化的NUEIP nuHRM人資系統,利用系統設置「請假申請時間」與「最低請假時數門檻」便是最好的例子,雖其目的是為了更妥當控管人員,但有時員工發生特殊情況,以致無法符合現有制度時,企業可針對個案通融放行,此時,系統功能也可以彈性各別自行調整設定,並且自動串聯至每月薪資計算。張珺涵說道:「制度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們不需要一個將制度綁死的系統,而是一個既有控管制度、又有彈性調整空間的、為『人』考量的好系統,NUEIP就是這樣收放自如的系統,它讓我們建立了更互信互賴的勞資關係。」
重複的人事作業都交給舉一反三的智慧系統

近年來,點點全球快速拓展業務,伴隨著員工的增加,NUEIP系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成效也越顯著。「NUEIP是我見過使用起來能最簡單無腦的系統!」張珺涵笑著說:「像是將新進員工加入系統時,只需要建立員工帳號、填寫基本資料、啟用帳號,三個步驟即可設置完畢,加上NUEIP的介面非常清楚明瞭,加速了整個建置的順暢度。」企業應用數位轉型工具,旨為節省重複的行政作業,NUEIP在協助企業導入系統時,已先將所有考勤、假期、加班、簽核等相關規則,依照公司人事規章設定完成,因此只需要為新進員工套用規則,即可快速完成新進員工的系統設置工作。
帶著讓餐飲業者「Work Easy」、消費者「Eat Happy」的經營理念,點點全球目前正積極培育強力的研發人才,進攻跨領域的數位技術服務;並借助彈性易操作的NUEIP企業管理平台,迅速解決企業內部的人事工作、提高企業營運效率;同時,亦增進了勞資雙方之間的信賴感,使團隊更有凝聚力,為企業齊心打拼。
本文章內容由「人易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