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溫和派領袖在孟加拉難民營遭暗殺,那在大馬的羅興亞難民處境為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國也有許多羅興亞難民。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記錄,截至今年10月,馬國境內有約15萬5030難民來自緬甸,其中包括10萬3090名羅興亞人。不過,也有許多羅興亞難民未被註冊在內,可能整體人數多達30萬。必須強調的是,在馬國的羅興亞難民皆是主張和平路線的溫和派系,而且他們一直默默地在馬國艱辛地生活著。
羅興亞難民社群領袖緬甸籍莫希布拉(Mohibullah),於今年9月29日在孟加拉的拉克斯巴扎羅興亞難民營槍殺,讓羅興亞難民議題再次引起世界的關注。
莫希布拉是孟加拉克斯巴扎羅興亞難民營著名的社會運動家,也是阿拉干羅興亞和平與人權組織(Arakan Rohingya Society for Peace and Human Rights,ARSPH)主席兼創辦人,常與聯合國組織和國際人道組織合作,在國際具有一定影響力。例如在2019年,莫希布拉受邀到白宮與時任美國總統川普見面,代表全世界的羅興亞人發表該群體的困苦。此外,莫希布拉也曾被邀請到聯合國總部發表演講,向世界說明羅興亞人面對的悲劇。
與東南亞關係方面,馬來西亞前國防部副部長劉振東在2019年曾率團參訪克斯巴扎難民營,並拜訪莫希布拉和討論有關的人道工作。
莫希布拉的家人和其組織,把莫希布拉的死亡歸咎於羅興亞的武裝組織:阿拉干羅興亞救世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 ARSA),因為莫希布拉常收到該武裝組織的威脅和恐嚇信息。
No words to express and feel devastated to hear brother Mohibullah was shot dead in #Bangladesh refugee camp today. We must bring those who committed crime to justice. He was a great leader and he dedicated his life for the rights of #Rohingya. A big loss for our community. pic.twitter.com/tdkH1MCHfM
— Tun Khin (@tunkhin80) September 29, 2021
回顧2017年,當時阿拉干羅興亞救世軍在緬甸若開邦攻擊緬甸軍方的舉動,成為羅興亞大屠殺的主要導火線。
距離上一次的羅興亞大屠殺已四年了,而莫希布拉的槍殺事件,凸顯代表羅興亞族群的和平派和極端武裝派的分裂與紛爭達到頂點。一直以來,兩派人士一直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然而,隨著莫希布拉名聲逐漸揚名國際,並多次獲得國際組織的人道援助,導致其他非主流的羅興亞社會運動工作者和武裝派系感到妒忌和不滿,遂懷疑莫希布拉的誠信等問題。

疫情下馬國羅興亞難民的處境
對於莫希布拉遭暗殺事件,許多國際組織、白宮發言人和馬國人道組織工作者,無不感到惋惜,也抨擊羅興亞族群中的武裝極端份子。
筆者寫過數篇文章介紹過,馬國也有許多羅興亞難民。根據聯合國難民署記錄,截至今年10月,馬國境內有約15萬5030難民來自緬甸,其中包括10萬3090名羅興亞人。不過,也有許多羅興亞難民未被註冊在內,可能整體人數多達30萬。必須強調的是,在馬國的羅興亞難民皆是主張和平路線的溫和派系,而且他們一直默默地在馬國艱辛地生活著。
對於莫希布拉這位主張和平路線的羅興亞領袖不幸身亡,馬國的羅興亞難民也感到氣憤和惋惜。近三十多年以來,馬國一直沒有阿拉干羅興亞救世軍的跡象;反之,馬國多個區域的羅興亞社區皆相信透過設立教育中心,讓下一代接受基本教育,才是扭轉羅興亞慘劇的唯一良策。此外,他們也期待緬甸若開邦恢復和平,早日實現回家鄉的日子。
相比孟加拉羅興亞難民營最近頻發生暗殺的狀況,馬國的羅興亞難民的人身安全相對好很多,但在這疫情之下,面對的健康威脅更為急迫。
好在2020年疫情爆發後,馬國展開全國行動管制時,對任何一位確診的外籍移工和難民,官方都提供免費的治療、隔離、膳食等,並直到痊癒為止。接著進入2021年後,隨著來自國際的疫苗陸續到貨,官方也宣布政府會為境內的外國人,包括外籍移工和難民,免費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因此針對移工、難民的接種工作上,在政府、聯合國難民署、非政府組織等努力協調下,做了許多準備,如:
- 製作多個語言的防疫文宣在網路和社交媒體流傳;
- 準備多種語言的接種同意書;
- 設立大型接種中心為難民和外籍移工接種,如吉隆坡會展中心(KLCC)和雪州綠野會展中心(MIECC);
- 在難民和外籍勞工聚集的地帶設接種中心,讓他們免費登門接種;
- 讓醫療型的非政府組織在難民社區設立暫時性的疫苗接種中心;
如今,許多難民為了繼續工作,回歸自由移動的便利和疫情前的生活,紛紛響應政府和非政府組織的呼籲,到鄰近的接種中心登門接種疫苗。難民們只需備有聯合國難民證、智慧型手機、聯絡號碼等,在特定時段到有關接種中心就可以享有免費接種新冠疫苗。雖然馬國政府不曾公佈相關數據,相信近半數持有難民證的羅興亞難民已經接種新冠疫苗。
不過遺憾的是,有些難民還是因交通費、畏懼被逮捕(或賄賂)的可能,或是父權主義(認為婦女在家不需要接種疫苗)、缺乏資訊等因素,皆未能順利接種新冠疫苗。
此外,儘管馬國社會有部分不滿官方為移工、難民免費提供醫療服務、接種疫苗的輿論壓力,但為達到群體免疫,馬國政府仍然為非國民接種新冠疫苗,同時也願意與聯合國單位和非政府組織協調,這是值得驕傲的事。雖然如此,其中的安排與協調工作還是有待加強,如接種時段、程序、地點等。
如今,馬國為難民接種新冠疫苗的工作又逐漸緩慢了。身為人道工作者的一員,期待馬國政府可以繼續與非政府組織合作,繼續擴展接種疫苗計劃,讓無證件的移工和未持有任何證件的難民,皆可免費接種新冠疫苗。

延伸閱讀:
- 沒有人是局外人:不割席春季革命,這次羅興亞人要一起打造沒有軍事獨裁的緬甸
- 團結各民族推翻軍方,緬甸平行文人政府將賦予羅興亞人公民地位
- 中國支持緬甸軍方政變?羅興亞難民慶幸翁山蘇姬被捕?緬甸的問題沒這麼簡單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