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清出12萬噸海漂垃圾,東北角成台灣最髒海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21年海岸垃圾快篩結果顯示,在海岸垃圾中,漁業廢棄物佔了很大的比重,主要都是漁網、浮球、保麗龍及竹棚等等,而海漂垃圾以東北角的密度最高,經目視調查,每平方公里超達2145件海漂垃圾。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集結九大部會、15個機關共同淨海的「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今(30日)公布年度成果,截至今年10月共清理出12.6萬公噸的廢棄物,其中海岸清出4.3萬噸、海面或海底3.3萬噸、港口2.9萬噸及河川攔截2.1萬噸;海漂垃圾以東北角的密度最高,且多是塑膠垃圾。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署長黃向文指出,海廢清理最重要的是仰賴地方民眾的配合,從源頭減量,期待全民努力之下,大家到海邊都能看到美麗的海。
今年度共清除12萬噸垃圾,東北海域垃圾最密集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1月30日舉行「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成果發表會」,活動邀請環保署及漁業署分享向海致敬執行成果。
環保署科長葉信君說明,截至10月各機關共清理約12.6萬公噸垃圾,依廢棄物來源區分,海岸清出4.3萬噸(約佔全體34.5%)、海面或海底3.3萬噸(約26%)、港口(含漁港、商港及軍港)清理2.9萬噸(約22.6%),及河川攔除2.1萬噸垃圾(約16.9%)。
海保署表示,根據統計,海漂垃圾以東北角的密度最高,且塑膠類垃圾占比最多,經目視調查,每平方公里超達2145件海漂垃圾。

海底廢棄物則是透過潛水人員水下調查,以宜蘭龜山島海域每平方公里3.8萬多件垃圾最多,其次是澎湖小門(每平方公里3.1萬多件)、台南台江(每平方公里1.9萬多件),多是廢棄漁網漁具。
加強海廢管理,統合九大部會「淨海」
台灣四面環海,坐享豐厚海洋資源的同時,也飽受海洋廢棄物之苦。行政院在去年5月核定「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編列65.57億元經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清理機制,最終達到源頭減量的目標。
環保署指出,有關海岸的權責機關很多,過去的問題在於各機關分工不明確,為確保海灘永遠乾淨,明確界定海岸權管單位,面對問題、找出原因。
環保署表示,這項計畫集結九大部會、15個機關,各部會依據權責劃分,如內政部負責國家公園、交通部負責商港、經濟部負責海堤及河川、國防部負責軍港、財政部負責國有土地、農委會負責漁港及漂流木、海委會負責海洋廢棄物等等,要求各部會按轄管海岸地形建立清理模式,確保全國1988公里海岸每吋土地都乾淨。

同時也加強廢棄物管理,如廢漁網漁具標示、陸域河川垃圾攔阻、一次性塑膠產品源頭減量,並且建立再利用去化管道。
塑膠垃圾佔大宗,塑膠微粒材質多是PE、PP
海洋委員會副主委蔡清標表示,向海致敬鼓勵民眾近海、知海,但前提是要有乾淨的海洋,因此潔淨海洋非常重要。若從食物鏈的觀點來看,塑膠微粒的問題最終也是人類吃下肚,唯有海洋健康了,人類才會健康。
中央大學受海保署委託,進行周邊海洋廢棄物調查,統計顯示今年台灣周邊海域海漂垃圾平均密度為52.20±7.68件/平方公里,仍以塑膠類占六成為最多數,以東北角較高。另調查15處海域海底廢棄物,密度介於 0-38056件/平方公里之間,廢漁網漁具佔最多。
此外,為掌握河口海域及生物體內之微塑膠含量, 海保署委託工業研究院於台灣海域進行調查,海水樣品分析結果顯示,微型塑膠濃度介於0.018~1.027個/m3之間,生物微型塑膠濃度介於0.126~0.738個/克(濕重)之間。
整體而言,海水中微型塑膠的材質主要以聚乙烯(PE)最多、聚丙烯(PP)次之,都是國際間生產使用量最高的塑膠原料,常用於拋棄式塑膠容器和塑膠袋等等,在全球海洋塑膠調查中也很常見。

源頭控管漁業廢棄物 漁業署推刺網實名制、漁港暫置區
漁業署科長陳吉芳指出,2021年海岸垃圾快篩結果顯示,在海岸垃圾中,漁業廢棄物佔了很大的比重,主要都是漁網、浮球、保麗龍及竹棚等等。
陳吉芳說明,問題出在漁網漁具缺乏源頭管理,如刺網是台灣小型漁船主要的捕撈,但在進行作業時常因破損斷裂流失成為海洋廢棄物,此外,漁港也無處暫置垃圾,漁民不願將垃圾帶回岸上。
漁業署為了源頭控管,在今年1月14日公告「刺網漁業漁具標示措施」,訂定相關程序,要求漁民在出港前在漁具上標示漁船編號,截至目前沒有違規情況。漁港暫置區部分,漁業署在全國第一、第二類漁港設置約80處暫置區,今年截至10月,暫置區共清出5274噸廢棄物。
此外,針對牡蠣養殖業產生的保麗龍浮具及竹棚等廢棄物,漁業署表示正積極鼓勵漁民以改良性浮具汰換保麗龍,今年度約已汰換六成。未來將進一步法制化,全面禁用保麗龍浮具、研發環境友善浮具或是不須浮具的環保蚵棚。
延伸閱讀
- 綠色和平公布海鮮大「塑據」:台灣人每年吃下一根1.05克的塑膠吸管
- 那位打造「海洋吸塵器」的少年,在他第二次航行時成功了
- 各國減塑政策來不及,2040年入海的塑膠垃圾將是現在的三倍
- 印尼移工Maya創立台灣第一個移工淨灘團,拾起了超過2400公斤的海岸垃圾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