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年僅35歲、極左派的柏瑞克當選智利總統,全球新自由主義是否將走入歷史山洞?

年僅35歲、極左派的柏瑞克當選智利總統,全球新自由主義是否將走入歷史山洞?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柏瑞克在本次選戰中,將矛頭直指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他曾提出的經典口號為「如果智利是新自由主義的搖籃,那麼它也將是墳墓。」

文:向駿(中華戰略學會理事,《拉丁美洲經貿季刊》創刊總編輯,智利國家政治及戰略研究學院〔ANEPE〕教授)

11月21日,智利總統首輪選舉共有七位候選人,結果無人得票超過50%,得票率前兩名的候選人在12月19日第二輪的對峙中,年僅35歲的左翼聯盟候選人加夫列爾・柏瑞克(Gabriel Boric)以55.87%得票率擊敗55歲的右翼聯盟候選人安東尼奧・卡斯特(José Antonio Kast)。「紐約時報」認為柏瑞克是繼阿言德(Salvador Allende)後最自由派的總統。他將於明(2022)年3月11日就職。

今(2021)年5月15至16日舉行的制憲會議代表選舉可算是大選前哨戰。155名成員中的138名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其他17名由原住民選民直接選舉產生。重新選舉制憲代表是智利國家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變革,制憲會議是全球第一個由男女代表均等、具有很強包容性的機構,鑒於其特殊性智利媒體將其比喻為「改變遊戲規則的時刻」。

根據選務機關統計,制憲會議代表選舉的投票率約為42.5%。選舉結果由執政右派聯盟組成的「智利前進」僅獲得37個席位,將無法在制憲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前中左翼執政黨聯盟獲得25個席位。獨立人士和左翼聯盟表現則出乎意料,分別贏得65個和28個席位成為選舉場上「一股清流」。

面對選舉慘敗的總統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承認智利人民「已經向政府和傳統政治勢力發出明確的信號:我們沒有與人民的要求和願望保持一致,我們正受到新的表達方式和領導風格的挑戰。」今年7月4日舉行第一場制憲會議,標誌了該國落實憲政民主的重要階段。智利變天至少有以下三層面的影響。

從國內層面看,柏瑞克挑戰嚴峻

本次二輪選舉是極左與極右對決,且由首輪「第二名」獲勝實屬罕見。柏瑞克發表勝選演說表示「我們是在公共生活中出現的世代,要求我們的權利受到尊重,而非受到如同消費產品或貨品般的待遇。我們知道,無論貧富都要公平對待,我們將不再允許窮人繼續為智利的不平等付出代價。」

智利過去40年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中,放棄了工業化道路,重新確立資源「出口導向」戰略,主要出口商品為礦產品、林產品、漁業產品和農產品。雖然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但產業結構並無根本改變,在全球價值鏈中長期處於中低端,國民收入總量增加幅度有限,這也就決定了智利政府無法通過大幅增加稅賦和提高社會福利來實現收入再分配。

相關資料顯示,自初選以來,由於國內宏觀經濟政治環境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外資正在加速逃離智利,難怪柏瑞克在選戰後期與智利共產黨「劃線」、「切割」,一方面在古巴、委內瑞拉和尼加拉瓜問題上堅持自己的立場,另一方面對是否讓智共加入新內閣,採取模稜兩可的模糊態度。

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選民對共產黨的不安,進一步排除了對「智利的委內瑞拉化」(Chilezuela)的恐懼。以全球排名第二的鋰電池製造商「智利化學及礦業社」為例,大選當天股價損失14%,因為柏瑞克計畫成立一家國營鋰電公司。

柏瑞克雖承諾要將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國家之一的智利打造為「福利國家」,但面對左右分裂的國會恐非易事。12月19日同時舉行的國會選舉結果,左派政黨僅以些微差距險勝右派。眾議院的155席中左派政黨獲79席、右派政黨75席、無黨籍1席。參議院的50席中,左派政黨拿下23席、右派政黨25席、無黨籍2席。鑑於下屆國會左右勢均力敵,智利狄亞艾戈波特雷斯大學(Diego Portales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佛恩特斯(Claudio Fuentes)認為,新總統很難在短期間拿出大刀闊斧的變革。

AP_2135403945906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從拉美層面看,恐掀粉紅浪潮

今年還有另三個拉美國家透過大選向左轉或維持左傾。先看選戰和智利極其相似的鄰國秘魯。4月11日總統選舉共有18位候選人,結果得票最高的竟然是左右最極端的兩位,可見社會兩極化之嚴重。6月6日第二輪決選,許多選民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心態看待,結果左翼自由秘魯黨候選人佩德羅・卡斯提略(Pedro Castillo),以得票率50.13%小勝右翼人民力量黨候選人藤森惠子(Keiko Fujimori)的49.87%當選總統。

其次是奧蒂嘉(Daniel Ortega)於11月7日再度連任尼加拉瓜總統後,旋即於12月10日宣布和台灣斷交並與中國復交。末看11月28日宏都拉斯的總統大選,結果自由重建黨候選人前總統賽拉亞(Manuel Zelaya)夫人秀瑪菈・卡斯楚(Xiomara Castro)獲51.12%選票當選。

宏國因去(2020)年飽受新冠疫情與風災折磨,國內生產總值下跌了9%。截至2020年底公共債務已逾130億美元,相當於該國GDP的55%。這些債務中有84.5億美元為外債,導致該國每年在編定國家預算時,必須撥出超過GDP的30%來償還債務。

至於拉美最大國巴西,自去年以來因疫情屢屢失控,經濟復甦勢頭不振,右翼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光環消退殆盡。尤有甚者,今年3月8日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判決將前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在巴西石油公司貪瀆案的指控與定罪作廢,等於提前展開2022年總統選戰,左翼勢力恐將班師回朝。

從全球層面看,新自由主義恐邁入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