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日本有活火山也重啟核電?環團:日本4電廠與核四反應爐同型,皆因安全問題無法重啟

日本有活火山也重啟核電?環團:日本4電廠與核四反應爐同型,皆因安全問題無法重啟
全球最大核電廠、日本新潟縣的柏崎刈羽核能發電廠的7座發電機組目前都處於停機狀態。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重啟核四」公投備受矚目,擁核方強調核四續建的成本、時間符合效益,不過國內環保團體今(23)日皆發布報告,指出核電又慢、又貴、又不可靠,已被國際電力市場邊緣化。

年底公投即將登場,「重啟核四」公投備受矚目,擁核方強調核四續建的成本、時間符合效益,更指和台灣核四使用相同核電機組的日本柏崎刈羽核能發電廠從動工到運轉只要4年,不過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23)日皆提出證據,指出與台灣核四相同反應爐的日本4座核電廠,因安全問題至今無法重啟。

綠色和平:全球93座核反應爐曾停工,超過9成未重啟

綠色和平今(23)日發布「他山之核:從全球續建核反應爐案例看核四」報告,整理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世界核能協會(WNA)公開資料,全球共93座核電廠反應爐曾中止施工,但高達86座沒有續建、占比約92.5%;其餘7座續建反應爐,目前只有4座完工,顯見中止施工再續建反應爐難度甚高。

綠色和平指出,7座續建反應爐包含巴西Angra-2、伊朗Bushehr-1、俄羅斯Kalimin-4、美國Watts Bar-2、韓國Shin Kori-5 及斯洛伐克的Mochovce-3&4 反應爐,續建工程時間平均為118個月(近10年),若像核四一樣增加「後福島安全措施」則平均花費為123個月(超過10年)。

綠色和平專案經理古偉牧指出,全球有史以來實質續建核反應爐的經驗,告訴我們續建核電廠「又慢、又貴、又煩、又不可靠」。續建反應爐的經費平均預算為855億元,即便耗資最低的斯洛伐克Mochovce-3&4反應爐仍須713億元以上;已完工4座反應爐也明顯超支,幅度約20%至720%。

擁核方常引用的美國Watts Bar 2號反應爐,以及與核四同款機型(ABWR)的日本核電廠已經重啟,但根據綠色和平調查,美國Watts Bar 2號反應爐續建前新增560項改善項目,後又遭監管單位發現虛報資料,工程品質與程序正當受到質疑。而從蘇聯時期中止、由斯洛伐克政府於2009年續建的Mochovce 3&4號反應爐,則在動工前報廢22%零件,增加經費負擔。

另外,與核四同款機型的ABWR在日本共有4座,卻分別在2007年起個別停機一年、目前也全數停止運作,綠色和平表示,若擁核方認為核四足以承擔台灣的用電量,也須讓民眾了解核四停機風險,及該機型更易受地震影響的事實。

Photo Credit: 綠色和平 提供

綠色和平指出,對比中止超過10年的核四電廠,原機組缺少「後福島安全設施」,並需要行政、立法單位編列且同意預算等行政程序,才可能續建;這尚不包含尋覓核廢料最終儲存場、重組已解散的供應商團隊等工作,「核四並非一鍵按下,就能重啟」。

綠盟:日本與核四同機組欲重啟,出現「最高等級錯誤」

另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日也發布「2021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摘要中文版。

針對擁核方聲稱「發生核災的日本也重啟核電」的說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引述報告指出,日本政府雖於2015年開始陸續恢復運作部分反應爐,然而重啟之路並不順利,2020年發生了由公民發起訴訟,最後法院因電廠不符合耐震標準,而判決撤銷核電重啟許可的案例。至2021年中,只有10座反應爐通過申請啟用許可,但仍有部分反應爐因無法符合安全規範,或運作過程出現人為失誤等原因而必須再度停機。此外,2020年日本的核電佔比僅有5%,低於2019年的7.5%,至今日本決定廢爐除役的反應爐高達27座。

截圖_2021-11-23_下午2_34_10
Photo Credit: 綠盟提供

台大機械系教授陳炳輝也指出,全球跟核四同型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爐、曾經運作過的只有4座,這4座全部都在日本,「經過福島核災後基本上都沒有重啟,最近有2座核電廠要重啟,但在安全等級評估上出現最高等級的錯誤,在這種情形下必須更正後才可以做下一次評估,代表說跟核四同型的沸水式反應爐,在日本沒有一個重啟成功,也碰到最高等級的安全顧慮。」

陳炳輝質疑,福島核災後日本把這些電廠都關閉,現在要重啟所面臨地震海嘯的安全標準,因此根本沒有辦法重啟的情況下,台灣怎麼有可能再去重啟一個沒有經過安全運轉測試的核能電廠?他並強調,從日本的例子可以看到,跟核四同型的機組,沒有一個可以重蓋或重啟,給台灣的啟示就是,連日本這樣自產自發的機組重啟都有極大顧慮,台灣根本不該重啟核四。

核電在極端氣候下自身難保,已被市場邊緣化

「由於太貴太慢,因此核電在全球的新興電力市場中早已被邊緣化。」綠盟研究員陳詩婷引述報告內容,陳詩婷指出,自2009至2020年間,太陽能成本下降90%、風力發電成本下降70%,但核電成本卻增加33%,為風、光能的4倍。

根據報告,核能佔全球總發電量的比例從1996年達到最高峰17.5%後便一路持續下降,至2020年創下10.1%的新低,全球運作中的反應爐數量相較2002年的高峰也減少了23座。報告也整理了全球取消興建的核電數量,過去50年間興建的反應爐,平均每8座反應爐就有1座遭到19個國家放棄或擱置。

陳詩婷指出,報告並提到相較其他能源,核電受到極端氣候影響最大,特別容易受到乾旱和熱浪的衝擊,導致機組降載停機或完全停機。報告以法國作為案例研究,指出2018年法國核電廠曾創下了23 次完全停機和103次降載的歷史紀錄,且在過去6年間至少有26座反應爐遭受至少1次影響、12座反應爐皆曾發生過被迫停機的情形。

綠盟呼籲,擁核方不應再製造「核電是世界趨勢」的假象,強調再生能源才是減煤減空污、邁向淨零轉型的主角,台灣不該繼續浪費寶貴的資源在仍需十年也未必能完工的核四泥淖。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