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項影響深遠的制度正在成形,請關注「區域計畫」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

一項影響深遠的制度正在成形,請關注「區域計畫」對地方發展的重要性
淡海二期。Photo Credit: 公民不服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說到整體規劃,目前可能沒有比區域計畫更具整體性和規劃性的法規或政策方案了,然而,無論官方或是民間,對區域計畫的關注非常不足。新北市政府於兩年前的一月接連在轄內各區舉辦新北市區域計畫的說明會,我參加了其中蘆洲場和淡水場兩場,蘆洲場出席者屈指可數,淡水場由於有淡海二期居民的陳情所以會場出席踴躍。

我在「看見中南台灣的穹頂之下」文中談「污染總量管制」時,曾經半開玩笑地說:「行筆至此,我眉頭一皺,因為再接下來一段又是老生常談,問題的根源是政府沒有做好整體規劃,談交通、談能源、談什麼議題似乎跑不出同樣這一句話,實在好生厭煩。」

這個「問題根源是沒有做好整體規劃」事實,幾乎適用於各種領域的公共議題,它經常在個案的討論中被提出,然而,當有機會好好做整體規劃時呢?當前有一個影響深遠的制度正在成形,內政部公告了全國區域計畫將國土空間體制設定為全國區域計畫及直轄市縣市區域計畫兩層級。

這個變革的其中一個最關鍵的重點,是每個直轄市和縣市都會有一本區域計劃,也都會成立自己的區域計畫委員會,縣市政府對地方發展的想像將握有更大的決定權。全國區域計畫是關於國土空間發展的最高法定指導方針,而直轄市和縣市層級的區域計畫則是地方政府為轄內空間發展所制定的指導方針。

如果說到整體規劃,目前可能沒有比區域計畫更具整體性和規劃性的法規或政策方案了,然而,無論官方或是民間,對區域計畫的關注非常不足。新北市政府於兩年前的一月接連在轄內各區舉辦新北市區域計畫的說明會,我參加了其中蘆洲場和淡水場兩場,蘆洲場出席者屈指可數,淡水場由於有淡海二期居民的陳情所以會場出席踴躍。

城鄉發展局官員在淡水場說,淡水場是唯一一場區域計畫說明會有這麼多民眾參加,其他場次都乏人問津。不過,發現沒有民眾來參加,新北市政府不但不思考如何促進民眾參與,反而把沒人參加當作常態,把踴躍參加當作特例,顯然沒有廣納民意的誠意。

更新的進度是,新北市政府已經把新北市區域計畫送到環保署做政策環評,是所有地方政府中的第一個。去年1月17日舉行政策環評公聽會,而今年4月29日,也就是前幾天,舉行第一次初審會。

在這兩場會議中,除了幾個環保團體質疑區域計畫的適法性問題及其中鬆綁法規的部分之外,大部分與會的居民都有自己關注的個案爭議,包括反對三峽麥仔園徵收案的龍埔里自救會、守護普安堂的李榮台老師等。這一點,呼應了當初各區說明會的極端出席情形。

這個情況顯示,目前區域計畫能夠吸引居民參與討論的,只有從個案爭議出發。對此,主導計畫的新北市政府和主持政策評估的環保署,都沒有辦法好好回應。

很諷刺的,兩年前的說明會唯一一場民眾踴躍出席的淡水場裡,淡海二期居民針對該區提出區域計畫的修改意見,新北市政府竟然只認為淡海二期是內政部營建署的案子,只是把民眾意見轉給營建署,完全不打算在新北市區域計畫內處理。

雖然個案爭議是目前民眾參與的最大動力,但是個案爭議和整體計畫之間的關係,官方未有妥善處理,以至於民眾的寶貴意見白白流失,未納入計畫,甚為可惜。我在前幾天的初審會中提出兩個建議:第一,新北市政府應該引導民眾將對個案爭議的意見轉化為對計畫的積極性、建設性意見,不應該使民眾的關注沒有著落。

第二,區域計畫本身對民眾的重要性為何?未來將如何影響新北市的發展?這必須對新北市民好好說明,提高市民的參與意願;新北市政府不要預設民眾對看似抽象的區域計畫不可能有興趣。

事實上,汙染的總量管制、資源的供需總量、發展的整體規劃,都已經逐漸成為普遍被民眾熟悉的概念。民眾並非只能關心個案爭議,不能關心整體規劃,只是需要更充分的資訊供給和更好的討論安排。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