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為何東南亞首座核電廠啟用前就封存?關於菲律賓巴丹核電廠的二三事

為何東南亞首座核電廠啟用前就封存?關於菲律賓巴丹核電廠的二三事
2016年9月,菲律賓巴丹核電廠開放媒體參觀,一名電視台記者在核電廠內的控制室進行報導。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南亞國家至今仍尚未使用核電,不過卻有一座從未啟用、位於菲律賓巴丹半島(Bataan Peninsula)的核電廠,而究竟這座核電廠的命運,為何在啟用前便走向封存呢?

台灣因年底公投將至,「核四商轉」再度成為熱門話題,而在鄰近的東南亞各國,由於整個東協區域在2050年的電力需求預計將增加兩倍,核電廠的建置在近期也成為東南亞能源發展的重要議題。

1950年代冷戰時期,因美國總統艾森豪(Dwight Eisenhower,1890-1969)發起了「原子和平計畫」(Atom for Peace),東南亞國家包括印尼、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在美國協助下建設了以醫療和研究為目標的「TRIGA核研究反應爐」,而這五個國家,也在2017年東協能源中心(ASEAN Centre for Energy,ACE) 發表的《關於在東協建立核電廠的預先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uclear Power Plant in ASEAN)中,因著核能基礎設施、較先進的法規和監管機構,被視為東協區域較積極執行核電計劃的五個國家。

除了建有研究性質為主的核研究反應爐外,東南亞國家至今仍尚未使用核電,不過卻有一座從未啟用、位於菲律賓巴丹半島(Bataan Peninsula)的核電廠,而究竟這座核電廠的命運,為何在啟用前便走向封存呢?

耗資23億美元的第一座東南亞核電廠

1984年,菲律賓在於巴丹省(Bataan)建立了東南亞第一座核電廠(英文簡稱為BNPP),耗資23億美元的工程貸款直到2008年才還清。

1976年,就在前菲律賓總統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1917-1989)宣布戒嚴4年後,為解決70年代能源危機,預計提供620兆瓦(megawatt)的巴丹核電廠正式開工,目的是為在降低菲律賓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並為呂宋電網開發電力來源。

最初美國西屋公司(Westinghouse)是以5億美元價格競標兩座核電廠的工程,到1984年完工時,一座電廠的成本已飆升至23億美元。

工程期間,爭議之一是核電廠建案的金錢流動。最初馬可仕要求菲律賓國家電力公司(National Power Corporation)協商購買兩座核反應器,西屋公司藉由與馬可仕的關係拿到標案,最後價格更增至23億美元,後來發現有大量資金其實是流向馬可仕本人,不過西屋公司對此則是完全否認。

RTS1SSDT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巴丹核電廠內部,攝於2018年5月11日核電廠開放參觀期間。

核電廠安全問題始終不了了之

另個爭議則是核電廠工程的安全疑慮。當時馬可仕任命的核專家Librado Ibe,曾表示有因收賄而「不情願地」批准了巴丹核電廠的建造許可,而在1979年由「巴丹核電廠安全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Safety of the Bataan Nuclear Power Plant)提交的報告中,指出該廠「保安措施不足,可能對公眾健康和安全構成潛在危害」,並列舉了核廢料儲存與建物設計的諸多缺陷。

在委員會提出建議後,馬可仕仍在1981年1月下令恢復工程,並與西屋公司重擬合約,增加100多項關於監管安全的要求。1984年巴丹核電廠完工,國際原子能機構(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顧問艾伯特(William Albert)奉命赴廠檢查,又再度提出建物在焊接、工時、底板、管吊架、水值和傳輸電纜等問題。艾伯特將報告交給菲律賓國家電力公司,但這些問題最終都未妥善處理。

RTR2JZTM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2011年3月17日,一名漁夫在河中遠眺巴丹核電廠 。
RTSO05O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從未啟用的菲律賓巴丹核電廠,1986年正式封存。

馬可仕下台後正式封存

1986年,隨著人民對貪污腐敗的馬可仕日漸不滿、反政府抗議活動開始升溫,馬可仕在人民力量革命中被趕下台。馬可仕下台後,同年4月烏克蘭爆發車諾比核事故,菲律賓國內反核聲浪也日漸高漲,當時新任總統柯拉蓉·艾奎諾(Maria Corazon Aquino,1933-2009)便簽署了第55號行政命令,以安全和經濟為由將巴丹核電廠正式封存。

如今菲律賓在核能發展上正與俄羅斯建立合作關係,主要是針對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展開研究,而現任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在2020年7月24日則簽署了第116號行政命令,要求能源部和其它政府機關,針對巴丹核電廠在未來的使用提出「必要步驟」。

AP_9604100223
1996年4月9日,當時的菲律賓總統羅慕斯(Fidel Ramos,左)與能源部長Richard Lazatin(中)拜訪巴丹核電廠。
RTSO028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2016年9月,菲律賓巴丹核電廠開放媒體參觀,一名電視台記者在核電廠內的控制室進行報導。

「巴丹核電廠封印」被視為菲律賓反核運動的象徵,但關於菲律賓是否重啟核電的討論也從未停歇,尤其有消息指出菲國明年可能會歷經電力供應緊縮,核電安全與電力供應間的選擇,也是民眾長期辯論的課題,而地處環太平洋火山帶上,自然環境飽受暴風雨、火山爆發、地震威脅,更是菲律賓重啟核電前勢必要先處理的「先天因素」。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