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代表團抵台:派遣規模層級史上最高、專機秀國徽國名引注目

斯洛伐克代表團抵台:派遣規模層級史上最高、專機秀國徽國名引注目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次斯洛伐克代表團來台,是自2003年斯國在台設處以來,首度派遣規模及層級均具代表性的重要官員訪台,此參訪團由經濟部政務次長葛力克率官、研、產、學界代表的43人訪問團,訪台期間為12月5日至10日,訪團成員包括斯洛伐克經濟、外交、教育科研暨體育、創新及能源局、商務局、投資局及國家科學院等共18位跨部會高階官員

中東歐國家斯洛伐克訪問團昨(5)日抵台,今天下午將於南港展覽館進行首屆次長級的「台斯跨部會經濟合作諮商會議」,包括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外交部政次田中光、經部政次陳正祺等人均將出席,斯洛伐克方面,則有經濟部政務次長葛力克(Karol Galek)、外交部經濟合作總司長季絲(Lucia Kišš)代表。

這是斯洛伐克在2003年於台灣設處以來,首度派遣規模及層級都具代表性的重要官員訪台,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非常樂見歐洲國家對台有非常大的興趣,本次會面將集中在貿易、產業。

根據外交部,本次斯洛伐克訪團,為經濟部政務次長葛力克率官、研、產、學界代表的43人訪問團,訪台期間為12月5日至10日,訪團成員包括斯洛伐克經濟、外交、教育科研暨體育、創新及能源局、商務局、投資局及國家科學院等共18位跨部會高階官員,並有涵蓋太空、生技、半導體等斯國政府所強力推薦,兼具產能及研發實力的25家優秀廠商代表。

本次訪台期間除參加由科技部、經濟部、教育部、交通部等跨部會層級的經濟合作諮商會議,還將舉行斯洛伐克投資商機論壇、B2B(企業對企業)商業洽談會與相關參訪,並與政府官員高層會面。

斯洛伐克訪團抵台  經濟部次長佳雷克揮手致意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斯洛伐克經濟部次長葛力克(前右)率領斯國官、 研、產、學界代表的43人訪問團,5日下午搭乘專機訪台。

這是斯洛伐克自2003年在我國設處以來,首度派遣規模及層級均具代表性的重要官員訪台,意義重大,外交部對此表達誠摯歡迎。

為什麼本次訪台?訪台要談什麼?

經濟部長王美花今日於立法院受訪表示,斯洛伐克訪團來訪,主要是因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10月率團拜訪東歐,斯洛伐克訪團回訪,雙方會談將聚焦貿易、產業。王美花表示,非常高興歐洲國家對台灣有很大興趣,也樂見雙方加強合作。

《自由時報》報導,經濟部表示,雙方將延續之前我國官員訪斯時已有共識的議題,針對貿易、投資、電動車、智慧城市、中小企業數位化、新創合作、創新研發等進行討論,尋找台斯經貿進一步合作可能性,擴大雙邊關係。

斯洛伐克專機秀國徽國名 學者:傳達「準」官方關係

斯洛伐克訪團今天傍晚飛抵台灣,代表團所搭乘專機機身漆有斯洛伐克國徽及國名,格外引人注目。

斯洛伐克經濟部次長訪團專機抵台  地勤人員消毒
Photo Credit: 中央社

《中央社》報導,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李俊毅認為,由於來台人數較多,且身分又是國會議員,以包機方式搭乘斯國的國籍航空來台,可能是因應台灣防疫政策。

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陳世民指出,若斯洛伐克所有的民航機均有國徽及國名,恐談不上政治意涵,但如果葛力克所搭乘的飛機為國籍航空專機,且只供政府官員搭乘,雖然台斯無邦交,但等同對方間接傳達,台灣與斯洛伐克為準官方關係,就如同美國參眾兩院的議員訪台搭乘美國行政專機一樣,具有政治意涵。

外交部表示,近年台斯雙邊關係持續深化,本年斯洛伐克國會外交委員會首度通過決議,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9月斯國政府宣布捐贈16萬劑疫苗協助台灣抗疫,擴大國際間良善循環。

而今年10月我國籌組中東歐三國經貿投資考察團訪問斯洛伐克,雙方簽署達7項合作備忘錄,舉辦逾170場商業洽談會,奠定彼此經貿合作及產業連結的堅實基礎。外交部吳釗燮部長曾應邀在斯洛伐克著名智庫「全球安全論壇」(GLOBSEC)發表專題演說,呼籲全球合作對抗威權及加強疫後供應鏈韌性。

斯洛伐克贈台灣16萬劑AZ疫苗  運抵桃園國際機場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斯洛伐克9月宣布,捐贈16萬劑AZ疫苗給台灣。除了疫苗,台灣也收到斯洛伐克Fibrochem公司贈送的一批手術防護衣。

根據外交部網站,斯洛伐克為中東歐內陸國家,東南鄰烏克蘭,南與匈牙利相連,西接奧地利,西北與捷克相鄰,北與波蘭接壤,首都為布拉提斯拉瓦,總面積約4萬9035平方公里,人口約546萬人。斯羅伐克信仰以羅馬天主教為主;1989年「絲絨革命」(Velvet Revolution)成功後,推翻共黨政權,改行民主憲政體制。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黃筱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