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院驚險通過提高債務上限、避免金融危機,桑德斯譴責共和黨:令人難以置信的不負責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財政部的數據,國債在前總統川普的四年任期內增加了7.8兆美元,根據無黨派的稅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的數據,共和黨的2017年減稅法案(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也使美國債務增加了1兆至2兆美元。
因此要通過此法案,必須透過所謂預算和解(Budget Reconciliation)的程序,繞過兩黨在院會中的冗長辯論,並讓兼任參議院議長的副總統投票(使票數成為51:50)打破僵局。
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先前曾大力反對民主黨的提高債務上限的決定,但在上週卻和民主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達成協議,允許民主黨進行預算和解程序,意味著該黨不須任何一位共和黨人的支持,就能成功通過提高債務上限的法案。
民主黨在2021年初通過的3.5兆美金的《美國救援法》(American Rescue Plan),共和黨在2017年通過減稅就業法(Tax Cuts and Jobs Act of 2017),都曾行使預算和解程序。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表示:「這法案的重點是支付兩黨執政時共同積累的債務,所以我很高興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有一些共識。這對美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我們將避免災難性的違約。」
令人驚訝的是,麥康諾在10月才堅稱,他不會配合「任何減輕民主黨執政不當後果的努力」,如今他卻放棄了這個立場,和舒默私下達成協議,他僅在12月14日表示:「如果他們開始另一波加稅和支出,那我們一定又會看到大規模的債務增加。」
事實證明,麥康諾的這個決定不受許多共和黨人的歡迎,尤其是美國前總統川普,他大力抨擊該協議,稱麥康諾是一個「爛掉的老烏鴉」(Broken Old Crow),「沒有膽量好好利用債務上限牌,使共和黨在所有事情上都取得完全勝利。」並要共和黨「擺脫麥康諾!」(GET RID OF MITCH!)
猶他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麥克李(Mike Lee),也批評麥康諾讓舒默進行順利和解程序,他稱未來民主黨可能會更時常利用這種方式繞過參議院的正常監督,來混水摸魚通過不受歡迎的法案。
田納西州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布萊克(Marsha Blackburn)也反對提高債務上限:「民主黨人已經表明,他們願意花費無限的納稅人資金,來推進他們的激進左派議程。今天,我站出來反對左派永無止境的支出,並投票反對將債務上限提高2.5兆美元。我們的國家不應該因為民主黨的災難性經濟政策而深陷債務泥潭。」
保守派共和黨人並警告,如果他們2022年在參眾議院贏的多數席次,重新掌控國會,他們將真正推動削減支出。
新聞來源
- Yellen warns lawmakers that the U.S. could breach its debt limit by Dec. 15.(The New York Times)
- Senate Passes $2.5 Trillion Debt Limit Increase, Sending It to the House(The New York Times)
- Yellen Warns Congress Treasury May Run Out of Cash Past Dec. 15(Bloomberg)
- Democrats to Raise $ 2.5 Trillion Debt Limit to Lift Medium Term(Nation World)
- Senate votes to raise debt limit by $2.5T, avoiding default(Wdef)
- U.S. Congress approves boosting debt limit to $31.4 trillion(Reuters)
- House and Senate vote to raise debt ceiling by $2.5 trillion(CBS)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最新發展:
-
債券躍升通膨時代投資顯學,國內3大美債ETF單日交易破10萬張受矚目 4月前
-
美國舉債上限將到期引發市場恐慌,美企不願坐以待斃自行發債籌資 6月前
-
中國連續減持美債,美國財政部宣布2000年以來首次「國債回購」計劃 7月前
-
美國恐在6月債務違約:財政部長籲調高舉債上限、拜登邀眾議院議長商討債務僵局 7月前
-
矽谷銀行破產動搖美元霸權,中國連續7個月減持美債,規模降至13年新低 7月前
-
拜登發表國情咨文:讚許美國最有能力解決通膨危機,呼籲兩黨攜手取消債務上限 10月前
-
麥卡錫將訪白宮商議美債違約,拜登拒絕「削減開支換取調高上限」, 為何美兩大黨無法取得共識? 10月前
-
美國財政部採特別措施,將從兩筆退休基金取得資源,避免政府債務違約 10月前
-
美國國債是完美的「借雞生蛋」故事,通膨或將戳破這場被隱藏的噩夢 1年前
-
僅25%美國人滿意拜登就職週年執政表現,民眾批「選前畫大餅,選後忘記你」 1年前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