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光明:瑞典人的「聖露西亞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代的聖露西亞節慶典不一定要以宗教形式舉辦,但香港瑞典教會選擇以此文化傳統來強調基督教教義。
文:梁展章
瑞典的12月是漫漫長夜。那時候,人們都盼望光明來臨。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瑞典人都會慶祝「光明節」,他們稱那天為Luciadagen(聖露西亞節)。
那天,不論在學校或電視上,都可以看見扮演著聖露西亞的女士或女孩。她們穿白長袍,腰繫紅絲帶,頭上戴著由越橘葉編織的環冠,上面還頂著蠟燭。慶祝隊伍稱為luciatåget,帶頭的就是「聖露西亞」,後面跟著由年輕男士或男孩擔當的「星童」(stjärngossar),他們戴著錐形的長帽,手持一枝星星棒,象徵著耶穌出生時向耶穌送上禮物的智者;有時隊伍裡還有薑餅人和聖誕小矮人(tomte)。進入禮堂後,隊伍首先唱出歌曲《Sankta Lucia》,描述聖露西亞如何克服黑暗。然後,隊伍變成合唱團,接連詠唱傳統瑞典歌曲、聖誕歌、基督教聖詩、流行曲等,視乎當天的活動性質而定。瑞典人在聖露西亞節也有特定的應節食物,他們那天會吃lussekatter(藏紅花製的甜麵包)、pepparkakor(薑餅曲奇)和喝glögg(加了杏仁碎、提子乾的熱紅酒)。
誰是「聖露西亞」?
現代的聖露西亞節慶祝方式混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首先,它關乎基督教的信仰。它選取了一位天主教聖女──聖露西亞作為節日主角。聖露西亞來自意大利西西里敘拉古,是一名基督徒,卻被迫與異教徒結婚,她拒絕並把所有嫁妝分送給窮人。她的未婚夫盛怒之下,向統治者告發她基督徒的身分。士兵曾嘗試逮捕和燒死她,但在神的保護下,皆不得其法。可是,她最終在公元304年的12月13日,遭士兵折磨後再用劍殺死。聖露西亞的故事大約於公元1000年,瑞典開始信奉基督教時傳入瑞典。不過,初時還未出現紀念聖露西亞的節日。
第二,露西亞與「光明」的聯繫,也和瑞典的異教歷史有關。當瑞典仍在使用舊儒略曆時,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12或13日,那天北半球會經歷最漫長的黑夜。那時候的瑞典仍是農業社會,人們依賴著農作物的收穫生存,無法抵抗人類無法控制的氣候變更。因此,他們深信要跟所有神明「打好關係」,才能保障他們生活無憂。這「每年最長一夜」也被妖魔化,成為廣為流傳的恐怖傳說,他們認為這一晚邪靈當道,十分可怕,人們必須小心,以免被邪靈攻擊。於是,瑞典人那晚都不會入眠,反而聚在一起通宵吃喝,以互相守衛。「光明」是象徵著希望的重要標誌,也是能夠對抗邪靈的力量。「露西亞」這個名字有著雙重意義,反映著瑞典民族在這「每年最長一夜」那種希望與恐懼交織的感受。「露西亞」Lucia 字源來自拉丁文lux,意即光明;另一邊廂又與黑暗魔王的名字Lucifer 相似。可見聖露西亞節節慶既包含基督教文化,又融合了瑞典的傳統異教觀念,是兩者混合而成的產物。
第三,以唱歌隊伍作為聖露西亞節慶的傳統,很可能源自以前的大學生。當時,12月13日正是學期結束的日子,學生們紛紛返家。在回家的途上,這些穿著白色長袍的學生一邊唱歌,一邊逐家逐戶拍門,希望獲取食物和金錢資助他們的學業。這大群人穿著白袍唱歌的傳統在各個大學城流傳,就成為了聖露西亞節慶典的一部分。
