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是台灣第三常見的血癌,如今許多病人的存活可達5年以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多發性骨髓瘤比較好發在老年人,男性會比女性的發生率稍微高一些。劉嘉仁醫師說,過去認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個嚴重不可治癒的疾病,病人存活時間約2年;但隨著標靶藥物的發明及治療的進步,現在許多病人存活可達5年以上。
「免啦!免啦!」七十多歲的老太太擺擺手說,「醫生,我不要治療啦!」
因為骨頭痠痛而就診的老太太,萬萬沒想到最後的診斷竟然是血癌。一聽到血癌,老太太便聯想到打針、住院、化學治療,於是搖頭拒絕。
「你先不用擔心,」醫師仔細地解釋,「你的病名叫做多發性骨髓瘤,目前大多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只要狀況穩定,就不太需要住院。」
聽完醫師的說明,老太太才鬆了口氣,願意接受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血液科劉嘉仁醫師分享,「老太太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合併一些免疫調節藥物及類固醇,讓多發性骨髓瘤得到很好的控制,到現在還是規則的回門診追蹤、治療,狀況相當穩定。」
過去只有傳統化學治療的時代,治療選擇有限,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平均存活大概只有兩年左右,劉嘉仁醫師指出,目前已經有多種標靶治療藥物,可以從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第四線、使用到第五線,都不須使用傳統的化學治療。許多病人的存活都已經到達五年以上,甚至有部分患者能夠達到完全緩解!
源自白血球的癌症——多發性骨髓瘤
在台灣,「多發性骨髓瘤」與「淋巴瘤」、「白血病」並列為三大血癌。多發性骨髓瘤是第三常見的血癌,過去每年台灣大概會新增三百至四百位患者,劉嘉仁醫師提醒,隨著發生率的增加以及診斷的進步,現在每年大約新診斷七百位病人。
多發性骨髓瘤的成因是漿細胞的變異。漿細胞是一種負責製造抗體的白血球,因為基因突變導致漿細胞不正常生長並製造不正常的抗體,就會導致多發性骨髓瘤。最常見的危險因子是年紀大,接觸化療物質或輻射等。

多發性骨髓瘤比較好發在老年人,男性會比女性的發生率稍微高一些。劉嘉仁醫師說,過去認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個嚴重不可治癒的疾病,病人存活時間約2年;但隨著標靶藥物的發明及治療的進步,現在許多病人存活可達5年以上。
被稱為「螃蟹病」的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常見症狀被形容為「螃蟹(CRAB)病」,因為CRAB這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了多發性骨髓瘤的四大症狀。
- C:代表高血鈣(hyperCalcemia),患者會伴隨著噁心、嘔吐、吃不下、脫水、口渴、便秘、腹痛、全身無力或意識昏迷等症狀。
- R:代表腎衰竭(Renal failure),患者會因為腎功能不佳而出現水腫、疲倦、沒胃口、蛋白尿、電解質失衡等症狀,嚴重的病人甚至誘發心律不整或需要洗腎治療。
- A:代表貧血(Anemia),可能會有頭暈、疲倦、全身無力,嚴重時走路會喘或呼吸上氣不接下氣。
- B:代表骨頭痛(Bone pain),當骨頭被多發性骨髓瘤侵蝕,會造成骨頭痠痛,其中最常見的是下背痛,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病理性骨折或神經壓迫。
此外,有些病人會有體重減輕、手腳發麻及反覆感染等症狀。

「由於症狀多變,病人經常會因為不同的症狀而在不同的科別就診,最後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劉嘉仁醫師解釋:「有些患者因為下背痛去到骨科,經過檢查才意外發現病因不單純;或是因為腎臟功能變差,到腎臟科求診後才發現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精準醫療
當患者出現症狀,醫師懷疑可能與多發性骨髓瘤有關時,最初步的檢查是抽血檢驗免疫球蛋白的比例,進一步可以做血液及尿液的免疫電泳檢查。劉嘉仁醫師提醒,「確定診斷時,仍需要做骨髓切片以及全身影像檢查。」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已進入精準醫療的時代,可以運用多種標靶藥物合併免疫調節劑及類固醇治療。劉嘉仁醫師表示,目前大部分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只要依健保的規範及順序使用,可大大減輕病人的負擔。
在患者體能狀況許可時,骨髓幹細胞移植可以讓疾病治療地更徹底、提高治癒率,並延長存活期。若患者年紀在七十五歲以下,體能狀況不錯,都可以考慮作幹細胞移植。「我們會先做一個誘導治療,利用標靶藥物治療合併免疫調節劑以及類固醇,讓病人得到疾病的緩解,待疾病緩解之後,再進行骨髓幹細胞移植。」劉嘉仁醫師表示:「如果能將指數降低90%以上,骨髓移植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進行幹細胞移植前,需用化學藥物將骨髓中的骨髓瘤細胞清空,再進行骨髓幹細胞的輸注。
多發性骨髓瘤復發時該怎麼辦?
「過去一直認為多發性骨髓瘤算是比較不可治癒的疾病,因為多發性骨髓瘤容易復發,且每次有效治療的時間會遞減。」劉嘉仁醫師分析:「但是隨著標靶藥物的進展,以及很多新藥的發明,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成效已大幅提升。」
當病人在第一線治療後復發,醫師會選擇第二線標靶藥物,搭配不同的免疫調節劑作為新的組合治療。劉嘉仁醫師說,後續還有第三線、第四線、第五線標靶藥物,許多患者的存活已可達到五年以上,幾乎都不會用到化學治療藥物。目前認為多發性骨髓瘤比較像是慢性病,是需要長期治療的癌症。

劉嘉仁醫師說,「多發性骨髓瘤的患者年齡較高,常常會因為害怕副作用而拒絕治療,但是現在的治療以標靶藥物為主,副作用較少,也不太需要住院,便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幫助病人維持高品質的生活。」
貼心小提醒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變異所產生的疾病,常會造成頭暈、疲倦、貧血、水腫、骨頭痠痛等症狀。劉嘉仁醫師叮嚀,如果有相關症狀,可能不是單純的老化,應盡快就醫檢查,把握治療時機。
過去認為多發性骨髓瘤是個嚴重不可治癒的疾病,但是隨著標靶藥物的進展,目前已可利用不同的治療組合把疾病控制穩定,幫助患者改善症狀並且兼顧生活品質!
- 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潘柏翰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沉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