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舉辦「國際民主論壇會議」爭奪話語權,目的就是要混淆民主價值

中國舉辦「國際民主論壇會議」爭奪話語權,目的就是要混淆民主價值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自然不會使用國際慣用的民主語言來對話,他們自創屬於中國特色的名詞,再來由御用學者專家來自圓其說,就是要先確立中共的統治地位不受挑戰,至於「全過程」是什麼不重要,「人民」與「民主」也只是粉飾獨裁的裝飾品,不是形容詞,而是假議題。

美國舉辦「民主峰會」(Summit for Democracy),共邀請110個國家及地區代表與會,將「對抗威權」、「打擊貪腐」及「促進對人權尊重」列入主要討論的主題,台灣是受邀名單之一,被認為是獨裁國家的中國則被排除在外。

當然,這看在中國眼裡很不是滋味,中國除了大批這場「民主峰會」是一場笑話之外,也另起爐灶辦理「國際民主論壇會議」(International Forum on Democracy),要跟美國拚場意味相當濃厚,號稱邀請500多名來自120個國家的人士參加,當然這是中國有意在「民主」議題上爭奪全球話語權。

中國爭奪話語權,就是要混淆民主價值

美國的用意當然是要拉起全球民主國家的合作,透過集體的力量來對抗來自獨裁國家的威權滲透。

明眼人都知道,主要的威脅來源就是中國,這也是拜登(Joe Biden)上任以來積極打造的「圍堵中國」行列,放大檢視中國的人權侵害行為,以及中國利用他國的民主制度來增加自己的滲透力,美國意圖強化各國民主防衛的意圖相當明顯。事實上,中國深知「民主」是國家形象的最大罩門,國際社會關注中國人權黑紀錄,無論是新疆的集中營、香港的國安壓制等,都成了各國採取反制中國的重要理由,甚至擔憂會影響中共的統治地位。

對中國來說,絕對不會遵循西方民主模式的脈絡,這不單會顛覆中共的正當性,更可能讓中國失去跟美國進行「霸權競爭」的能力,說白了,中國必須堅守「制度之爭」的路線,以此來凸顯中國式統治的競爭力,並成為其他國家仿效的典範。

因此,中國對美國拉起民主聯盟的動作,也提出具「中國特色」的民主詮釋,「全過程人民民主」來對比西方民主,就是要宣示「民主」絕非只有資本社會的標準;換言之,中國要強調的是「美國並不是真正的民主」,中國所設計的「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制度才是民主的一種表現。

RTX6KQLI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問題是,中國所認知的「民主」與當前民主國家有很大的落差,許多成熟的民主國家所重視的是「價值上」與「文化上」的民主,而中國所聚焦的則是「制度上」的民主。

所以當中國把民主當成焦土之戰時,從來不談及國內公民社會的形塑,只偏重在透過中共「條條塊塊」的統治系統,層層體現中共統治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反觀全球對於民主的普世定義,「言論自由」、「有競爭性的選舉與政黨制度」、「制衡與監督」及「公民複決」等,都不是中國在意的民主條件。

中國一再強調自己也是民主國家,就是要打亂這套民主的基本定義。

全過程民主,猶如裝飾獨裁的國王新衣

其實,中國沒有辦法改變國際社會對中國是不是民主國家的認知,畢竟自始至終,中國人民並沒有當家做主的權力,而國家機器完全被獨一合法政黨所壟斷,政府體制與社會型態也沒有監督與制衡的能力。

中國自然不會使用國際慣用的民主語言來對話,他們自創屬於中國特色的名詞,再來由御用學者專家來自圓其說,就是要先確立中共的統治地位不受挑戰,至於「全過程」是什麼不重要,「人民」與「民主」也只是粉飾獨裁的裝飾品,不是形容詞,而是假議題,也就是說,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並無新意,只是件國王新衣罷了。

b1f77occ8nvqbt95vkzba9ygq1nr7v
Photo Credit: 中央社(中新社提供)

持平而論,中國容許得了反對的聲音嗎?當一個個維權律師、公民記者被消失,就連全球知名女網選手彭帥都可以「被失蹤」再「被現身」,為了掩蓋中共政治的荒謬形象,又擔憂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強力抵制「北京冬奧」,這樣的國家卻自稱自己是最民主的國家,如果不是睜眼說瞎話,就是統治階層出現價值混亂的跡象。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與其期待中國民主化,還不如思考如何鞏固台灣民主不受到侵害,當主要民主國家開始關注中國的滲透,近鄰中國的台灣更要居安思危,必須深思中國正再利用台灣的民主制度,來進行影響政治運作與發展。

台灣作為全球民主國家對抗中國獨裁的第一線,應當善用自己的戰略地位,做好民主防衛的各種準備,這不單是確保台灣的民主不受到侵害,更要藉此來對其他民主國家有所貢獻,當中國對自己的獨裁專制無法理直氣壯時,這場「民主」與「獨裁」的制度之爭,台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