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葉覓覓的「反疫苗」與「靈性收費」爭議(上)

詩人葉覓覓的「反疫苗」與「靈性收費」爭議(上)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詩人葉覓覓近期因為「反疫苗」與「靈性收費」等議題在社群平台炎上。她認為疫苗只是政府控制人民的手段,以及靈性收費單純是你情我願,不存在斂財的問題⋯⋯

比較可惜的是,沒看到比較有力量的批判文。說詞大多只是不支持、不喜歡這種陰謀論,或笑葉覓覓頭殼壞掉。即使懶得駁斥陰謀論的細節,光她引證上的矛盾,用邏輯就可打,但沒看到。可能也是與詩無關的事(故不用顯擺),詩人、文人最多只是嘴兩句,表示態度而已。

但關於靈性斂財的部分,攻擊的數量跟力度就多很多。這也跟文化上,台灣人對詩人的觀感有關。

斂財?價值?靈性收費的標準何在

葉覓覓信仰「聖火傳承」,其課程收費甚鉅,上到最高階課程要價超過百萬台幣。而付費學到的能力,可用來療治她人的身心靈問題,並以此收費。以「聖火傳承」的公開資訊看,組織、階層、營利、傳教方式,與現行歐美的新世紀教派差不多。她既信奉「聖火傳承」,自依照組織的模式,收費替個案進行療治,以此存錢準備去上最高階的課程。

而她6666元的收費,公告一出即引起詩人們的震動,與葉覓覓沒交情的進行抨擊,也有她熟識的詩人故交因此譴責、反對、抵制。收集了這些意見,共通點都是對她接觸靈性,進行靈修毫無意見,不以宗教迷信斥之。但對於高額的個案收費則無法接受,譴責這是斂財行為。

當然,台灣作為天、地、人三界靈場的交匯點之一,本就聚集各種維度的靈體在此「交流」,也因業力與磁場因素,孕育出許多通靈人。從傳統亞洲泛靈信仰到世界三大宗教,以致新世紀靈性宗教,到世界各地的邪教(雷爾教派、山達基、韓國各個基督邪教⋯⋯),在台灣都有「傳承」。台灣可說是世界宗教最多元、最自由的地區。

許多不肖的宗教「人士」、通靈人因為己身利慾薰心,透過種種方式騙財騙色(其他部分大家比較不在乎),弊端叢生,造成神棍充斥、迷信盛行的亂象。因此社會對於這些人的行為,大多針對「財、色」睜大眼睛,踩到雷就罵,無論自己有沒有被騙。

但台灣畢竟是貪婪之島,人人追逐名利,諸多宗教行為都會涉及費用,收費基準跟許多服務業一樣,按照名氣內容,有高有低。大眾也許不太清楚合理價位該到多少(算命、收驚、超渡,一次收多少才不叫詐欺?),但基本上認同收費這件事。不會有人拿世界三大教的標準,要求其他各類宗派都必須無償布施。當然,比較理解群眾心理的「宗師」們,大多會「隨喜收費」,或直接靠信徒奉養,不談價碼,賺得更多。許多附佛外道皆是如此。

既然可收費,為何葉覓覓的價格會引起反彈?別的不說,光是命理占卜,隨便八字批命,價格從50元到10幾萬都有,陰宅風水從30萬到喊價百萬以上的比比皆是。只要顧客沒有反悔、不告詐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旁人又有何好嘴?

因為她是詩人。

詩人這件事,在大中國民族主義意識形態國家機器的體制下,過去幾十年受中國現代文學霸權影響,精神上滿滿儒教色彩,中國文學那文以載道的教條,與古代詩人(多為士子)的浪漫fu,深植於文學圈。

雖然西方現代詩學早已進入台灣,但多是詩歌、文字技巧的影響,西方詩人放浪形骸、無拘無束的個人自由精神,在台灣文壇就是比較放不開。影響所至,圈子內對詩人有個刻板印象,認為詩人就是聽起來崇高,風骨必須勝過常人。詩人的浪漫必須安全,而且不能「俗」。

詩壇歷來的論戰,除了對既有技術、主義的反動,大多僅是對於「情色」的界線的挑戰,就吵成一團。涉及社會倫理道德的挑戰,或從根翻掉「詩人觀感」的行徑,就倒是沒看過。去看叫得出名字的台灣、在台的中國詩人,連一個像布考斯基的也沒有。

這當然跟社會文化與構成有關。真正對社會文化反動的人如果寫詩,大概也不會被當成詩人。台灣詩人的框架有點模糊,但不出「知性」、「有風骨」、「清貧或小康」、「與權勢利益脫鉤」,這些很傳統中國fu的講究。

但葉覓覓光是「迷信(算是反知性)」就夠踩到痛點,高額收費更讓人直接聯想到「邪教斂財」,更是一次就翻掉文壇對詩人品格的要求。如果今天只是剛出頭年輕詩人,或很少被承認的網路詩人,或自稱詩人的人,詩壇大概會裝沒看到。偏偏葉覓覓是她那一輩少屬具有「國際」能見度的詩人,資歷足以被寫入文學史,不能被無視,自然就引發抨擊。

去看批判她斂財的言論。大概可分出幾個出發點。一種是親友對她的選擇無法認同,因而痛心疾首。不然就是「丟詩人的臉」,這可以理解;也有對邪教與斂財深惡痛絕的,這也合理。

較差的就是「眼紅」她看起來靠詩人名望就吸到一堆顧客(又沒統計,搞不好她跟所有靈性治療的同行一樣,自單純做出口碑的),所以痛罵。最糟糕的一種,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網路聲量,或看她正在議題上,所以蹭一下。這種有點悲哀。最多的是,當作時事,看到大家都罵,就跟風嘴兩句。這種也沒什麼好說。

對於高額收費,葉覓覓的說明並無特出之處。她只是照「聖火傳承」體系的作法在收費,付不起的她都讓分期付款,即使收錢,她也沒靠這種錢享受,賺的錢連付學費都遠遠不夠,她不以為自己在斂財。她以豪宅跟名牌包為例,指出常人的盲點。一個名牌包可以收那麼貴,就是賣個「價值」。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她說得沒錯,貴婦買名牌包也只有裝東西的功能,又無法像007的工具那樣,還可發出雷射槍來切東西,跟菜市場50元阿嬤包功能根本相同,買不就為了一個爽感嗎?算命50元可算,靈性治療1000元可做,花6666值不值得,端看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