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從電動車到外太空,台斯簽署9項合作備忘錄:為什麼斯洛伐克不惜惹怒中國也要「支持台灣」?

從電動車到外太空,台斯簽署9項合作備忘錄:為什麼斯洛伐克不惜惹怒中國也要「支持台灣」?
斯洛伐克經濟部次長葛力克。Photo Credit: 經濟部 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斯洛伐克是歐洲汽車製造重要據點,因應國際電動車供應鏈重組浪潮,在電動車電池技術方面,正尋求與台廠合作。

斯洛伐克代表團本月5日來台,今(9)日與我國完成簽署「第一屆台斯跨部會經濟合作諮商會議成果宣言」,彰顯台灣與歐洲整體關係持續提升,不過另一方面,中國痛批斯洛伐克安排官員訪台,稱「嚴重破壞中斯兩國政治互信」。為什麼立陶宛、斯洛伐克這些歐洲小國,近期紛紛導向與台灣合作?

斯洛伐克代表團5日抵台,預計在台灣停留6天。今年10月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率考察團訪問斯洛伐克,當時台斯雙方已簽署7項合作備忘錄;這次來台,雙方再簽署9項合作備忘錄,涵蓋教育人才交流、研發創新、貿易拓銷、科學園區、太空、觀光、智慧城市、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合作,並推進台斯產業對接與經貿投資連結,持續提升雙邊實質合作夥伴關係。

外交部表示,本次斯洛伐克代表團來台,經濟部政務次長葛力克(Karol Galek)與我國經濟部陳正祺次長共同主持首屆台斯經濟諮商會議,斯國外交部經濟合作總司長季絲(Lucia Kišš)則與外交部歐洲司代理司長陳詠韶共同主持第六屆台斯外交部總司長級諮商,雙邊就彼此關切議題充分交換意見,探討持續合作項目,斯洛伐克也明確支持台灣與歐盟洽簽雙邊投資協定(BIA)。

斯洛伐克和台灣進出口哪些產品?

隨著歐洲製造業復甦,台斯雙邊貿易總值與去年同期增長17.14%。我國目前對斯洛伐克出口以液晶裝置、扣件、車用零組件、車輛信號設備等為主;我國自斯國進口則以整車、汽配零組件與半導體設備為主。

經濟部指出,斯洛伐克是歐洲汽車製造重要據點,因應國際電動車供應鏈重組浪潮,在電動車電池技術方面,正尋求與台廠合作。斯洛伐克商目前正積極開發智慧電動車電池技術,這一次來訪就綠色電池生態系統的發展,與多家台灣業者交流。

斯洛伐克經濟部政務次長葛力克也在6日第一屆台斯跨部會經濟合作諮商會議上公開表示,「台灣是最佳的成功典範,雖然是規模很小,卻國際競爭中有立足之地,斯洛伐克支持台灣。」

首屆台斯跨部會經濟合作諮商會議開幕(3)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斯洛伐克經濟部政務次長葛力克(後)在開幕式致詞尾聲,用英文與中文各說一次,斯洛伐克支持台灣(Slovakia supports Taiwan)。

斯洛伐克代表團也於昨(8)日赴新竹參觀國家太空中心與台灣半導體中心。

科技部指出,竹科已與斯洛伐克Zilina大學簽訂瞭解備忘錄(MoU)以促進雙方合作,8日在竹科接待訪團,再完成與Kosice大學的MoU。另外我國國家太空中心已持續與斯國太空發展辦公室(Slovak Space Office)透過視訊會議進行交流。斯團訪新竹時,斯國太空發展辦公室主任將代表該國投資暨貿易發展局(SARIO)與國家太空中心主任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動太空產業及科技研究合作。

行政院已啟動我國量子運算新戰略,跨部會由科技部、經濟部、中研院組成量子國家隊,未來5年投入80億元,發展核心技術及培育人才。科技部長吳政忠說,期許未來2國能深化科研合作,並拓展在量子通訊的合作,進而串聯台灣與歐洲量子科技研究。

斯洛伐克代表團訪台,歐中台三角關係引發關注

斯洛伐克是繼立陶宛之後,今年與台關係升溫的歐洲國家,這些國家與台灣靠攏,似乎正為台灣進入歐盟外交核心打開第一道門。

目前在台灣從事歐台關係研究的馮儒莎博士(Zsuzsa Anna Ferenczy)向《BBC中文網》分析,斯洛伐克最近對台灣越來越感興趣,必須放在更大的背景下來看。

馮儒莎說,根據相關資料,過去20年(2000-2020年)中國在斯洛伐克完成的外國直接投資的累計價值僅為2億歐元,是在歐盟國家獲得中國投資最少的國家之一。北京發起的「中東歐國家-中國合作機制」(16+1)下,這金額少得可憐。

另一方面,台灣目前是斯洛伐克的第三大東亞投資者,在區塊鏈技術和太空科技方面的合作也在增加。根據國貿局資料,今年台灣出口至斯洛伐克的金額為1億美元,自斯洛伐克進口的金額近1.9億美元。

台灣與斯洛伐克經貿關係升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日表示斯洛伐克執意安排官員訪台,明顯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助長「台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嚴重破壞中斯兩國政治互信。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斯方應信守建交承諾,停止同台灣當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停止為「台獨」分裂勢力站台,避免對中斯關係造成進一步損害。

另一方面,與台灣關係升溫的立陶宛,已經遭到中國的報復。

bce4a950-f4a4-471f-9051-f3d44a1f2c1b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於今年11月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台灣首次在非邦交國家以「台灣代表處」(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設的館處,被視為台灣的外交勝利;中方強調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此產生的一切後果由立方負責」。Photo Credit: 外交部

《路透》今日獨家報導指出,根據立陶宛資深政府官員與產業團體透露,中國已經告知跨國公司,跟立陶宛斷絕關係,否則就要面臨被中國市場拒之門外。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ėnas)告訴《路透》,「我們已看到部分公司取消跟立陶宛供應商的合約」,但他沒有說出任何受影響公司或供應商的名稱。

代表數千家立陶宛企業的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LPK)也證實,部分自立陶宛供應商購買貨物的跨國公司正被中國鎖定。主席努維丘斯(Vidmantas Janulevicius)說,「本周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中方直接施壓一位供應商放棄立陶宛製貨物,我們之前只遇過威脅說這可能會發生,現在變成了現實」。

NHK:台歐關係急速升溫,歸因三大理由

日本放送協會(NHK)日前報導指出,歐洲國家與台灣關係升溫有三大因素,第一是對中國的警戒感升高,因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權問題、香港一國兩制徒具其形、中國急速擴張軍備與「戰狼外交」等強硬態度,讓歐洲各國對中國的認識逐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