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改信伊斯蘭教是「數典忘祖」?夾在家族與信仰之間的馬來西亞華裔穆斯林

改信伊斯蘭教是「數典忘祖」?夾在家族與信仰之間的馬來西亞華裔穆斯林
位於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清真寺的正門。Photo Credit: i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僅是葬禮,華裔穆斯林也可以慶祝農曆新年、中秋節等華人傳統節日。華裔穆斯林本質上還是華人,他們並沒有因為改信伊斯蘭教就變成馬來人血統,憲法也沒有規定他們信奉伊斯蘭教之後就不能慶祝華人傳統節日,仍可以在農曆新年時吃團圓飯和發紅包等。

文:林詠詩、陳茹秀、林威全(南洋誌)

馬來西亞是一個種族多元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三大族群為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其中以馬來人為多數,約占69.7%。據大馬憲法指出,馬來人生下來就是穆斯林。在大馬人的認知裡,馬來人通常與穆斯林劃上等號,但是在宗教信仰自由的環境裡,當中有一個群體處在相對尷尬的位置,就是華裔穆斯林

華裔穆斯林的歸屬?

根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2020年的一篇報導指出,目前在馬來西亞730萬名華人當中,約有10萬名華裔穆斯林。在大多數華人同胞的眼中,華裔穆斯林的身分有些尷尬,在華人與馬來人間進退兩難。一些華裔會認為華裔穆斯林是在「背叛」自己的種族和宗教,甚至會對其歧視排擠;而部分馬來人認為儘管華裔皈依了伊斯蘭教,但在種族上仍然是華人而非馬來人,導致華裔穆斯林兩邊不是人的情況。

大部分華人從小就會講華語,並跟隨華人的飲食起居習慣;在葬禮和清明節進行跪拜與燒紙錢等儀式,也是馬來西亞華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不過,當一個華裔改信伊斯蘭教後,伊斯蘭教就會成為他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且大多不再接受佛教或道教的宗教禮儀。

而對本來就是穆斯林的馬來人來說,部分也不完全接受和自己不同種族的華裔穆斯林。其實這是一種身分認同感,就好像一個人身處於不同於自己膚色或生活方式的國家,即使已經有當地的公民權,說話也沒有任何外國口音,但當地人隱性地或明顯地表示其依然是一個外來者,一個外國人。

因此,就算一個華裔穆斯林已經完全符合大馬憲法裡的規定,甚至已經完全融入馬來社會的生活習慣,但依然被馬來西亞政府規定為華族。在大馬,中華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之間的鴻溝或許很難跨越,無論是對一位華人或馬來人來說,可能很難互相理解對方。

11388091095_5fc98ba70a_h
Photo Credit: naim fadil Flickr CC BY SA 2.0
位於馬來西亞布城的清真寺

信仰阿拉之路

如前所述,大馬華裔社會裡僅約1.4%的人信仰伊斯蘭教,比例不高。華裔信仰穆斯林的原因,大致上可歸納為兩類:與穆斯林通婚或是本身被伊斯蘭教教義吸引。

先來談通婚,如果一對戀人想要結婚,而其中一位是穆斯林的話,另一半是否該跟著一起信仰伊斯蘭教?答案是要。筆者的一位朋友家庭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但前些時間聽到她因為愛上一位穆斯林而決定改信伊斯蘭教,讓她的朋友相當震驚。大馬各州實行的《伊斯蘭家庭法》禁止穆斯林與非穆斯林通婚,因此只要是和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結婚,就必須改信伊斯蘭教。這也是馬來西亞獨有的規定,因為其他穆斯林為主的國家都無相關規定,甚至連嚴格奉行伊斯蘭法的沙烏地阿拉伯也沒有。所以,在馬來西亞只要和穆斯林結婚,都必須信仰伊斯蘭教,並跟隨伊斯蘭教的文化和生活習慣。

第二,不少改信伊斯蘭教的華裔穆斯林,本身被伊斯蘭教文化吸引與感化,最終選擇改信伊斯蘭教。舉一實例來說,根據《星洲日報》報導指出,有一位女孩原本是基督徒,她在中國念大學時身邊有一群信仰伊斯蘭教的朋友,當時她就覺得伊斯蘭教很和諧友善,自己也很認同伊斯蘭教及可蘭經。當她把信仰的想法告訴母親時,母親請她花半年時間慎思,而其妹妹則大力反對,姊妹還因此大吵一架。姊妹倆本來是基督徒,雖然兩人因此事大吵,在她信奉伊斯蘭教後,姐妹倆最終還是和好如初。所以,在宗教信仰自由的環境中,自願改教的華裔穆斯林在馬來西亞是存在的。

然而在筆者生活的環境之中,經常會聽到一些街坊鄰居對改信伊斯蘭教的人批評道:「那些想要改信伊斯蘭教的人都是想要享受馬來人特權」,但仔細深究後,筆者認為這可能更是個迷思而非真相。

所謂馬來人特權的來源,是根據大馬憲法153條規定:「國家元首在此條文下有保護馬來人的合法地位和其它社區的合法性權利的責任」,因此馬來人在購屋能夠享有優惠的價格,在就業及教育上也擁有保障名額,而在憲法第160條定義馬來人必須同時符合信仰伊斯蘭教、熟稔馬來文、適應馬來文化風俗等三項條件,因此雖然華裔可以改變其信仰,卻不能改變自己的種族與文化,同樣的,大馬政府也並不承認改信伊斯蘭的印度裔或華裔屬於馬來人。

而根據多元種族皈依穆斯林協會主席黃偉雄表示,在他成為穆斯林的十幾年來,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外界揣測的任何好處,另外,馬來西亞華人穆斯林協會(MACMA)主席Taufiq Yap Yun Hin也聲明:「我們不要求土著身分(bumiputera),我們希望華裔穆斯林真誠的信仰伊斯蘭教,而非為了土著身分。」由此可見,批評華裔改信伊斯蘭教是為了獲得特權一說,並不盡公允。

AP_20059268631234
Photo Credit:AP / 達志影像

Covid-19疫情下的馬來西亞穆斯林

不被接受的信仰?

很多人對改教後的華裔穆斯林常有一個會鬧出家庭革命的刻板印象,因為華裔穆斯林可能會因為伊斯蘭教義的關係,不能出席伊斯蘭教以外的各種儀式,包括親人的婚禮或葬禮等。有的人甚至會將改信伊斯蘭教的華裔穆斯林冠上「數典忘祖」的名號,街坊鄰居還會因此「同情」該華裔家庭。在華人的傳統文化裡,家裡的獨子或長子會在清明節或葬禮帶頭打理一切事情,而在這些傳統儀式中,上香燒金紙一樣都不能少。所以,華裔穆斯林不再執行這些華人傳統儀式,對許多傳統的華裔家庭來說不能接受。

另外,在穆斯林等於馬來人這個刻板印象中,華裔穆斯林結婚後生下的孩子必須信仰伊斯蘭教,所以也會被馬來西亞人看待成馬來人。一些華裔家庭會因此認為華裔穆斯林忘記自己的根,同時「背叛」祖先與家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華裔穆斯林被視為無法為家族繼承香火,貼上不孝的標籤。因此,有些華裔家庭的長輩會對改信穆斯林的華裔穆斯林痛徹心扉,甚至將自己的孩子逐出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