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吟《有春的日子》:如果現在要倉促離去,你還想對誰說「我原諒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鴻海前發言人、《小日子》前社長、作家劉冠吟自剖孤獨與匱乏,耙梳對愛與關係的妄想,直面黝密恐懼,為日子栽下無懼冬寒,有春、有賰(ū tshun)、有剩、surplus+、有盈餘的療癒春天!
文:劉冠吟
原諒
近年,因為一些細故,與幾位好友沒來往了。說來這些細故真不足為外人道,不能說的原因不是因為有多私密,而是外人聽了不會覺得有什麼大不了,而局中的我和對方,卻都是怒火中燒或傷心欲絕。想來密友吵架是這麼一回事,箇中的刺痛只有當事雙方才能理解。
愈是親近愈是在意,不是一等密以上的密友,多半也不會因為對方而情緒波瀾起伏。這幾個朋友多半是學生時代就相知而往來,卻沒想到相伴這麼久,人到中年卻鬆手了,這讓我想到我和好友老王的故事,不過差別是我跟老王現在仍緊緊相繫。能說是與老王喜劇收場,與別人悲劇收場嗎? 我想不是,人生的緣分有時候走著走著就散了,喜和悲不是非黑即白,留下更多的情緒應是惆悵。
我最好的朋友之一老王,是我的國中同學。我跟老王在國中班上相識第一天就確認了好友磁場,記得那個畫面是開學第一天,我們在走廊上排隊,老王排我前面,她轉過身來的那個當下,我心裡響起一陣愉快的輕音樂,這個女孩長得如此可愛!要成為好友,光靠可愛當然不夠,也說不出為什麼,跟老王在一起,我們兩個就是這麼快樂,一如我心中的那陣輕音樂。
高中的時候念不同校,我們託著補習班同學傳遞交換日記,陸陸續續寫了三年,上了大學以後仍然不同校,從大學開始到出社會前幾年,我時不時跑到她家去住,聊天可以聊上一整夜。直到某年,我們為了「細故」吵翻了。對,又是個不足為外人道的細故,就算認真追究起來,也算不出是非對錯的細故。我和老王為了此事沒有來往大概半年,還在臉書上解除好友。
現代好友斷絕往來的手續很繁瑣,不像古代人說不見面就不見了,要解除臉書、Instagram、twitter的關注,還有Google聯絡人的通訊系統等等,哪個渠道忘了清除,一不小心對方動態又飄入眼簾,難保不是一陣傷心。我對於吵架記得一清二楚,但已想不起是怎麼跟老王和好的,總之事隔半年,我們就是回到對方身邊了。
這中間的半年,常常想到老王。我希望她過不好,心裡飄過一陣微微的爽快,但爽快瞬間即逝,我還是希望她過得好,怨她不聽我的勸,怕她自顧自地做了決定以後換來不好的結果,一下子開心一下子憤怒。要不是這麼在意這個人,這萬般情緒該如何生成? 我對我糾結的情緒不會感到驚訝,驚訝的是我解不開,無法擺脫。
現在想起來,能夠將友情破鏡重圓真是珍貴。吵架不一定能和好,往往和好了也還有芥蒂。我和老王都清楚地記得吵架的那件事,卻還是能夠心無芥蒂的往來,仔細想想,應該是建築在「彼此原諒」的基礎上。每段關係的破裂,都不會有全錯、全對的分野,相知日久,對錯更是盲目,要雙方都能夠站在夠了解對方的點上去體會與放下,關係才有延續的可能。
年輕氣盛的我總覺得感情要說放就放,愛情如此,友情亦然,哭哭啼啼的太不瀟灑。確實,失去了幾個密友的我,人生沒有什麼不同,一樣生活一樣工作,時間的齒輪,不因為失去了什麼而停下轉動。人近中年,對於瀟灑有不同的詮釋。世間的好事、壞事,其實說來極為相似,人生是從聚合到分崩,因緣生起到聚合的過程。外在的放下,說不上什麼灑脫,真實面對自己內心的情感及真誠地表達,反而是真瀟灑吧。
我承認自己對每段友情皆再三回顧,百般不捨,也認清很多事情已回不去。在多次的友情決裂裡,照見自己是個充滿缺陷又容易闖禍的人。隨著時間過去,這幾位已經從我生命中遠颺的友人,並不會變成不重要的人,而是生命裡的故事,是我逐漸能跟後悔以及破碎的自己共存的故事。
從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以踢館魔王之姿出道的新生代歌手閻奕格,因為特別的姓氏被起了一個綽號「閻羅王」,第一張出道專輯裡面有首歌就叫作〈閻羅王〉,由香港的天才創作人黃偉文作詞,唱著:「說了沒做的事,難道你不恨自己。」「早該做的事,別等我提你才著急。我在今夜三更,會來找你,如果我心情好,會改期。如果現在,要倉促離去,你有沒有沒說的我愛你。如果現在,要倉促離去,你還想對誰說,我原諒你。」
好多話想說沒說,好多人想見卻提不起勇氣見,日復一日,直到時間把痛感的皺摺熨平。或許說了也不能破鏡重圓,或許做過的事情覆水難收,或許再也無法心無芥蒂。人近中年,就算知道來日還長,但也明瞭人生的時間轉眼成空,還是想對那幾位密友說句,謝謝你我相伴,曾經行過人生大大小小美麗的片段,我愛你,請原諒我。
後記
寫完這篇文章的某天,提起勇氣傳給某位失去聯絡已久的好友,沒想要達成什麼目的,我只在訊息裡寫著:「你好嗎? 我很想你。」我很想很想對她說,就只是說這些,我想你。我不怕她不理,我只怕我哪天突然離去,來不及說出口。
盯著銀幕上的已讀,心跳加速。過了一會兒,對方傳來:「我昨天剛好夢到你。你最近好嗎?」
