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運動333」標準過於寬鬆?成大蔡佳良教你如何靠運動變聰明、抗老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知道不同運動會刺激腦部不同部位的活動嗎?這些將間接導致不同個人能力的精進。成大蔡佳良以「長期、規律運動」為變因,研究運動對腦部構造的影響。
作者:人文.島嶼 ( 採訪撰稿:林義宏|編輯:林俊孝|攝影:黃國彰 )
「運動,做就對了!」是這樣嗎?
科學證據顯示,運動不只能強身健體,更是活化認知功能、延緩大腦退化的一帖良藥。但是,就像胃痛要吃胃藥、感冒要吃感冒藥,「怎麼運動」也是一門專業,可不像電視廣告說得那麼容易。
「運動如藥方,也有類型與功效之分,而強度、頻率更是各有講究。」成功大學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特聘教授蔡佳良提醒我們:「沒有對症下藥的運動,恐怕到頭來只是徒勞無功!」
從慢跑、健走、瑜珈、重量訓練、羽毛球到太極拳,面對琳琅滿目的運動項目,你知道自己適合哪一種嗎?運動可以預防失智嗎?如果想建議老年人從事運動,要注意哪些地方?運動既耗時又費力,我們該怎麼避免誤入「無效運動」的陷阱?甫於2017年獲得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蔡佳良,從結合運動醫學、認知神經科學的跨域觀點一一解析。

有氧運動:失智症預防的新寵兒
根據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如何預防失智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焦點,也吸引跨域學者投入探究。蔡佳良的研究主軸之一,正是想要透過「長期、規律運動」為介入方案,提前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包含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的發生,或至少延緩認知退化的趨勢。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認知退化與失智症的病理成因之一,是大腦海馬迴中累積了過多乙型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干擾腦神經系統運作。「那麼,我們該怎樣把這些不好的蛋白代謝掉呢?」蔡佳良指出,有氧運動很可能就是答案。
連續進行有氧運動20至30分鐘,肌肉反覆收縮的過程會促進BDNF(腦衍生成長因子)、IGF-1(類胰島素成長因子)等荷爾蒙分泌,當這些荷爾蒙隨著因運動而加快、加重的心跳流遍全身,便能在進入大腦時,一併把不好的乙型澱粉樣蛋白與tau蛋白給代謝掉──這樣的生理機轉,已經在動物研究上得到證實。雖然在人類身上很難採用大腦或脊髓部位的侵入性研究方式,仍可透過腦波、血液生化指標、認知表現等方式,交叉印證有氧運動對預防失智真的很有效!
蔡佳良發現,有氧運動對於上述各項指標,能夠發揮多管齊下的效益。相較於肌力運動,經過四到六個月規律的有氧運動,更能全面且有效改善輕微認知障礙病人的退化情況,甚至讓他們在某些指標上表現得與一般人無異。因此,如果想要避免步入老年後出現健忘、失智等認知退化現象,可以優先選擇有氧運動(例如︰健走、跑步、騎腳踏車、游泳……)。但如因心肺或其它身體問題無法從事有氧運動,肌力運動也可列入預防失智症的考量。
「這當然不代表其他運動都已經無用武之地。」蔡佳良強調,「大腦的構造和功能十分複雜,運動絕對沒有那麼神奇,千萬別想要只靠一項運動,就能改變整顆大腦。」
運動的世界如此浩瀚,有氧運動只是其中之一;人類的認知功能也包含甚廣,當然不是僅靠有氧便能全盤顧及。舉例來說,如果想要訓練一個人的「注意力」、「認知控制」,打羽毛球、桌球……等球類運動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運動的分類學:該慢跑,還是打球?

不同於慢跑,羽毛球是一種「開放式運動」。簡單來說,就是「有對手互相競賽」的運動類型,大多數的球類運動都屬於這個範疇。至於獨自進行、沒有對手、可依照自己的節奏執行的「封閉式運動」,則包括較廣受討論的有氧運動、肌力運動。
開放式與封閉式運動,是運動研究領域常見的分類架構。熱愛羽毛球的蔡佳良發現,世界上絕大部分運動生理研究聚焦探討的運動項目,不是有氧、就是肌力,很少人去探究開放式運動的認知功效。
蔡佳良認為,從「認知負荷」的角度來看,開放式運動其實非常值得研究。「開放式運動所需的認知負荷,明顯比封閉式運動高出許多。」他分析,「當你在場上必須面對另一名對手,當下的身體動作,勢必無法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進行,還得考慮對方的速度、技巧、策略,即時跟進調整。」
就像我們經常在球場上聽到要「動腦打球」,觀察對手、假動作、瞬間的臨場反應,都可以算是一種認知訓練。蔡佳良認為,開放式運動正是一種「合併認知訓練」的運動。果然,研究發現,雖然有氧運動的確較有助於記憶力方面的認知表現,但若同樣長期、規律地進行開放式運動,對於注意力、認知控制的指標有很大幫助!
預防勝於治療:給大腦的日常運動處方
除了開放式/封閉式、肌力/有氧,其他的運動類型對於大腦功能又有什麼功效?
「我的研究,其實是一整片運動醫學領域的其中一小塊。」蔡佳良自謙地說著,一邊拿出一張圖片,乍看像在玩連連看遊戲,將大腦不同腦區、所掌管的功能、以及適用的運動項目一一對應。這是他博覽文獻,統整全球運動醫學與運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證據的心血結晶。
不同運動項目所訓練到的認知功能、誘發的荷爾蒙都不盡相同,對大腦起作用的區域也不一樣。如果想要增進「情緒調控」,涉及大腦的杏仁核,此時最適合的運動項目是伸展、瑜珈,長期下來可以平靜身心;如果想改善「平衡感」,涉及到小腦,可以透過直排輪來進行訓練,近期蔡佳良也試著探究太極拳對平衡感、身體控制的助益。
「常有人說運動就是藥方(exercise is medicine),但我更希望把運動擺在『預防』的角色。」蔡佳良表示,雖然自己的研究對象大多為輕微認知障礙患者、或有失智症家族史的個案,但運動對大腦的生心理功效適用於任何人。考量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才是聰明運動的不二法門。

別做白工!運動強度不足,只算身體勞動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