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民進黨立委反核四重啟:別拿居民安全開玩笑,挺核人士嗆「貢寮歷史上最大地震震度多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的說法,現在針對核四周邊斷層的新事證,不管是核四廠區底下有S斷層、或者鄰近海域有活動斷層,目前得出的結論都是,當時建廠時並不瞭解核四的地質構造。
為表態反對重啟核四公投,民進黨立委賴品妤、江永昌、張宏陸、羅致政、林淑芬、蘇巧慧、以及不分區的洪申翰、范雲等人今(24)日上午共同舉行記者會,直指核四歷經15年工程,遲遲未能通過安全審查,而且核電廠下S斷層並不排除是活動斷層,批評挺核方無視新北市民的安全,他們堅決反對核四重啟。
一名挺核社團的人士也現身記者會,質疑貢寮歷史上並未有大地震,且美國並未規定核電廠不能蓋在斷層帶旁等;只要核電廠耐震度夠,不應成為反對理由;對此立委洪申翰則回應,身為民意代表該有的態度應該是謹慎面對風險,而不是面對各種規範和可能,想要鋌而走險、心存僥倖。
新北立委:居民不會同意
選區就包含核四所在地貢寮的賴品妤表示,核四從1999年取得建廠許可到2014年封存,歷經15年的時間,各種工程、設計和系統上的問題,遲遲無法通過原能會安全審查,馬英九前總統也因安全疑慮而在任內封存核四,現在卻又表示核四安全沒問題,這是視新北市民安全於無物。
賴品妤指出,近期這些人不斷拿出馬政府時期台電和經濟部報告來說核四安全,但是核能設施是否安全應由原能會審查,卻不提原能會審查情形,以片面資訊蒙蔽大眾。
選區在板橋的羅致政表示,把全國性的議題丟給新北市民承受這是不公平的,作為新北立委要為民眾發聲,拜託全台灣民眾一起來擋住核四,不要把未來核四風險要求新北市民承擔,一旦核四發生意外,更是全台灣都會受到傷害。馬英九說封存是「為了重啟」,這是嚴重誤導和扭曲,從2015年台電提出反請求過程就可以看到,台電列出核四設計和設備都有問題,證明封存當下確實有疑慮。
選區在三重、蘆洲區的林淑芬指出,2019年中央地調所判定新事證,核四旁5公里附近的地質構造不排除是活動斷層,附近還有其他斷層連成一條線,向外延伸也不排除有一個長達90公里的海外活動斷層,原始設計的耐震係數不足以讓核四安全運轉。核四工程涉及很多弊案,還有設計缺失,還沒完工已經發生16次火災、17次泡水,這樣的狀況運轉視災難的來臨,拿不安全的核四要求公投重啟,是拿人民生命財產開玩笑。
選區在樹林、鶯歌的蘇巧慧指出,這不但是嚴肅世界性能源議題也是新北在地問題,身為新北民意代表,堅決反對不安全的核四在新北重啟,她也質疑「國民黨新北立委同意核四在新北重啟嗎?」國民黨以科學之名散播假消息說核能是綠能,馬前總統不斷在公開場合說歐盟認為核能是綠能,這根本就是公開散布假消息,前幾天奧地利、德國都有反對核能列為永續綠能的訊息。
選區在中永和的江永昌則說,2014年當時的經濟部長張家祝宣布核四符合規格要求,安全無虞,但是台電2015年與奇異公司仲裁案中,提出反請求,內容涉及核四和設備不符規範等各項問題,顯然正時張家祝和前核四廠長王伯輝等人說話反覆,不值得信任。
選區在板橋的張宏陸指出,朱立倫擔任新北市長的時候堅持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對於核廢料問題也認為要用最嚴格標準來要求,但是朱立倫換個位置就換個腦袋,為了國民黨背棄當年的自己,犧牲支持者的生命財產安全。
不分區立委范雲表示,核電廠最終審查是否符合各項規格要求及安全標準是由原能會把關,原能會審查有2個重要的關鍵分別是「系統功能試驗報告」及「燃料填裝前應完成事項清單」,核四在系統功能試驗報告在封存前,187項僅通過32項;燃料填裝前應完成事項清單更有超過一半未完成,這樣的資料完全顯示核四的不完整、不安全;擁核方不應該拿台電自己做的安檢報告說嘴。
目前正在隔離中的洪申翰以視訊方式參加記者會,他表示,現在大力推動重啟核四的是馬英九、朱立倫、前廠長王伯輝;2014年馬英九宣布核四封存時,就是執政期間面對核四工程弊案無法解決,只好用封存方式下莊;結果現在2021年跳出來呼籲重啟核四,這樣根本是自己打臉自己。
擁核人士質疑貢寮並未有大地震,洪申翰:用最謹慎態度面對風險
在記者會最後開放媒體提問時,一名佩帶「支持核電,暖化歸零」貼紙的男子提出質疑,「貢寮歷史上最大地震震度有多少?如果貢寮以前沒地震,為什麼會認為地質結構不安全?」「美國核管會沒有規定核電廠不能在斷層上,只有規定建築物結構要符合耐震效果,不理解為什麼一直強調外海斷層,地震規模是否有算過?核電廠能否抵抗?」
洪申翰則說,「這位媒體朋友應該同時也是『核能流言終結者』社群的朋友」,對方則回答「你不用管我是什麼社群身份,現在是提問時間」,洪申翰則說,「我現在就是回應媒體」並開始說明,根據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的說法,現在針對核四周邊斷層的新事證,不管是核四廠區底下有S斷層、或者鄰近海域有活動斷層,目前得出的結論都是,當時建廠時並不瞭解核四的地質構造,而且這些地質構造都會帶來地震的風險。
洪申翰強調,現在有很多關於地質、地震的新事證,甚至S斷層就直接穿過核四的廠房裡面,「恐怕全世界沒有哪個核電廠是讓一個斷層就直接穿過核電廠機組的下方」該男子反駁其實有;洪則繼續說,台灣地震風險高,必須用最謹慎態度面對地震和地質風險,這是所有民意代表都該有的一致態度,而不是想要鋌而走險、心存僥倖;現在用各種方式想要閃避最嚴謹的審查,或者地質上面的檢視,都是心存僥倖。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