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COP26峰會後: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減碳政策大盤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2021年聯合國COP26氣候峰會決議文本第一次納入「減少煤炭使用」的措辭,顯示目前全球對抗地球暖化、極端氣候幾乎已成為全球共識,在油價波動劇烈的情況下,全球和主要經濟體減碳和發展新能源的政策為何?又有什麼相關政策能能帶來投資機會呢?
自1760年代後,英國發明家瓦特將蒸汽機改良,為全球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序章,也帶動了人類生產力快速向上,然而在經濟蓬勃發展下,也造就了地球暖化和許多環境污染。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全球的碳排放量自1990年呈現趨勢性上升,至2020年全球的碳排放達到了每年315億噸,相比1990年成長幅度高達53.6%。
地球暖化嚴重,極端氣候四起,讓全球意識到環境破壞的嚴重性,從1997年的「京都議定書」、2015年的「巴黎協定」,一直到2021年COP26氣候峰會,全球持續針對氣候變遷和減碳做討論,減碳和發展新能源也成為各個大國不得不的共識。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系列文章將分析目前各國的減碳政策,以及背後衍生出來可能的機會,第一篇文章先從全球以及主要經濟體的減碳政策開始,因為了解各國減碳政策的進程,和實際著重的發展方向,有助於進一步找出相關產業的潛在機會。

一、聯合國COP26氣候峰會,首次納入減少煤炭使用
為期兩週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於 2021年11月12日正式結束,並由100多個國家簽署協議,目標為控制未來升溫上限至攝氏1.5 度(與巴黎氣候協定目標一致),同時也成為全球首個逐步減少「煤炭」使用量計畫的協議。

如何達成氣候目標,根據COP26文本則主要分為以下四點:
- 逐步減少煤炭使用:190個國家同意逐步減少(phase-down)使用煤炭能源,並降低政府對於石化能源的補貼,也是首個提及減少使用煤炭能源的氣候協議。
- 減少甲烷排放量:超過100個國家同意於2030年以前減少甲烷排放量30%,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朗和畜牧業澳洲並未加入此項簽署。
- 加速轉型零碳排電動車:超過35個國家和部分全球主要車廠簽署加速轉型至零碳排電動車,主要車廠包含美國車廠General Motors 、Ford和歐洲Jaguar、Fiat、Volvo、Audi、Ford、Volkswagen致力於 2035 年生產 100% 零碳排汽車。值得注意的是,美、德、日、中四個經濟體和Toyota和Hyundai並未簽署此項協議。
- 超過40國家簽署格拉斯哥突破倡議(Glasgow Breakthroughs):政府、企業、城市共同合作,致力於能源、運輸、農業、鋼鐵等產業對抗氣球變遷的目標,並訂立國際共同準則和時間框架達到減碳目標。
COP26彰顯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共識,然而時常為人所詬病也是各國面對國內重要產業或是經濟增長和環保議題的兩難抉擇時,許多國家可能就會缺席該項協議的承諾,例如:煤炭議題遇上印度和中國的杯葛,或是傳統車廠和相關經濟體拒絕簽署轉型電動車協議等。
二、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減碳政策大盤點
根據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的統計顯示,2020年全球最大碳排放國前兩名分別為中國、美國,所佔份額就來到 37.5%、16.5%。因此這部分我們將著重在美國、中國,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的氣候變遷政策進一步分析,也從中找尋未來可能趨勢。
美國:交通運輸碳排最大宗,減碳著重電動車補貼
拜登一改前任總統川普對於能源上的態度,上任後除了重返巴黎協定外,也於 2021年4月配合其當初競選政見發布2030年減碳50-52%(以2005年為基準)、2035年實現「發電零碳排」和 2050年整體碳中和的長期目標,並在COP26 上與歐盟等百國簽署「全球甲烷承諾」, 2030年前將甲烷排放量降低三成。
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統計顯示,美國碳排最主要來源是佔比近三成的交通運輸,而汽機車也是日常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因此從傳統的燃油車轉型至電動車是減碳的重要一里路,拜登於2021年8月簽署行政命令,試圖在2030年前實現全美零碳排汽車銷售佔比達總銷售的 50%,包括電池電動車(B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或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
除了一般的陸運運輸外,航空也是重點減碳項目,美國的航空運輸就占該國11%交通運輸碳排的11%,並在2021年9月時提出於 2030 年前將航空運輸業碳排量降低20%,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包括增加永續飛機燃料生產、新型飛行技術等,而目前已有多家航空業者加入「可持續航空買家聯盟(SABA)」,並表示要加快開發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
註:碳中和為是指透過低碳能源取代傳統能源、或造林減碳等方式,達到與自身產生的溫室氣體正負抵消,實現整體零排放。

至於美國第二碳排來源的「發電」,拜登在再生能源也有新藍圖,雖然以整體能源發電規模來看,美國主要仍是以「天然氣」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為主,但今年太陽能及風電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美國能源部於2021年9月發布再生能源目標的相關研究,認為美國有能力在2050年前將太陽能發電佔比提升至45%,預估至2025年若每年太陽能容量增加30GW,可達到電價不被大幅調升。風電方面,拜登政府則預計2025年前設置7座大型離岸風電廠(offshore wind),並於2030年時提供30GW的發電量。過去離風電發展最快的多在美國東北岸,包括在2021年5月拜登批准在麻州的 Vineyard Wind,就是全美第一個「大型」離岸風力發電廠,而現在正逐漸要往大西洋沿岸延伸(過去常作為美國海空軍的訓練區域,離岸風電計畫屢屢遭國防部反對),白宮也與加州政府達成協議,將在加州開發兩座離岸風電廠。
註:GW(Gigawatt)為10億瓦特,是通用最大的電量功率單位,根據美國公共電力協會統計,美國一年發電量約為1200GW。
而與清潔能源相關的政策及補貼如下,除了在年初時拜登簽署行政命令後,暫停聯邦政府土地上石油及天然氣的租賃及削減化石燃料補貼,市場關注的三大重點政策也在今年持續推進,包括:
2021年5月美國參議院通過「美國清潔能源法案(Clean Energy for America Act)」提案,總計有2595億美元的清潔能源稅收抵免,其中316億美元提供給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也提高了目前每輛車7,500美元的抵免上限,整車廠在一定條件下最高可有12,500美元的抵免額,且放寬汽車廠享有稅收減免的20萬輛限額,並提供1,000億美元的消費者購置補貼,而當美國新能源車銷量滲透率達50%時,稅收抵免才會準備退場,2020年美國新售電動車滲透率僅僅不到3%,預期電動車補貼預期仍可持續相當長一的時間。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