第四,聖露西亞節的節日「主題曲」Sankta Lucia,也是文化融和的例子。這首歌原本是一首意大利的船歌,描述一位思鄉情切的拿玻里船夫,以歌聲唱出他家鄉的美麗景色。此曲在大約1850年傳入瑞典;約1920年代,有人為此曲填上以聖露西亞為主題的瑞典語歌詞,自此它成為聖露西亞節最廣為傳唱的歌曲。
曾經的「選美會」
最後,現代聖露西亞節節慶中選出女孩或女士扮演聖露西亞這個安排,乃源自德國的一種文化傳統,並在19世紀中期開始在瑞典流行。最早於1850年代起,瑞典一些較富裕的家庭開始在聖誕日將小女兒們打扮成天使或「小耶穌」。當天,人們會唱歌、點蠟燭、吃蛋糕和喝咖啡慶祝。不過,竟然是多虧一份報紙《斯德哥爾摩日報》,使挑選「露西亞新娘」成為熱潮。
1927年,該報舉辦了第一屆「露西亞新娘」選舉,讓讀者選出心目中扮演露西亞的最佳人選。最初,它就如一般選美活動,人們都傾向投票給最美麗的金髮女孩成為露西亞新娘。選舉辦得非常成功,廣受歡迎,其他城市紛紛仿效,選出年輕女子成為代表自己城市的露西亞新娘。選舉在1940至50年代風行全國,不過自1960和70年代起,女性主義在瑞典抬頭,人們開始反思露西亞新娘應否以「美」為準則。此後,「金髮的漂亮女孩」不再是露西亞新娘的主流形象。時至今日,瑞典社會的共識是露西亞女孩應該是慈善活動的代表,而且有一副好歌喉。
香港的瑞典教會已經舉辦了聖露西亞節慶典超過十年,是將臨期活動的一部分。其實當代的聖露西亞節慶典不一定要以宗教形式舉辦,但香港瑞典教會選擇以此文化傳統來強調基督教教義。比如說,他們把聖露西亞描述成基督徒的虔誠榜樣和希望的象徵。香港的慶典中,參加者首先唱聖詩和燃點將臨期蠟燭,之後慶祝隊伍才出場。
思鄉的聚會
對於居住在海外的瑞典人來說,聖露西亞節就不只是宗教節日那麼簡單。由於它是瑞典獨有的文化傳統,瑞典人想到它就想起了家,而且它也讓長居海外的瑞典人有機會聚首一堂,在異地體驗自家文化。除香港外,瑞典教會也在英國、意大利、中國內地、新加坡、泰國等地舉辦聖露西亞節慶典,許多瑞典人和當地人都樂在其中。聖露西亞節慶已經逐漸演變為全球公民都可參與的節慶。
Tags:
指引台灣邁向2050淨零轉型之路,玉山安永科技論壇剖析企業投資再生能源及財務策略計畫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減碳淨零時代,公司面臨的最新挑戰,就是該如何轉型成為綠色企業,這不僅牽涉企業的減碳藍圖,更需要滾動式調整財務策略,因應日後可能面臨的能源風險及成本議題。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共同舉辦「玉山安永科技論壇:淨零時代的國家競爭力與企業能源策略規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的深度探討,共同尋求台灣永續成長的下一波契機。
台灣經濟以外貿為大宗,能源轉型勢在必行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童子賢首先指出,台灣2022年GDP達7,626.7億美元,同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9,071.2億美元,意謂台灣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作為經濟成長引擎。面對歐盟CBAM、美國CCA碳關稅的衝擊,攸關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因此必須針對產業的能源策略做縝密規劃,在淨零減碳的路上,期許台灣成為各國學習的優等生。

