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關鍵眼中盯】侯友宜千字文就算有私心,若能讓「不想跟著黨投票」的台灣人變多也是好事

【關鍵眼中盯】侯友宜千字文就算有私心,若能讓「不想跟著黨投票」的台灣人變多也是好事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就算是為了自保或更上一層樓,侯友宜能在各方山頭壓力下提出「四個開放」論點,在國民黨內已經算是很大的突破,而這種「政黨不該綁架選民公投意願」的說法,竟同時讓過去幾個月冠冕堂皇用四個(都/不)同意洗版的藍綠兩黨,同時顯得陳腐。

要捧說侯友宜12月13日晚間發出支持「四個開放」的千字文沒包含任何個人算計,那是Duck不必,不過這樣的論述,在藍綠皆以黨意要求支持者公投四選項都要同意或不同意的局勢下,確實能說服——或該說是吸引——許多藍綠惡鬥下離政治越來越遠的公民,甚至將台灣越來越講求衝突的政治現況,稍微導向中間一些。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朱立倫黨主席選前選後種種跡象和布局,其希望2024年總統大選選票上是自己名字的野望已不言而喻,這時候,過去對2024態度一直低調的侯友宜,在此關鍵時間點做出獨特定調,除了想在這場表態就是失分的公投大戰過關,也同時為自己未來的登高之路試探水溫。

用不表態回應檢視若能說服選民,侯友宜的最大弱點可能變成優勢

我相信侯友宜自己也知道,那些關於「侯友宜支持度高是虛的」的分析其實很實際,因為身為地方官,他在民生議題有表現,個人氣場也能親近大眾,加上新北市新遷入人口多、流動高,受傳統勢力的箝制相對較少,每天做漂漂亮亮的事說乾乾淨淨的話,讓民眾開心,民調自然會高。

然而,侯友宜若有朝一日要更上一層樓,勢必得面對過去所有總統候選人都要面對的統獨問題質疑,若在國民黨架構下,要配合傳統藍營的立場,只要他一表態,就會流失另外一方的支持者,這也是直轄市長與總統之間最大的距離。

檢視總會到來,而在他生涯目前遇過最大的「表態危機」裡,侯友宜選擇了不表態。

公投在即  朱立倫戰車掃街(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結果證明,這樣的說法讓雖讓深藍氣殺,但綠軍一時也不知該如何應對,如果侯友宜在之後的從政之路可以善用這招,一直ignore、pending、忽悠,將台灣政治二元的思維逐漸洗去,建構一群「開放派」,或許他原本進攻大位時的弱點,到時反而能為他加分,至少也可以當成擋箭牌。

就算只是避難藉口,台灣支持「四個開放」的人變多仍是好事

當然,雖然這種「理性中立」說法或許對平常不太關心政治、對政黨惡鬥反感的群眾有感,但想想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那句「身為天主教徒我個人反對墮胎;但身為民選總統,我不能將宗教信念強加於民,所以尊重墮胎權利」這種尊重民意也同時宣示個人立場的話,一個政治人物再怎麼不表態,他的行為與決定仍會產生後果,影響我們大家。

但若先不管侯友宜當不當得上總統、說的是不是真心話,能在講究「服從」的國民黨內,在各方山頭壓力下提出這樣的論點,走出一個藍綠這些列寧式政黨內少有人走過的路,已經算是很大的突破。

從公民領域來看,也因為侯友宜發言的影響範圍,是其他所謂「進步派」說破唇舌都無法接觸到的群眾,任何形式的發酵,其實都是改變傳統上定義的保守派的機會。這種「政黨不該綁架選民公投意願」的說法,竟同時讓過去幾個月冠冕堂皇用四個(都/不)同意洗版的藍綠兩黨,同時顯得陳腐。

0nz3ugoibjp6fxa53jfa0mj63hyjxl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如果侯友宜的表態可以吸引到藍綠和藍綠之外的人群,或許表示台灣在多數政客因一己私心,齊力將原本可溝通合作的支持者越推越遠的風氣之下,仍然有一股關心議題而非黨意的力量存在。

或許,侯友宜經過精算後發現,這個藍綠舊勢力皆忽略的光譜中央真空裡,其實充滿了機會。我希望真是如此。

政治人物做一件傷害自己但為社會好的事情,可稱高尚;做一件對自己好也對社會好的事情,倒也無從批評。不論是為公為私,侯友宜能在多數政黨和政客訴求激化民意的當下提出「四個開放」,怎麼樣都比那些用政黨或其他好像更高尚的價值綁架選民印章的人要好。

只要看看仍有側翼粉專在其貼文內框字,說侯友宜發文其實是「四個不同意」的藏頭詩,就知道清楚看到兩方程度的差異。至少在這一回合,侯友宜對台灣民主進步成熟的貢獻,比這些人都大多了。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2021台灣公投”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