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意見發表會】藻礁贊成方批三接有如生態版「服貿」,王美花稱壯大產業一定要蓋

【公投意見發表會】藻礁贊成方批三接有如生態版「服貿」,王美花稱壯大產業一定要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雖然是海洋立國,但我們對周遭海域沒有完整調查,以至於每次有開發案件,正反方都會有不同的論述,因為資訊欠缺、沒有充分公開,我們無從得知三接興建,對生態的影響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桃園大潭是不是最適合的場址?

年底四大公投案將於12月18日登場,中選會從今(13)日開始一連舉辦5場的公投電視說明會,其中「珍愛藻礁」公投案意見發表會,正方代表人為律師陳憲政,反方代表人為經濟部長王美花。

此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5公里之海域)」,是4個公投案中內容最長、議題也最複雜的一案。

支持「珍愛藻礁」公投的陳憲政表示,第三天然接收站到底適不適合蓋在大潭?最近大家應該充滿疑惑,因為同一個科學事實,正、反雙方說法卻有很大差距,意見兩極。

陳憲政指出,這個公投的辯論重點,包括了大潭藻礁生態好不好?贊成開發的學者認為,大潭生態不好、生物多樣性低、沒有保育價值;但反對開發的學者認為這裡生態非常好,獲國際保育組織Mission Blue列為東亞第一個生態希望熱點。

另外到底有沒有替代方案?開發方說大潭非常安全是三接唯一場址,沒有其他替代方案,但反對方說觀塘風浪並不適合蓋天然接收站,北部有現成的地方可以作為替代。對於藻礁、當地生態影響,政府認為,不會造成任何藻礁生態影響,甚至有利於生態保育,到底這裡誰講得對?

陳憲政指出,這些資訊落差的問題,就是因為台灣雖然是海洋立國,但我們對周遭海域沒有完整調查,以至於每次有開發案件,正反方都會有不同的論述,因為資訊欠缺、沒有充分公開,我們無從得知三接興建,對生態的影響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桃園大潭是不是最適合的場址?

陳憲政說,中油三接案遭到反對,開發單位提出接收站興建往北移20公尺、行政院提出北移455公尺的再外推方案,但評估的依據是什麼都沒有講清楚,環評程序至今也還未完成審查,目前是未定案的狀況。

jrwjv3j4fwcrcc0xdrvwwv9mc1rl8c
Photo Credit: 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今年5月公布三接再外推方案,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觀塘港外推455公尺。

陳憲政要求政府召開聽證程序,公開所有替代方案、建港前後的評估資料,找出最好的方案,但政府對於聽證程序還是猶豫了。

陳憲政表示,我們記得多年前服貿爭議,當年我們感到憤怒,因為立法院聯席審查的召委花不到30秒的時間,就讓服貿協議一字未審送出委員會,民眾當年的訴求就是希望回歸法律規定逐條審查,我們可以發現程序沒有落實,不僅侵犯個人權益,也會影響公共利益,三接也有同樣的問題,因為評估報告沒有公開,大潭藻礁就判死刑,這是不是另一個誤判?

wmzmgbflh5q4ad31d7fcylj5fp0b25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李秉芳攝
2018年10月,環保署環評大會最終審查「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環境影響差異分析案」,最後以7:2表決結果正式通過,被稱為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陳憲政說,大潭藻礁當年因為政府過多期待、在媒體上的發言,已經實質影響官派環評委員,導致環評大會變成投票大會,7票同意票有6票來自官派委員,凸顯政治介入專業審查。政府還提出用觀塘三接來換深澳電廠停建,沒想到專業審查,變成政治交換的籌碼。

陳憲政說,珍愛藻礁公投要彰顯的不只是生態保育的問題,希望藉由這個案子,突顯程序沒有被落實的問題,三接在最後的環評大會,沒有回應三接興建對生態造成影響,最後用表決強行通過,讓專業審查會議崩潰。

他表示,台灣未來還會有許多開發案,如果不遵守法定程序,無法凝聚全民共識,只會增加更多衝突,更多內耗,「由衷的希望不管是台灣的自然環境還是民主法治,都希望能完完整整的交給下一代。」

台灣「例外開發」變成原則,陳憲政憂物種正在消失

陳憲政表示,任何一個物種消失,都可能對生態系造成影響、影響人類的生活,像是蜜蜂消失影響授粉,引發糧食問題。

大潭藻礁有7600年的歷史,養育許多生命,小燕鷗、白海豚都是藻礁常客,不過中油過去在此施工曾造成工作船擱淺,導致0.58公頃(14個籃球場面積)的裸露藻礁的毀損,也包括柴山多杯孔的熱區。

陳憲政也提到,過去因為不當開發,台灣西海岸有八成已經水泥化,很多閒置港口和消坡塊,就是過度開發帶來的海岸淤積、侵蝕,是破壞環境的惡性循環。至今大潭電廠南邊,可以看到泥沙覆蓋自然海堤和消波塊,就是因為要抵擋大潭電廠入水口突堤侵蝕,但已經嚴重影響附近居民的安全。

陳憲政認為,經濟部推出的再方案,只是把突堤再外延伸,侵蝕只會更嚴重,這也是為什麼他們主張三接應該考慮現成的港口,比如台北港、林口港、麥寮港、甚至考慮浮動式平台,彌補能源轉型對三接的短期需求,也保存海岸。

陳憲政說,從立法價值來看,原則都是我們可以保護自然環境,少數原則才能開發,現在我們看到例外變成原則,雖然我們都有法規、環評,可是在面臨開發選擇,我們卻往往選擇犧牲生態。

他說,或許有人認為現階段經濟開發比較重要,但從新聞來看,環境破壞帶來的氣候變遷都是得不償失,立法院已2050年作為淨零碳排,國際大廠也要求碳中和,減少碳排也是國際趨勢,政府常以缺電為裡有,還要開發更多天然氣接收站,現在除了三接,一接、二接正在擴建,四接、五接正在環評,六接也在規劃,「我們左手淨零碳排,右手拼命蓋石化設備,不是右手打左手嗎?」他說天然氣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剛好就好,應該逐年降低。

台商回流、台積電擴廠,王美花稱製造業為「國安」三接一定要蓋

擔任反方代表的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說,過往很多廠商到中國投資,在美中科技貿易戰後,國際局勢有很大的改變,廠商在這兩、三年大量回台投資,帶動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潮,已經有超過1兆3000億在台投資。

加上今年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國外發現台灣有一個這麼重要的產業,這些都影響台灣的用電需求,過往十幾年每年用電成長1.3%,從去年到今年,未來每年用電要成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