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了!英國行銷公司大張旗鼓歡迎員工重回辦公室,結果第一天只到了三人

回不去了!英國行銷公司大張旗鼓歡迎員工重回辦公室,結果第一天只到了三人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西方社會拜疫情所賜,在經歷了所謂的「大離職潮後,現在要面臨的是「拒回辦公室潮」,在後疫情時代的職場,已經不能用以前的思維來看待實體辦公室,因為既然在家裡就能完成工作,實體辦公室就不能僅只是「辦公」的地方。

Work from home帶來絕佳的work/life balance,其程度絕對是任何其他其他工作模式無法取代的。

例如家裡如果正在進行裝修,或是有任何需要修繕的問題,就不用擔心人不在家無法讓工人進來的問題;對有小孩的人來說,在家工作配合彈性工時的工作模式,更是所有父母的最大福音(沒有之一)。

RTX8KE10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像是我的公司,就同意讓我每天早上和下午的上下學時間接送正在上小學的兒子,而不是像以往還必須特別花錢請保姆接送(英國小學生下課時間是下午3點15分,有全職工作的父母根本不太可能親自去接小孩);偶爾幼稚園打電話來說我一歲多的女兒身體不舒服,我也能馬上接她回家或帶她去看病。

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便利,其實背後代表着革命性的改變,因為它大大改善了員工的生活品質,讓員工有最高的自由度可以在兼顧生活、家庭與工作間取得平衡。

  • 省去通勤時間,一天變成25小時

不用通勤被塞在車陣中實在太有吸引力,尤其在高油價時代,更是人見人愛的選擇,加上不用通勤表示能減少使用交通運輸工具的機會, 對降低碳足跡減少汙染有很大幫助,對地球更友善。

除了不用通勤本身就能節省時間,少了一連串為了出門而作的準備工作,譬如着裝完整(大家都還記得經典的WFH look就是上身西裝,下身短褲吧!),確保隨身攜帶了當天需要用到的物品,以及暖車或冬天下雪時需要為車窗除霜等細節,這些小事全部加在一起其實也要花上不少時間,尤其在早上剛起床到出門前這段分秒必爭的時間,如果能省去這些準備工作,早晨時光勢必會更從容。

根據最近有回到辦公室的同事形容,突然需要多做這些準備動作,令他們感到早上的時間安排需要重新調整,自己也要重新適應這種生活節奏,而這些無形的時間成本,全部都需要被計算進去。

  • 員工對自己的工作進度有更高的掌控

就是員工幾乎可以心無旁騖地自行決定每日的工作進度,包括「何時做」以及「如何做」。

在傳統的辦公室上班模式下,員工比較容易被其他同事干擾,專注力或生產力都不如自行在家工作來得高,當然,前提是遠距工作者本身要有自制力和責任心,才能在不需要主管提醒的情況下,順利在deadline前完成任務。這點反映在管理層面,意味着微觀管理(micromanaging)的終點,因為遠距工作的設定是必須信任團隊,放手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工作,解決自己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雇主要開始學會用工作表現來衡量績效,為而不是用是否看到員工在他們的位置上工作來打績效。這個革命性的管理方式對產能高的員工來說無疑是最理想的,也是為何許多專家分析,遠距工作能吸引真正優秀的人才。

在「拒回辦公室潮」時代,辦公室的角色將與以往不同

基於前述這些遠距工作的優點,越來越多求職者已經將「是否能在家工作」列為求職的必要條件,根據全球求職網站Indeed統計,從2020年2月起,針對「遠距工作」的搜尋量暴增500%以上,而招聘廣告中提到「遠距工作」的職位也增加了180%,

Indeed表示,疫情改變了人們對工作的看法,也讓更多人開始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工作。英國知名求職網站Totaljobs也表示,疫情後求職者對遠距工作職位的需求量暴增,僱主應該重視這個改變,在刊登招聘廣告時將「可以遠距」與「彈性工時」放進文案,以增加求職者對該職位的興趣。

這些求職網站的統計數據和分析顯示「大離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真實發生在目前的西方職場。

iStock-628276468
Photo Credit: iStock

至於實體辦公室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這個大哉問目前答案還很分歧,包括Google在內,許多企業堅持後疫情時代員工應該逐漸回到疫情前的工作模式,卻引來員工的反彈,或是員工直接被可以提供遠距模式的競爭對手挖角。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實體辦公室還是有它的功能,只是在後疫情時代的職場,無論對員工或雇主來說,都已經不能用以前的思維來看待實體辦公室,因為既然在家裡就能完成工作,實體辦公室就不能僅只是「辦公」的地方,反而要滿足以下需求:

  • 社交的需求

遠距工作者要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一個人單打獨鬥的孤獨感,與難以培養團隊默契的疏離感,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體辦公室提供員工一個可以和其他同事互動、培養team spirits的場合。

以我們公司為例,許多人在思考該何時在hot desking系統預定座位時,最主要的考量原因是「那天有誰會去」,因為大家很自然地把「進公司」這件事在某種程度上和社交活動連結起來,畢竟遠距工作者最懷念的,就是辦公室裡打哈哈的熱鬧氣氛。

  • 業務的需求

儘管網路的力量無遠佛屆,有許多事情還是無法在家完成的,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硬體設備的工作項目或業務。

以我們行銷業為例,進棚拍攝、錄製影片,以及疫情後最流行的「Hybrid Event」(同時包括線上和實體活動的event)為最需要進辦公室執行的兩大類業務。對我們公司大部分的員工來說,為了這兩類業務進公司,有點像是疫情前「出差」的概念,因為概念上都屬於必須透過移動才能完成的業務。

  • 提供特別經驗的需求

根據Leesman針對25萬名員工所做的的研究調查,發現能讓員工心甘情願地回到辦公室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唯獨能在企業環境裡才得到的經驗(quality of the experience that they have when they get to the corporate work set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