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洪災:商場原諒災民趁「水」打劫,網民籲蘋果公司勿捐款給政府賑災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馬來西亞自上週(17日)連下豪雨,導致多個地區發生嚴重水災,也發生商店遭災民洗劫的事件,其中受災情影響的邁丁商場,選擇寬恕為求生存而取走物資的災民。此外,網民也要求蘋果公司勿將善款經由馬來西亞政府處理。
馬來西亞從17日開始下起連日豪雨,多個地區發生閃電水災,全國超過6萬人受影響,其中最富裕的雪蘭莪州是重災區,近日發生多起便利商店遭人趁「水」打劫的事件。馬來西亞的連鎖超市邁丁商場(Mydin)董事長阿米爾阿里(Ameer Ali Mydin)估計,公司損失約馬幣30萬令吉(約新台幣198萬元),這還不包括被劫走商品,但他相信災民是為求生存而被迫搶物資,因此他選擇原諒他們。
根據《星報》新聞畫面,邁丁的太子園分店現場水位及腰,大量民眾擠在邁丁商場門口,場面一片混亂。阿米爾阿里對媒體表示,手持短刀及巴冷刀的竊賊搶走商場的名表及電器。《光明日報》報導,阿米爾阿里表示商場遭人打劫並非飢餓,而是刻意劫走昂貴商品,因此打劫事件已報警處理。不過隨後阿米爾阿里也發文告表示,他選擇同理且原諒偷竊災民,「災民們因為遲來的援助無法繼續過日子,若他們因此偷竊而非心懷惡意的話,我不視他們的行為為犯罪。」他也對於災民在嚴重疫情之下仍然要經歷淹水災害深感同情。
除了邁丁商場外,也有多家連鎖超市、超商遭到災民破門取走物資。《東方日報》報導,而警方隨後也逮捕了31名涉嫌洗劫邁丁商場的印尼籍、孟加拉籍、緬甸籍和尼泊爾籍的移工。
這次水災是由於百年一見的大雨造成,馬來西亞環境及水利部秘書長再尼.烏讓(Zaini Ujang)表示,洗都區(Sentul)的降雨量最高,達到363毫米,「吉隆坡每年降雨量平均為2400毫米,這意味著昨天的降雨量已經超過一個月平均降雨量。」以往季風季只有東海岸州屬會下大雨,但這次整個馬來西亞半島都受影響,目前當局積極動員警察及救援部隊協助疏散受困人群。
馬來西亞首相依斯邁沙比(Ismail Sabri)發文告表示,政府將撥款馬幣1億令吉(約新台幣6.6億元)維修遭受損壞的房屋及公共設施,其中5000萬令吉(約新台幣3.3億元)將撥給國家賑災基金會,而每戶受影響家庭將有馬幣1000元(約新台幣6603元)補助。馬來西亞多個政府組織推出各項配套措施協助災民紓困,非政府組織也積極到現場支援及向民眾募資生活用品。
Kenyataan Media
— Ismail Sabri (@IsmailSabri60) December 20, 2021
Mesyuarat Khas Penyelarasan Bencana Negara.https://t.co/SceiGPMWJf pic.twitter.com/nYNlzjsm3X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21日在推特上指出,該公司將協助馬來西亞、菲律賓遭受颱風及洪水的救災工作。不過許多馬菲兩國的網民們紛紛留言要求蘋果公司勿透過國家政府捐贈資源,而是將善款轉移到非政府組織。網民們留言寫道「菲律賓政府並不能好好處理捐贈項目,請轉至副總統辦公室,她會提供更有效的解決方案。」、「請勿捐給政府,政府會偷錢。」等,顯示出兩國人民對政府處理善款抱持懷疑態度。
https://t.co/7L8VeYMXzV pic.twitter.com/imwB72E2uC
— pi (@abchasefg) December 23, 2021
官方最新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全國有7個州屬淪陷,逾1.7萬家戶受影響,已開放386個收救災中心。至今死亡人數已攀升至33人,仍有多名失蹤人士。
新聞來源:
- Floods: Mydin supermarket estimates hundreds of thousand ringgit losses(星報)
- Mydin:不包括被搶劫 太子園分店蒙受30萬損失(光明日報)
- 邁汀寬恕災黎搶劫,“援助緩慢他們只圖存活”(當今大馬)
- 闖太子園Mydin搶糧充飢 警逮捕31外籍人士(東方日報)
- Flood death toll in Selangor and Pahang rises to 33(馬新社)
- Peninsular Malaysia hit by "1-in-100-year" rainfall, gov says amid severe flooding(海峽時報)
延伸閱讀:
- 馬來西亞洪災5.1萬民眾撤離,電子供應鏈受損停工,專家:台灣廠商短期可望受惠
- 今年最強超級颱風「雷伊」襲菲律賓南部,十萬人逃離家園
- 菲律賓救災錢不夠,杜特蒂將動用總統辦公室經費與各部會籌資百億披索救急
責任編輯:駱芷萱
核稿編輯:杜晉軒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