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促轉會建議「移除」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若保留做教育展示應具有「不可回復性」

促轉會建議「移除」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若保留做教育展示應具有「不可回復性」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提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移除」為優先,至於有些人提議銅像可以留著做教育之用,但2000年時陳水扁政府有過類似的展覽,當時只展3個月、銅像又恢復儀隊敬拜,所以若要進行教育展示,應該要有「不可回復性」。

(中央社)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今天說,促轉會提出中正紀念堂蔣介石銅像「移除」為優先,社會若認為保留銅像做教育展示更有反省意義,那麼這樣的展覽應保有「不可回復性」,並持續下去。

葉虹靈今天赴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報告促轉會施政計畫與預算案。她在會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明昨天促轉會座談會所指,蔣介石銅像做「不可回復性」處置的意思。

葉虹靈說,促轉會9月就提出處理中正紀念堂原則,促轉會希望跟社會討論,所以有一系列座談;昨天座談會的重點在堂體與園區轉型,有學者提出應該做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促轉會從轉型正義的角度,先前就已提出,民主國家不應該再用這樣的規模與資源,去紀念銅像,建議移除銅像。

葉虹靈指出,有些人提議銅像是不是可以留著,做教育展示之用,其實,2000年時陳水扁政府有過類似的展覽,但只展3個月,銅像又恢復儀隊敬拜,所以,她才說,教育展示應該是「不可回復性」,不會因為展覽3個月或5個月到期、採購標約到期,展覽就撤掉,應該思考如何讓展覽持續下去。

對於外界批評促轉會是仇恨會,葉虹靈說,外界很多誤解,轉型正義不是對個別歷史人物做功過的評價,轉型正義重點在反省國家機器錯誤的作為。

她說,促轉會認為,現代民主國家不應該再用這樣的規模資源,去紀念、崇拜一個對同胞造成如此多傷害的獨裁者,在這樣的前提下,邀請社會一起反思,解嚴已經超過30年的台灣,在首都市中心用25公頃的規模,持續去敬拜單一的統治者,是否恰當,希望重點是,把這麼大的規模,真正還給人民,打造包容多族群、貼近使用者功能的公共空間。

另外,媒體詢問全台威權象徵撤除進度,葉虹靈說,全台1500多座,處理了27%,促轉會繼續跟各部會、中央地方協調。

而根據《中央社》報導,促轉會於今年11月12日指出,最新統計顯示,兩蔣塑像及遺像共計971個,命名空間有582處,共計1553處。目前已經完成「處置與同意處置」者占26.79%,不處置及無規劃「待協商」占54.22%,「未協商」占19%。

其中,最積極處置的中央部會有財政部、法務部、勞動部、衛福部及海委會,雖然數量不多但已全數移除;立法院、考試院、交通部三個單位已移除及已同意處置者達百分之百。

然而,國防部、退輔會及教育部等中央部會轄下權管的威權象徵數量是最多的,目前處置進度較為緩慢。

至於如果要移除中正紀念堂的蔣介石銅像經費需要多少,她說,這是全台最大銅像,促轉會還沒評估,促轉會的建議是移除,但大家若覺得要做教育展示,則由主管機關具體評估會比較準確。

針對葉虹靈對移除銅像的說法,根據《聯合報》報導,國民黨立委吳斯懷認為,民進黨應用同樣標準檢視轉型正義,只針對蔣介石銅像不是政黨該有的格局。他指出,主導設計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也傷害台灣民眾和原住民,「民進黨要不要把所有神社拆掉、把遺址蓋成水庫?」

除了移除中正紀念堂銅像的問題外,《中央廣播電台》指出,葉虹靈在立法院答詢時,被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問到,促轉會公布的政治檔案,是否能讓受害者看到其中的真實姓名,而不是已經過「去識別化」處理的資料。

對此,葉虹靈也同意許智傑的看法,但提到各機關存在不同看法,大概都會希望去識別化,尤其是涉及情報來源的情治機關。葉虹靈表示,促轉會認為這有違政治檔案條例的立法精神,應依《政治檔案條例》第11條公開所有情報人員、線民姓名,同時也希望透過修法排除這個困擾。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