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鮑爾鬆口通膨不是「暫時性」將加速縮減購債,拜登政府要查零售供應鏈是否造成物價上漲

鮑爾鬆口通膨不是「暫時性」將加速縮減購債,拜登政府要查零售供應鏈是否造成物價上漲
Photo Credit: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表示準備要加速撤回寬鬆貨幣政策,從而為明(2022)年上半年「升息」打開大門,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要求包括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在內等零售業者,交出供應鏈相關資料,藉此調查供應鏈瓶頸,一起對抗通膨巨獸。

美國聯準會(FED)正面臨新一輪的挑戰,全球掀起通貨膨脹聲浪,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表示準備要加速撤回寬鬆貨幣政策,從而為明(2022)年上半年升息打開大門,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要求包括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在內等零售業者,交出供應鏈相關資料,藉此調查供應鏈瓶頸,對抗通膨巨獸。

通貨膨脹為聯準會加快、縮減購債提供了理由

昨(30)日,鮑爾出席參議院聽證會表示,聯準會適宜於12月14至15日的會議上,考慮加速削減資產購買刺激計劃,他進一步強調通脹上升的金融風險已經增加。

本來外界預計聯準會即將著手對抗通膨,未料,上周在南非發現可能更具傳播性Omicron新冠病毒變異株後,美國經濟又面臨新變局。《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聯準會,必須在「穩定通脹」和「緊張勞動力」等棘手的情況上做出相應政策。

自去(2020)年年底以來,全世界的工廠都遇到了短缺問題。在航運、物流的等領域陷入混亂,民眾對筆記本電腦、自行車等商品的需求激增,超出乎許多人的意料。由於商品、服務等需求持續強勁,今年10月的通膨率已經飆破5%(正常為2%)。

報導稱,再加上疫情接續爆發,許多美國人對於找工作始終保持觀望的態度,這樣的情況對聯準會帶來壓力,認為工資、物價壓力可能比最初預期的更頑固。

根據IHSMarkit對企業進行的調查,在美國和歐洲,強勁市場需求與供應短缺問題的疊加,已導致企業成本和售價加速上升。隨著企業繼續將價格漲幅轉嫁給客戶,以歐洲而言,物價創出近20年來最大漲幅。

隨著主要亞洲主要工廠陸續解封,最近幾周已有跡象顯示,供應瓶頸問題已經略有緩解,不過這股物價上漲的趨勢要發生逆轉,還言之過早。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BASF SE)的發言人指出:「目前還無法預見這種趨勢將在多大程度上穩定下來,以及這將對價格(物價)產生什麼影響」。

鮑爾強調,由於經濟強勁,考慮提前結束縮減購債是恰當的,也許可以提前幾個月。他對通膨問題表示,當初並無預測到供應面問題,這些情況不尋常,也相當複雜、解決難度很大。

鮑爾指出,能源價格上漲、租金上升和工資快速增長,都可能進一步導致通脹升高。過去聯準會曾不斷以「暫時性通膨」表述當前現況,但昨日已經放棄使用該詞彙。他強調:「現在可能是時候放棄這個詞,更清楚地闡明我們的意思。」

聯邦貿易委員會要查物價上漲問題,向亞馬遜、沃爾瑪等索取供應鏈資訊

隨著通貨膨脹風險逐漸升高,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發出新聞稿強調,正在向亞馬遜、寶潔(Procter & Gamble Co.)、沃爾瑪(Walmart Inc.)和其他零售商索取相關資料。

新聞稿稱,索取資料是有關這些公司,如何應對供應鏈干擾的作為,也一併了解過去行為是否導致反市場競爭、物價上漲。同時FTC強調,索取文件並不屬於任何執法行動。

其中,FTC要求這些公司詳細說明他們如何應,惡化運輸情況、訂單延遲和價格上漲受到影響的問題。FTC還希望了解,這些公司未來採取了什麼措施來解決問題,以及他們如何在商品短缺時,分配門市中的商品。

面對勞動力和供應短缺形勢未明朗,10月份美國小型企業主的樂觀情緒降至7個月來的最低點。美國獨立企業聯盟(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於11月9日調查顯示,無論任何企業都面臨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勞動力危機。

疫情期間脫離勞動力大軍的逾400萬人還沒有回來,儘管一些公司提供更高的薪酬,試圖填補大約1000萬個職位空缺,仍無法達成效果。經濟學家告訴《華爾街日報》,美國國會剛通過的約1兆美元基礎設施,支出有助於提高美國的效率,因其能為工人提供更大的流動性並改善貨物運輸效率。

中左翼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交通專家Adie Tomer表示:「從長遠來看,基礎設施法案應該會提高勞動生產率」。投資機構穆迪((Moody's Analytics)預計,到2026年,該法將累計創造56.6萬個工作崗位,使美國就業總數提高三分之一個百分點。

不過持續增加的工作機會,似乎無法回應缺工的問題。《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等待供應鏈問題得到解決,通膨就可以進一步趨緩;盼新的基礎建設法案,可以在不會給經濟產能造成壓力的情況下,吸收額外的負擔。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