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索尼攜手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為何受到日本社會批評?學者:該補貼案使日本廠商更難以競爭

索尼攜手台積電在熊本設廠,為何受到日本社會批評?學者:該補貼案使日本廠商更難以競爭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美、中霸權對抗下,日本政府為了穩定供應鏈,補助數千億日圓,予索尼(SONY)攜手台積電(TSMC)於熊本打造半導體工廠,卻受到日本批評,該補助案既無法提振日本於國際上的競爭力,甚至扭曲公平的貿易,進一步圖利某些大廠商。

近年受到疫情影響,全球產業鍊面臨「斷貨」的窘境,為了保護國內工業順利生產,關鍵零組件——晶片成為各國的戰略物資。日本為了實現「Society 5.0」的願景並防止產業空洞化,政府補助索尼(SONY)攜手台積電(TSMC)於熊本打造半導體工廠,卻受到日本社會批評,該補助案既無法提振日本於國際上的競爭力,甚至扭曲公平的貿易,進一步圖利某些大廠商。

Covid-19影響日本訂定新半導體產業的國家策略

今(2021)年12月8日,全球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網上零售商Wayfair於CEO理事會峰會(CEO Council Summit)中明確地表示,美國經濟、產業供應鏈問題正在改善,但長期修復可能需要更多時間。

網上零售商Wayfair的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Niraj Shah說:「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是在2021年夏天,但現在正緩慢恢復」。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卻認為,建造一座新廠需要3年的時間,因此供應鏈問題至少要到2023年才可以完全解決。

基辛格告訴《華爾街日報》:「我們認為當前正是最糟糕的階段,」他繼續強調,英特爾已經著手整頓亞洲的供應鏈,並預計在美國建設一個「巨型基地」的大型工廠,藉以將生產線移至更接近於晶片需求的地方。

美國交通部長布塔朱吉(Pete Buttigieg)表示白宮正努力緩解港口擁堵的問題,且同時規劃基礎建設擴大支出,解決所有企業面臨的壓力。他說:「我們都知道,只要疫情持續存在,就會在我們所有的供應鏈中戳一個破洞」。

過去一年「晶片荒」的問題持續困擾著各國與企業。以英特爾為例子,今年第3季財報讓投資者感到失望,因為晶片生產停工、運送又遭到阻礙,各種因素,導致英特爾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大幅下降了10%。

汽車產業也因為晶片問題受到沈重打擊。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在接受採訪時不諱言地說:「最終,如果我們不生產只有汽車行業才使用的功能豐富的晶片,我們所有的工作崗位都將面臨風險。」

一塊合格的晶片,並不是能透過一家公司就能夠完成,而是需要千百道工序才能夠出廠到下游組裝成電腦、手機、家電以及汽車。而各產業對應的晶片又有所不同,衍生出來的種類更不計其數。

根據台灣產業鍊資訊平台報告顯示,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為矽智財(IP)設計及IC設計業,中游為IC製造、晶圓製造、相關生產製程檢測設備、光罩、化學品等業,下游為IC封裝測試、相關生產製程檢測設備、零組件(如基板、導線架)、IC模組以及通路等業。

尤其,今年全球半導體供給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就是東南亞疫情爆發。根據台灣媒體《工商時報》報導指出,馬來西亞(Malaysia)近年成為半導體封測重鎮,東南亞在全球封測市場的市占率達27%,馬來西亞就囊括其中的13%,因此當地疫情造成半導體工廠停擺,將帶給產業鏈連鎖反應。

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協會主席Wong Siew Hai直言:「馬來西亞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主要參與者,只要產業鏈上的任何地方出現中斷或波動,整個產業都會受到衝擊,晶片荒問題將更難解決。」

日本政府也察覺到了這個危機,攜手台灣台積電(TSMC)於熊本縣設立的新工廠主攻22至28奈米半導體製程,在日後的無人駕駛、物聯網IOT、以及自動化上是在日本各大汽車及機電產業需要的零件

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社長清水照士對此表示:「這(與台積電合作)將有助於整個産業界的穩定採購」。

名城大學學者細川雅彥告訴《日經財經》,半導體的種類也因領域而異,各國各有優劣,戰略也各不相同。他說在整體情況下,日本不足的邏輯半導體的設計與製造,須由與台灣台積電合作補足。顯然地,無論是中國與歐美的地緣政治影響,又或者在產業調度的考量,先進國家必須要有自主生產半導體的能力成為了普遍共識。

台灣、日本合作的利與弊 學者:該補貼案扭曲了公平公正的貿易

針對日本政府將復興半導體產業的策略,也受到來自各方的批評。研究日本政治學和國際政治的万国時事團隊強調,若從產業政策的政策目標來看,實現半導體的穩定供應,對海外廠商支持,是可以達成目標;但是就大公司而言,成本才是最大考量。這意味著,本土興建的晶圓廠在成本上,是否能和國外大規模生產較勁,打上一個問號。

團隊繼續分析,將競爭分為全球、國內兩個層面。就全球而言,日本政府補助台積電進一步幫助該公司於半導體市場的寡頭壟斷,而且日本企業都無法與之競爭;另以國內來說,也降低了廠商和台積電競爭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說該補貼案扭曲了公平公正的貿易。

團隊指出,雖然日本政府可以宣稱本次補助是,針對半導體的穩定供應,而不是為了加強國內企業的出口競爭力,因此迴避相關法律的爭議。

該研究團隊說,假設海外廠商(台積電)在日本生產的半導體根本不出口,海外廠商的產品在日本國內市場的市占率必然會增加,那公共補貼和日本國內競爭政策就是矛盾的,實際上只是提高了某些企業(日本索尼、台灣台積電)的出口競爭力,卻忽略國內其他公司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