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牛排要花你多少個月薪水?」越南高官造訪「撒鹽哥」餐廳,大啖牛排畫面引發人民反彈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一位擁有近15萬粉絲追蹤的越南網紅,就將其臉書頭貼改為「撒鹽哥」與越南高官的影片截圖,表示「你有看過吃撒鹽牛肉的影片嗎?你知道,這一塊牛排要花你多少個月的薪水嗎?」
越南公安部長蘇林(To Lam)趁著前往格拉斯哥參加「COP26氣候峰會」造訪英國倫敦,除了參觀 《共產黨宣言》作者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的墳墓,還前往被稱為「撒鹽哥」網紅廚師努斯雷特(Nusret Gokce)開設的餐廳。
努斯雷特在蘇林及其他越南高官用餐後,在其官方抖音(TikTok)帳號發布影片,影片中可看到越南官員們在餐廳大啖用金箔包覆的「24k戰斧牛排」;這道菜要價1450英鎊(約新台幣5萬5314元/約港幣15307元),而努斯雷特也親自接待貴客,秀了一段知名的撒鹽橋段,還切了牛排餵蘇林一口。
不過這支影片在上架30分鐘後就已從抖音上移除,而與努斯雷特相關的「撒鹽寶貝」(#saltbae)主題標籤,也在臉書上遭到封鎖。
目前抖音和努斯雷特對此事都並未回應,而已改名為「Meta」的臉書則發表聲明,表示「撒鹽寶貝」的標籤已於本週二解除封鎖,並正在調查被封鎖的原因。
Meta的發言人也向《路透社》指出,「撒鹽寶貝」主題標籤的封鎖,不僅是針對越南用戶,是全球臉書用戶都被封鎖。
《路透社》報導,越南在過去曾要求社群媒體審查被視為「反國家」的內容,去年(2020)年還曾威脅如果不刪除本地政治相關內容,就要關閉臉書,不過Meta並未回應這次是否有越南政府的施壓。
越南官員赴「撒鹽哥」餐廳的消息,也引發越南國內民眾反彈,質疑為何高官在國內疫情緊繃下有此高消費行為,而身爲越南公安部長、第13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的蘇林,其英文維基頁面上,也已記載了到「撒鹽哥」餐廳用餐一事。
一位擁有近15萬粉絲追蹤的越南網紅,就將其臉書頭貼改為「撒鹽哥」與高官的影片截圖,表示「你有看過吃撒鹽牛肉的影片嗎?你知道,這一塊牛排要花你多少個月的薪水嗎?」
《紐約時報》報導,住在河內的政治評論員Chinh Duong表示,越南官員在海外大手筆吃美食的畫面,與越南社會生活水準形成強烈對比,尤其是越南民眾在疫情期間為生存而辛苦掙扎,官員行為實在令人反感。
一位越南博客Pham Minh Vu表示「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每個人都知道越南官員非常腐敗,所以當他們看到這樣的事件,就藉此機會表達憤怒」。
《南華早報》報導,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爆發後及隨之而來的封鎖對越南經濟影響甚大,今年8月份的工業產值和年初相比下降7.4%、出口下降5.4%,商品和服務零售額則下降了33.7%。
新聞來源:
- A Communist Leader Was Served Gold-Flecked Steak. The Video of It Has Vanished.(紐約時報)
- Exclusive: Facebook unblocks '#saltbae' after Vietnamese minister's golden steak(路透社)
- Salt Bae hand-fed a Vietnamese minister US$2,000 gold-covered steak in a viral TikTok video – and local social media users are furious over the splurge(南華早報)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