可能無法親密如從前,但提出勇氣觸一下那扇緊閉的門,跨出去,將這些日子的碎片一一撿拾,縫縫補補。人生不完美,任何一段關係也是。在人生中這些黯淡無光的日子,鼓勵著自己,將這些碎片呵護在手中,如同暗夜中手捧一顆星。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有春的日子》,有鹿文化出版
作者:劉冠吟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有春・有賰(ū tshun)・有剩・surplus+ 的歡悲日常
Tags:
ASUS與NVIDIA聯手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頂尖軟硬體設備助藝術與STEM領域學生提前接軌AI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AI的影響力從業界延伸到學界, AI課程成為學生熱門選修,此類課程仰賴高效能工具。ASUS與NVIDIA看準學界需求,於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IAA)配置多台搭載GeForce RTX 40 系列筆電GPU的ASUS/ROG高效能,以頂尖的軟硬體設備,幫助師生輕鬆運用生成式AI技術創作激盪創意,培養前瞻藝術人才。
近年因應生成式AI的熱潮,AI對產業的商業模式、營運流程,產生顛覆性的革新。事實上,AI的影響力,也開始從業界延伸到學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寫AI程式,或將AI工具應用到主修科系。透過高效能的軟硬體工具,教授在授課或學生實作過程, 得以無後顧之憂揮灑新世代創意。
本次產學合作由華碩提供經NVIDIA Studio認證並搭載GeForce RTX™ 4060筆電GPU的創作者筆電,包括ASUS Vivobook 16X、ROG Zephyrus G14、ROG Flow X16以及適合STEM學習的ASUS TUF Gaming A15,幫助同時跨藝術創作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師生在符合業界標準的環境中實作,激發無窮創作潛力。
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培養跨領域學生使用最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
此次華碩與NVID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攜手,以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形式打造前瞻藝術學習環境,考量之一就是應藝所訓練學生時,強調對新科技的重視程度。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表示:「我們許多學生是跨科系報考,像是資工、教育、文學等,所上學風自由開放,也與時俱進。教學時使用最新工具媒材,讓藝術與科技產生深度融合,『跨領域』成為應藝所相當獨特的人才養成路徑。」

既然應藝所的師生在教學、創作過程高度依賴科技,ROG Zephyrus G14提供給師生使用後有哪些明顯的感受?劉辰岫舉例,教學過程會使用到3D建模軟體Blender,以及同步執行多個機器學習任務,因為ROG Zephyrus G14搭載GeForce RTX 4060 筆電GPU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在處理複雜的3D建模訓練指令時,操作起來相當順暢,高解析度螢幕可以看到細緻的渲染視覺,對於師生在建模過程,確實可以加速流程。
另外,應藝所在教學現場相當重視腦力激盪的討論,進而嘗試打破藝術邊界,讓創意勇於馳騁。課程中如果人手有一台高效能筆電,不但可大幅減少運算時間,ROG Zephyrus G14輕薄好攜帶,可在任何空間進行討論、創作或展示作品,十分便利。

劉辰岫觀察到,學生透過ROG Zephyrus G14執行視覺化程式設計軟體TouchDesigner,在創建藝術作品之際,受惠高效能的NVIDIA GPU,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視覺效果,實現最高畫格率,加速生成出要渲染作品的指令;加上這台筆電相當輕巧,內建HDMI、Type-C和USB多種接頭,學生上課時能輕鬆連接到投影機或拿在手上,將藝術作品分享給其他人觀賞,有助於在課堂上把創意想法變成實際作品。
