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這招能達到什麼效果?

美國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這招能達到什麼效果?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已經宣佈對中國舉辦的冬季奧運會實行外交抵制,原因是持續的「種族滅絕」行為和其它人權侵犯現象。中方此前表示,本來也未邀請美方官員出席,那麼這種形式的抗議能起到什麼作用,歐盟又面臨怎樣的難題?

文:Stefan Nestler

英國人博伊科特(Charles Cunningham Boycott)於1832年出生。他人品極惡,竟至無人再願同他有任何關係。他在愛爾蘭的土地租戶不再支付租金、所有員工告辭、沒有人同他做生意,甚至連郵件也不送達。作為對愛爾蘭農民當年這一抗議形式的影射,集體拒絕策略後來便冠以此君名字,稱為「Boycott」——抵制。

美國已經宣佈,將對定於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的冬奧會實行外交抵制。白宮新聞秘書莎琪(Jen Psaki)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有鑑於中國在新疆正在進行的種族滅絕、反人類罪以及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拜登(Joe Biden)政府將不派任何外交或官方代表參加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殘奧會。」莎琪說:「美國隊的運動員們有我們的全力支持。我們將百分之百地支持他們,並在國內為他們加油。」

其它國家會不會效仿美國,加入外交抵制北京冬奧的行列呢?

冬奧會受損的潛在因素

位於科隆市的德國體育大學體育政策專家米塔格(Jürgen Mittag)表示:「我們會看到,非政府組織未來數月會加強發聲,以增加對各國政府的壓力。」他預計,相關過程將在1月中旬達到高潮。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屆時人們將看到是否真能有協調一致的行動,也就是說,會有多少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到場。如果真有這樣的行動,那麼,冬奧將受到影響,中國領導人將無法實現其本想從本屆冬奧會得到的東西:正面的展示,以及由此而來的對本國的更多認可。」

奧運會歷史上,出於政治原因的抵制及威脅抵制由來已久。

西班牙、荷蘭和瑞士,未參加1956年在墨爾本舉行的夏季奧運會——以抗議華約軍隊入侵匈牙利。

在1960和70年代,非洲國家多次發出抵制威脅,成功阻止了當時的南非和羅德西亞種族隔離主義國家體育代表團的出席。1979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42個國家抵制次年在莫斯科舉行的1980年奧運會。四年後,蘇聯和其它19國實施報復,遠離洛杉磯奧運會。

1988年,北韓拒絕派出運動員參加韓國漢城奧運會,另有其它5國參與抵制。2008年北京夏奧會之前,也有抵制呼聲,以抗議北京在西藏的侵犯人權行為,但未獲成功。

不是「輕量級版抵制」

與真正主動的抵制相比較,「外交抵制」(有時也稱為政治家的抵制)猶如「輕量級版」——不過米塔格指出,這只是表面現象。「根據抵制的強度,這一大事件最終有可能受到某種程度的影響。」就像2012年在波蘭和烏克蘭舉行的歐洲足球錦標賽一樣,當時,歐洲多國政府首腦以及歐盟執委會,拒絕了所有參加烏克蘭比賽的邀請,以抗議當時的反對派政治家提摩申科(Yulia Tymoshenko)遭監禁。

德國前聯邦總統高克(Joachim Gauck)缺席2014年索契冬奧會成為德國頭條新聞,但在國際上並未引起多少關注。高克以俄羅斯侵犯人權行為為自己拒絕出席辯護。米塔格認為,越多政府參與外交抵制,則越有效果,尤其是以俄羅斯或中國這樣的國家為目標時。不過,他指出,「中國是世界政治重量級國家,一個全球強國。人們會相對仔細權衡,可採取何種外交抵制手段,因為人們擔心,中國會在其它地方反擊,從而導致對自己的不利影響。」

國際特赦組織:既不支持亦不反對抵制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稱,2008年夏季奧運會之後,中國的人權狀況非但沒有改善,而且,正如最近網球運動員彭帥事件所示,更為惡劣。該組織呼籲「外國政府利用2022年冬季奧運會引起人們對惡劣人權狀況的關注,並要求中國當局做出可持續改善的承諾。」

國際特赦組織德國分部中國問題專家普萊特(Dirk Pleiter)表示,具體採用何種恰當形式,各國政府可自行選擇,「不管抵制採取何種形式,國際特赦組織既不支持亦不反對。」

對歐盟的測試

7月初,歐盟議會呼籲各成員國政府:「只要中國政府不能提供在香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內蒙古和中國其它地區的人權狀況改善的證明,就拒絕接受政府代表和外交官參加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邀請。」科隆體育大學教授米塔格,將北京冬奧和卡達的世界盃足球賽視為「試金石」,尤其是對歐盟的試金石。他指出,歐盟已將體育外交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並將其建構為一個有針對性的手段,但尚未真正運用過,或者,僅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運用過。

去(2020)年夏天,歐洲足球錦標賽期間圍繞彩虹照明的爭議,顯示了人權問題如今在體育議程上的重要性。米塔格教授表示,「體育與政治之間的關係目前正被重新審議和評估。這條道路的走向和終點尚不清楚。」他強調,外交抵制北京冬奧可提供首次驗證。

目前,歐盟尚未對是否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表態。德國新一屆政府的外長、來自綠黨的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此前曾經表示,不排除採取外交抵制的可能性。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2北京冬奧”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