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苗混打懶人包:BNT還是莫德納?決定混打前,我該考慮哪些事情?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混打AZ與mRNA疫苗相較於兩劑AZ疫苗,在實驗室中呈現較佳的抗體濃度與細胞免疫反應;在真實世界中也表現出較佳的保護力。然而,混打組別可能有較高的副作用發生比例。
指揮中心將於今(2021)年11月18日10時至16時開放18歲以上國民進行「混打意願登記」,相信很多人都開始思考是否該進行混打?
距離上次分享的混打資訊又過了四個月,這篇文章為大家整理最新的混打研究結果,包含大家最關心的真實世界保護力,同時也提醒大家決定是否混打前需考慮哪些事情。
為何要考慮混打?
- 真實世界保護力佳:一篇於今年10月發表的瑞典國家級研究表示混打AZ與mRNA疫苗的保護力,較施打兩劑AZ疫苗有顯著較高,且混打疫苗後續發生血栓極低。
- 免疫反應佳:現有數據顯示第一劑施打AZ疫苗,第二劑施打mRNA疫苗可以有效刺激抗體生成以及有效產生細胞免疫,且體外實驗看到潛在對病毒變異株的中和能力。
- 因應疫苗供貨,混打疫苗有機會讓接種者較快獲得完整保護力。
混打的真實保護力較兩劑AZ優嗎?

今年10月,一篇來自瑞典,統計了9萬4569人的研究結果指出,AZ混打mRNA疫苗的保護力為68%,顯著高於兩劑AZ的50%。將組別拆開來看,各組別校正後的保護力分別是AZ+BNT (67%)、AZ+莫德納(79%)、AZ+AZ(50%)、BNT+BNT(78%)、莫德納+莫德納(87%)
數據指出:混打的「抗體濃度」較兩劑AZ高!

現有數據皆指出混打能夠產生較兩劑AZ較高的抗體濃度。一篇臨床試驗表示AZ+BNT的產生的棘蛋白抗體濃度可達AZ+AZ的9.2倍。另一篇研究表示AZ+莫德納刺激棘蛋白抗體能力可達AZ+AZ的20倍 (兩篇為不同研究,數字間無法互相比較)。而台大醫院最新的AZ+莫德納混打研究結果,初步顯示混打組別產生的抗體濃度明顯比打2劑AZ疫苗組高。
但仍注意:混打的「副作用」比例較兩劑AZ高!

兩篇不同的研究皆指出AZ+BNT或AZ+莫德納相對AZ+AZ可能有較多發熱感、發燒、冷顫、肌肉痠痛、頭痛、虛弱等副作用。台大最新的研究也提到混打組出現接種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副作用比例,都比2劑AZ疫苗組高。
決定混打前,我該考慮什麼事情?

- 是否以獲得較高保護力及抗體濃度為優先考量? 若回答「是」,可考慮混打。
- 接種第一劑AZ是否有嚴重不良反應? 若回答「是」,可考慮混打。
- 是否願意接受副作用比例較高的風險? 若回答「是」,可考慮混打。
- 是否有不適合接種BNT或莫德納的情形,如對疫苗成分過敏? 若回答「是」,則不建議混打。
國內現行政策以及疫苗供貨情形
什麼情況不適合打BNT?
- 正在發燒或是嚴重感染中
- 對疫苗成分過敏,如含PEG聚乙二醇的藥品(耐福力散、腸見淨、美血樂、倍血添、欣膝亞⋯⋯) 或是化妝品
- 曾對BNT疫苗過敏
什麼情況不適合打莫德納?
- 正在發燒或是嚴重感染中
- 對核磁共振 (MRI) 顯影劑或是電腦斷層含碘顯影劑過敏
- 對含PEG聚乙二醇的藥品(耐福力散、腸見淨、美血樂、倍血添、欣膝亞...) 或是化妝品過敏
- 曾對莫德納疫苗過敏
何醫師怎麼說
混打AZ與mRNA疫苗相較於兩劑AZ疫苗,在實驗室中呈現較佳的抗體濃度與細胞免疫反應;在真實世界中也表現出較佳的保護力。然而,混打組別可能有較高的副作用發生比例,例如接種注射部位疼痛、倦怠、肌肉痠痛、發燒等。因此在評估自己是否接受混打疫苗前,仍需謹慎思考,必要時可以諮詢信賴的醫師。
參考資料
- 真實世界保護力。Effectiveness of 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mRNA prime-boost vaccination against 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 in Swede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 Nature news。 Mix-and-match COVID vaccines ace the effectiveness test
- AZ+BNT。Heterologous prime-boost COVID-19 vaccination: initial reactogenicity data
-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Report from the Com-COV Study – a Single-Blind Randomised Non-Inferiority Trial Comparing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Prime-Boost Schedules with An Adenoviral Vectored and mRNA COVID-19 Vaccine
-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after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ChAdOx1 nCoV-19/BNT162b2 vaccination
- Safety, reactogenici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homologous and heterologous prime-boost immunisation with ChAdOx1-nCoV19 and BNT162b2: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 AZ+Moderna。Heterologous ChAdOx1 nCoV-19 and mRNA-1273 Vaccination
本文經何忠祐醫師Dr.Eric家醫。美食。健康體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 最新研究:混打AZ與BNT疫苗,比起施打兩劑BNT疫苗預防COVID-19效果更好
- 今日本土+0,陳時中:「AZ+BNT」擴大開放全年齡混打,最快11月3日實施
- 混打疫苗有三大好處,但「順序」很重要!AZ與mRNA誰先誰後?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11-19 德國大選「防疫支票」亂亂開,新政府出爐前疫情飆升責任卻無人擔
- 2021-11-19 回不去了!英國行銷公司大張旗鼓歡迎員工重回辦公室,結果第一天只到了三人
- 2021-11-19 最新疫苗混打懶人包:BNT還是莫德納?決定混打前,我該考慮哪些事情?
- 2021-11-18 今日本土+0、境外+3,今年最後一批莫德納疫苗115萬劑抵台,19日開放6小時AZ疫苗混打預約
- 2021-11-17 本土+0、境外+5:接種第一劑AZ疫苗之18歲以上民眾,18日開放混打意願登記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