全球獲獎無數的ROG Zephyrus G14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高達 125W TGP,並具備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與 DLSS 3 技術,解鎖頂級創作應用程式中的 RTX 和 AI 加速、可實現最大穩定性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最佳化運算能力及效能超乎想像,加速創意構思,輕鬆迎戰多工任務。採用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16:10長寬比,QHD 165Hz/3ms 面板, 100% PCI-P3 廣色域,搭配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色彩準確度通過Pantone認證,畫面明亮、快速、生動,更有德國萊因護眼認證,不閃屏、抗藍光,揮灑創意開闢嶄新「視」界!了解更多:ROG Zephyrus G14
開放資源給其他學科學生使用,成為校內跨領域的創意激盪Hub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設備,也開放給陽明交大其他科系師生預約使用。因為看到越來越多STEM領域的學生,在寫程式作業的時候,受限私人筆電的GPU效能不夠優異,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對此,華碩與NVIDIA就針對理工相關學科的學生,鼓勵使用搭載NVIDIA GPU的華碩筆電,可加速驅動機械、結構和電氣仿真等數十種的STEM應用程式,展現高速效能;又或是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的學生,在處理大型數據集、訓練生成式 AI和機器學習模型時,可以更快獲得的分析結果。

事實上,過去十年間NVIDIA已經從一間以GPU為核心業務,進化成運算平台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光只是顯示卡,還有橫跨其中的軟體及運算平台,例如有NVIDIA AI(企業級尖端人工智慧平台)和 NVIDIA Omniverse(創意協作開放平台)。幫助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專業創作者,不再受限軟硬體資源,影響創作或演算的進度。
也因為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學習設備開放給各系所授課使用,有助於日後校內跨領域交流。劉辰岫教授回應:「應藝所是整合跨領域創意的樞紐,很多時候不同領域的師生都會在這裡做腦力激盪,加上應藝所的課程也有很多非本科系學生選修;以及我手上的計畫也會邀請建築所、資工所的老師一起參與,因此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源的加入會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創意激盪。」

ASUS與NVIDIA賦能空間價值,規劃講座/工作坊協助師生掌握新科技
除了提供軟硬體設備,ASUS與NVIDIA也期待能為此場域挹注更多創新能量。後續也將規劃一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主題,讓校內師生能第一手掌握產業現況,使用嶄新的設備來進行研發與實作。
例如NVIDIA將籌辦生成式AI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領域的業界講師,教導學生怎麼設定、使用生成式AI來提升創作效率,藉此讓學生們認識到GPU在創作時的重要性。另外,NVIDIA也會規劃Omniverse工作坊,邀請教授和學生親自實作,了解Omniverse的特點和功能,有助於把Omniverse融入創作流程,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另一方面,深耕校園多年的華碩,以培育更多國內優秀技術人才為出發點,未來也會在此舉辦AI主題講座,邀請業師講授如何實際操作創作者筆電及相關應用,有助師生更了解產品特色,得以更精實地利用筆電創作,期待能具體提升同學的創意產出效率,以及擴大教授的研究能量。
當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下個角力主戰場,台灣若希望在AI賽道不落人後,從教育往下扎根將是關鍵。華碩與NVIDIA攜手陽明交大,透過提供設備、講座等多元資源,有助於培養下一代AI思維,厚植設計人才的數位實力,期待台灣有朝一日成為AI強國。
想擁有最佳效能的華碩筆電,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首次登錄再送500元購物金!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