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COP26主席落淚的氣候協議承諾了哪些事?又真能為地球帶來改變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COP26的最終協議,要求各國重新在明年底前,重新發布氣候對策的計畫,設下更高的2030年減碳目標,此外各國針對減碳、甲烷排放、森林砍伐、氣候金融等議題也做出承諾,但這些行動真的有效,還只是會淪為作秀呢?
歷經兩週協商,將近200個國家終於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氣候峰會,簽下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性協議。
不過,當許多國家正面臨乾旱、海平面上升、野火以及暴風雨等威脅時,會議中的富裕國家被控仍未兌現對弱勢國家的資助承諾,協議設定的目標也未達到科學家認為足夠的抑制措施。
地主英國的COP26主席夏瑪(Alok Sharma)於馬拉松談判尾聲告訴與會代表:「現在已到做決定時刻。你們的抉擇將會攸關重大。」但印度和中國於最後一刻堅持,最終協議文本的化石燃料相關措辭必須淡化。
這也讓最終協議時,夏瑪流下眼淚說出:「我要為協商過程的發展致歉,我深感抱歉。」接著敲槌宣布通過最終協議。
今年的COP26,通過了哪些重點決議?
《BBC》報導,COP26的最終協議,要求各國重新在明年底前,重新發布氣候對策的計畫,設下更高的2030年減碳目標。協議內容也強調已開發國家需要向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其它國家,提供高於目前1000億美元目標的補償。
然而BBC也提到,由於中國和印度堅持在條文中使用「Phrasing down(降低)」而非「Phrasing out(除去)」未減量(Unabated,指沒有經過碳捕捉技術來抵銷汙染)的燃煤發電,這讓條約的效力大打折扣;氣候財政的方面,原本設定的2000億目標也被降低,變成「高於目前的1000億」。
以下並列出今年COP26的其它重點決議:
- 美中合作
美國和中國宣布要在接下來的十年加強合作,針對甲烷排放、能源轉型、減碳做出行動,並宣誓要重拾他們對2015年巴黎協定中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1.5℃之內的目標。
- 森林砍伐
超過100個國家的領袖同意會在2030年前停止砍伐森林以作為耕地、牧場、城市等用地的行為,這涵蓋了世界上85%的森林。
但BBC也提醒,過往的類似協議並沒未有效停止森林砍伐,雖然本次的協議更為有利,但如何規範和監督仍有疑慮,而簽署國之一的印尼在會後表示「這個協議不公平」,也為未來增加疑慮。
- 甲烷排放
超過100個國家同意在2030年前逐步降低30%的甲烷排放。然而,中國、俄國、印度這三個最大的甲烷排放國目前仍未加入承諾。
- 煤炭使用
超過40個國家——其中包括波蘭、越南、智利等煤炭使用大國——同意將減少煤炭使用。不過澳洲、印度、中國、美國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使用國,並沒有簽署同意。
- 氣候金融
大約450個、共計掌握130兆美元的金融機構,同意將投入包括再生能源在內的「潔淨科技」,並將自使用化石燃料的產業撤資。
然而BBC也指出,協議中並未明確設下「投資歸零」的目標,許多環保團體認為這個宣誓可能淪為公關式的作秀活動。

《BBC》的分析中也提到,這些協議將為我們未來的生活帶來改變。包括使用電動車輛、轉換到更潔淨的能源、轉型更低碳的居住模式等等,也會看到更多綠地空間的出現。
不過隨著碳排放越被重視,未來我們也會為「碳」付出更多開支。像是進口食物、搭飛機等活動的成本,都可能因為碳稅而被提高;此外為了減少森林遭受破壞,未來黃豆、牛肉、棕梠油等產品的價格也將提高。
專家也表示這是個困難的選擇,因為如果我們一直想追求便宜的食物,惡性的森林砍伐永遠不會結束。
對抗氣候變遷COP26達成全球協議,各界反應不一
在COP26氣候峰會達成對抗氣候變遷的全球性協議後,雖然英國首相強生盛讚是向前跨出一大步,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仍警告世界依舊處於「災難」邊緣。
法新社報導,負責主辦這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的主席夏瑪(Alok Sharma)總結這場馬拉松式協商,向各方代表表示:「抉擇的時刻到了。你們做出的選擇將至關重要。」
不過中國和印度堅持,最終協議文本有關化石燃料的措辭必須淡化,今天的協議也沒有達到科學家稱足以遏制危險暖化的標準。
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這個世界依舊處於「災難」邊緣。他透過聲明對格拉斯哥舉行峰會進展表達樂見之意,但也強調,「我們脆弱的星球正命懸一線」,峰會進展依舊不足,「我們仍在敲氣候災難的大門。」
瑞典環保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同樣表示,這場峰會除了「空話」外毫無成果。這位「週五為未來而戰」(Fridays for Future)運動先驅在社群媒體推特(Twitter)上寫道:「真正的工作在這些殿堂外持續進行。我們永不言棄。」
The #COP26 is over. Here’s a brief summary: Blah, blah, blah.
— Greta Thunberg (@GretaThunberg) November 13, 2021
But the real work continues outside these halls. And we will never give up, ever. https://t.co/EOne9OogiR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今天對COP26達成的協議表達歡迎,稱這意味著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條款仍可達成。歐盟執委會聲明指出:「COP26完成了巴黎氣候協定規則手冊,也讓巴黎協議目標能繼續保持下去。」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稱COP26氣候變遷峰會達成的協議「向前邁進一大步」,不過也提醒「接下來幾年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今天的協議是向前邁進一大步,而且至關重要的是,我們達成了史上第一個逐步減少煤炭使用的國際協議,以及將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1.5度的路線圖。」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