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回應〈真是夠了,士修先生〉:公共議題短兵相接,黃士修從來沒有用「亞斯伯格」來脫罪過

回應〈真是夠了,士修先生〉:公共議題短兵相接,黃士修從來沒有用「亞斯伯格」來脫罪過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你可以不認同黃士修的論述,可以討厭他的中二表演(我也很討厭),但在公共政策領域,他永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引起討論(甚至爭議)的機會,也不放棄任何一個讓論述更向外延展的可能性。

文:葛天沐(亞斯星人,長期關注隱性障礙族群議題的文字工作者)

四大公投前夕,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召開記者會,直接挑明「『若黃士修真的有亞斯伯格症,他需要的是醫療及心理諮商,不是上電視、絕食等行為』。環保聯盟也呼籲媒體,遵守新聞專業倫理守則,不要再繼續採訪有亞斯伯格症的黃士修,以免傷害弱勢團體,強化疾病的刻板影響。」

仍在絕食中的士修,立即回應「亞斯伯格症從來不是我行動的理由,我也從來不會用亞斯伯格症來推卸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同理不是同情」、「不需要為我的行為找理由,把亞斯伯格塑造成一群不能踏入公共場域,需要被隔離靜養的傢伙。」

這番反擊,引來亞斯議題自我倡議者蕭上晏以〈真是夠了,士修先生:公眾人物的無禮,不能用『我有亞斯』來辯護〉一文抨擊,認為士修「不在意外界觀感」的亞斯特質,意味著「拒絕任何形式的溝通」,會加深外界對亞斯這個群體的負面印象,而且抹煞其他亞斯為能與常人溝通所做的努力。

公投結果甫塵埃落定,但關於亞斯伯格與公共議題的討論,才正要開始。

同為亞斯族群,也是認識士修多年的朋友,我想提出我的觀察和看法。

是亞斯伯格,還是找藉口?

確實,亞斯這個族群的困難,包括社交、溝通、單一或侷限的興趣與固執。許多亞斯在成長過程中跌跌撞撞,遭遇一次又一次人際關係的挫敗,只能靠自己累積數據和經驗,摸索出一套應對世界的方法。比較乖順的亞斯如我,早就放棄與眾人為敵,披上社交迷彩(social camouflage)跟世界互動。我想,很多「指教」士修沒禮貌的人,應該喜歡馴化過的亞斯吧?他們聰明、專注又聽話,真的很棒,對嗎?

但士修不是,他沒有從眾。2013年網路社群「核能流言終結者」成立,正是反核運動聲勢最強的時候,當年的309廢核大遊行號稱有22萬人參加,2014年加上林義雄絕食,終究逼迫馬英九政府選擇封存核四,將啟封的決定權交給未來。在這種情勢之下,正常人都知道該選哪一邊。

但士修沒有。他和幾位朋友開始收集核能相關資料,針對反核派的論點,一一提出科學事實和證據,破除核能與輻射的謠言。看著他們對科學的堅持,我總會想到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所說的:「第一個石矛並不是長袖善舞的人發明的,它很可能是一個亞斯伯格發明的;當別人都圍著營火忙著交際的時候,他卻在一旁鑿石。若非自閉症的特性,我們可能至今還住在洞穴裡。」

公共議題短兵相接,不是請客吃飯

坦白說,在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之前,士修所選擇的能源議題,仍然屬於小眾的範圍。「核能流言終結者」在網路上如何嘲諷、打臉,實際上的話語權仍掌握在反核團體手中。要從這個根深柢固、盤根錯節20年的結構中找到突破口,向一般民眾傳達正確的科學知識,進而扭轉國家政策方向,這可是實打實的戰爭。

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將能源議題拉到了全國層級。過去為破除反核謠言而建立的論述,瞬間躍升到面向民眾、政黨、其他族群(例如蘭嶼原住民)溝通,必須發展出涵納輻射、核廢、空污等議題的多元策略。一群科學宅為了實現理念,努力克服社交溝通障礙,站上街頭一票一票地拉連署、投書、宣講,這不是社會化,什麼才是社會化?

你可以不認同黃士修的論述,可以討厭他的中二表演(我也很討厭),但在公共政策領域,他永不放棄任何一個可以引起討論(甚至爭議)的機會,也不放棄任何一個讓論述更向外延展的可能性。在公共溝通的多元策略中,激怒對手露出破綻是手段之一,而禮貌從來不是一個必須被死守的選項。

如果黃士修說錯了,你可以指出他的錯誤。

如果黃士修侮辱人或恐嚇人,你可以告他。

如果你討厭黃士修這個人,可以罵他、嘲笑他。

這些都是士修踏進公共領域,所選擇的作法和必須承擔的後果。

而這一切一切,他從來沒有用亞斯伯格來脫罪過,反而是環保聯盟用亞斯伯格來解釋他的行為,要亞斯伯格看醫生、做心理諮商,並且禁止媒體採訪報導。

標籤原本就有,要做的是破除錯誤標籤

誠然,我所認識的亞斯朋友,包括士修在內,很多有憂鬱、焦慮等病史,需要固定就醫。但是,他們並不是隔絕在人群之外、無法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族群。與其擔心環團跨界來給亞斯貼標籤,給黃士修各種態度和戰略指教,不如花同樣的精力想一想:怎麼給亞斯貼上正確的標籤,讓一般民眾更理解亞斯這個族群?

我真心期盼,再也不用「假裝正常」(pretending to be normal)的那一天的到來。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