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侯友宜「四個開放」的政治邏輯勢必遭國民黨放大檢視,綠營也忐忑不安

侯友宜「四個開放」的政治邏輯勢必遭國民黨放大檢視,綠營也忐忑不安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侯友宜的政治實力與政治資源、民間聲望已經遠遠超出朱立倫,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政治號召」更有2022連任考量,也保留2024可能性,所以他的政治邏輯會被國民黨的「內霸」放大檢驗,與此同時也讓綠營忐忑不安。

侯友宜〈我對公投的看法〉引用「我思故我在」,引起廣泛的迴響。

先說,我在這次四公投的態度,我不投票,因為我不認為這次的公投「題目」,是周延且意在解決問題的。而是國民黨和民團是矛,想以小制大,刺穿蔡政府、倒蘇內閣,而民進黨和國民黨同是盾。

其中,國民黨的矛、盾也是衝突的。這是親美變成反美、當過新北市長的朱立倫搞「四個同意」逼死侯友宜也要挺核四的困境。

侯友宜選擇不進入公投的框框,以哲學思辨公投的目的性與自由意志。他是經過深刻思考,切出一道政治光譜,而把我這種人納入,抽離藍綠定義的公投政治的。

但是侯友宜文字的表現方式,完全沒有打動我。文字與政治功力,遠不如宋楚瑜的「一好三公道」淺顯、直截。宋楚瑜明確表達反萊豬之外,其他三個公投開放,或暗示「踩綠邊」;老宋意在親民黨切割泛藍,和蔡英文交陪。目的明確。

如果要嚴格檢視,侯的千字文收回之前反萊豬的主張,在政治上絕非不表態。而是「四個開放」,不同意國民黨的「四個同意」;侯在政治光譜上踩了「非藍邊」,不成為朱立倫的助力。問題是很少有人看得懂侯友宜的論述。侯營必須用侯友宜孰悉的政治語言,才可能獲取眾人共鳴,這是他登大位路上的困境。

回到侯友宜的「論述」及其政治效應。

不滿他的人分成幾類,深藍、戰鬥藍+挺馬金派、部分朱系人馬、部分綠營人士。

深藍的人很簡單,賭爛所謂「藍皮綠骨」不跟黨中央為伍,因此有人把侯友宜打成「李登輝第二」。侯友宜當然是國民黨,但他不想當傳統國民黨,這是他自信能「政治極大化」的選項。過去是王金平,現在是侯友宜。這就是抓戰犯。

「挺馬金派」和「戰鬥藍」早就合流了。馬英九曾經點名侯友宜的核四立場,這成為部分藍營人士攻擊侯友宜獲取政治、媒體利益的微弱切點。朱立倫陣營如果不滿侯,也只能暗幹在心裡。侯的政治實力與政治資源、民間聲望已經遠遠超出朱。

侯友宜在2024霸氣外露,所以他的政治邏輯會被「內霸」放大檢驗。

民進黨旁觀侯友宜的公投立場和國民黨內戰。「四個不同意」,當然是守勢,1218他們不打算設開票中心,而公投結果只要不傷及蔡政府,不必然施加蘇內閣的政治壓力,不造成對美工作、能源政策窒礙難行,就算過關。侯看似無形、實則有形的「政治號召」,有2022連任考量,也保留2024可能性。

這也是綠營最忐忑不安的。

侯友宜在公投一役選擇了「四個開放」,不傷民進黨。國民黨選擇扭曲侯友宜,硬把公投攪拌進來,不敢面對真相,毫無反思。

這是一場藍綠與國民黨內主流民意的對決。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潘柏翰


“2021台灣公投”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