事實上,碳排放與地球暖化的關聯性,最早回溯1970年代就有學者進行研究,但近五、六年因異常氣候造成大規模災難,促使全球各國、企業、乃至於個人,對減碳議題更為關注。安永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騰龍表示:「淨零碳排不只是口號,絕對是需要落地。特別是台灣在2023年一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證明能源轉型勢在必行,企業須思考再生能源的投資可行性,以及對企業財務的風險影響並及時擬定因應之道。」

針對目前國際減碳現況,台灣淨零路徑有哪些明確指引?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龔明鑫分享,全球目前有151國家宣示淨零排放目標,以及越來越多國際大廠宣示,2050將使用100%再生能源。台灣方面,從2021開始有目標宣示,一路經歷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制定,接著推出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再到2023年法案三讀通過,代表台灣淨零的里程碑,正式邁向法制化施行。
龔明鑫接著提及幾個關鍵數據,預估到2030年前政府將編列近9000萬預算,打造四大供應鏈:光電、風電、電動車、儲能等產業生態系,帶動民間4兆投資,預估可創造5.9兆產值及55萬個就業機會。另外,台灣發展再生能源將主力聚焦在太陽能、風電、氫能、碳捕捉封存技術(CCUS)這幾項重點項目,可望降低台灣的能源進口依賴度,目標要從2021年97.4%,下調到2050的50%以下。

淨零與永續畫上等號,企業如何因應挑戰調整資本策略
台灣12項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中,有一項計畫是「發展綠色金融」,顯見金融與淨零的密切關係,運用融資及金融工具,引導企業落實碳盤查並制定減碳目標及策略。安永財務管理諮詢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監馮熾煒就提到,全球淨零趨勢與企業永續策略緊密相連,在此脈絡下,金管會宣布2026年資本額達到新台幣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必須接軌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永續揭露準則藍圖。
「這項主管機關要求,代表台灣企業未來要定期向投資人揭露永續報告,透過國際通用標準方法來比較永續相關資訊,同時也避免可能漂綠的情事。」馮熾煒表示,為了達到淨零減碳,越來越多企業選擇購買綠電做為最終解決方案,也可從源頭的角度同步解決碳稅的問題,而目前台灣取得綠電途徑的可行方法,主要以「綠電直供、綠電轉供、再生能源憑證」三種方式為主。
對此,馮熾煒提到,企業可依據自身用電模式,以及未來綠電用量期程,設計出不同綠電採購的方案來評估潛在效益及風險,並進一步優化資本配置,制定出企業中長程且高可行性的淨零減碳計畫。

企業擬訂永續策略,不可忽視財務永續
本次論壇最後的座談環節,由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氣候變遷、永續發展與ESG諮詢服務負責人暨執業會計師曾于哲擔任主持人,邀請馮熾煒及兩家業界代表:GE Vernova政府暨公共事務總監王珮馨、Ørsted沃旭能源亞太區資產管理總監楊雅雯,一同分享彼此觀點及作法。
首先曾于哲提到服務企業客戶過程,觀察到永續投資趨勢的三大面向。第一,減碳不再是單打獨鬥,勢必讓供應鏈夥伴願意買單,而且搭配不同解方來執行計畫;其二,企業董事會盤點高層次的淨零願景,相關資本支出計畫必須有配套的具體方案;第三,全台金融機構分行與企業做融資貸款業務時,相當關注企業的淨零進度,若不做轉型,未來勢必拿不到最多訂單。
由此觀之,企業展開永續轉型過程,財務議題是重中之重。企業代表又是如何從財務角度,協助策略有效執行?王珮馨指出,GE身為設備商,除了把碳盤查的範疇一、二、三的每個減碳路徑擬定出來,同時財務長及執行長也積極與各地政府對話,搭配當地獎勵措施政策,幫助企業淨零轉型過程獲得更充沛的資本挹注。

楊雅雯對此議題回應,目前台灣除了自發自用綠電,大部分採用「電證合一」綠電購買模式,也就是將綠電跟憑證綁定採購,因此建議財務長盤點自身企業的用電量,藉此掌握不同再生能源方案的實際成本,協助公司擬定適切的購電策略。馮熾煒也補充,未來綠能與傳統能源的成本會在某個時間點發生黃金交叉,建議財務長持續掌握能源成本趨勢,協助企業達到能源轉型的最終目標。
最後,曾于哲再次強調,「擁抱再生能源實現企業永續成長」的重要性。企業未來談生意的過程,若期待不需再費心思關注再生能源的挑戰,相關做法包含從源頭減量及實際的財務計畫,安永會持續協助企業邁向永續之路,根據具體計畫來逐步執行,確保企業擁有永續成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