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同富裕」開啟北京央企出走潮:總部遷移首要考慮中西部,「東西均衡」縮小貧富差距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國推動產業重組,央企開啟一波出走北京潮,今年以來陸續有第7家央企總部搬離,專家強調,中國東西區域發展要均衡,未來3年將成為北京央企密集出走期。
中國強化共同富裕,推動產業重整,開啟一波北京出走潮,截至今(2021)年12月27日,已有7家大型央企決定離開,往北京外或中西部落戶。中國國資改革專家李錦強調,未來央企除了要考量經濟發展外,還要更注重「東西均衡」,未來3年將成為北京央企密集出走期。
中國產業重組,央企掀出走北京潮
中國為了境內「東西平衡」,將加速央企總部疏解出北京。12月25日國資改革專家李錦對外指出,央企的新總部落地時,除了要考慮經濟發展,更要注重區域平衡。
中央直屬企業(簡稱央企):央企直接由國資委員管理。央企都是全國所有制企業(簡稱國企),而國企未必是央企。央企都是中國都是各行的領頭企業,例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規模極大多為壟斷型企業。
他認為,此次央企總部遷移首要考慮中西部,並且啟動大企業帶動地方的戰略,藉機會調整中西部經濟結構和布局,強化西部發展,縮小東西區域差距,而未來3年內將是密集遷出期。
中國媒體《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央企離開北京的腳步明顯加快,今年已經有7家大型央企決定離開。北京外落戶的央企,包含:中國稀土集團、中國電器設備集團、中國星網集團、中國石化控股,以及選擇外遷的中國電子、中國船舶和三峽集團。
李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我認為央企過度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未必合適,對總部落地上海的央企數量要控制,天花板應該在10家左右,中西部要驅動,東北則要穩」。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學者石碧華日前撰文強調,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將邁入協調發展的階段,促使成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也是未來中國變動的大趨勢。
科技、軍工有關的央企總部仍留北京
李錦認為,一部分和科技、軍武工業有關的央企,仍會留在北京外,更多的央企會轉移到雄安,尤其是資源能源型的企業,另外的央企則會跑到其他市場。另外,他對東北下了評語,東北是糧倉的定位,代表中糧、中儲糧及中農等央企遷入機率大。
企業搬離事小,但是人員安置卻是問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央企職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若不願意外調,將留在二級單位或者分中心。
《關鍵評論網》詢問從北京來台灣讀研究所的中國留學生David表示,在中國要進入央企工作必須要有好幾輪的面試,包含初試、複試還有終試,特殊的企業甚至要4輪才有可能進到裡頭工作。
他說,過去幾年許多他這輩的年輕人,比較不願意到央企工作,雖然薪資穩定但是薪水和外企還是有差別,不過近來卻發現身邊朋友圈也開始聽聞要到央企或者國企上班的聲音。
David說,這可能和房價有關係,據他朋友和他分享,在某些央企中有機會以便宜的價錢買到一套房子,而且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經費」可以使用,也不失為一個穩定的好選擇。
至於面對央企搬離北京潮,是否會改變年輕人進入央企的想法,他回答,主要還是看「福利」,像是額外的加給、補助之類。他也贊成央企為了區域發展考量央企在各地落戶,他說中國還是要走向共同富裕,縮小貧富差距,這些對人民都是好的。
延伸閱讀:
- 北京合併多家國企成立「中國稀土集團」,主導未來再生能源關鍵原料、制衡歐美
- 中國戰略重組稀土3大巨頭打造世界級國企,美日澳印合作抗衡「稀土武器化」
- 「舉國大公司」的崛起:西方公司如何對抗資源無限的中共指導企業?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Ep1:氣候變遷引發飢餓浩劫,我們如何即刻救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與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對談,帶領觀眾一窺全球正面臨的嚴重氣候變遷、迫切的糧食危機,以及世界展望會在全球各地展開的救援任務。
於5月3日首播的《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由李漢威、蔡尚樺聯手主持,與資深媒體人范琪斐對談,除了帶領觀眾一窺全球正面臨的嚴重氣候變遷、迫切的糧食危機,也帶觀眾認識世界展望會在全球各地展開的救援任務,並邀請各界一同付出行動,與世界展望會一起集結眾人之力、力挽狂瀾,守護飢寒交迫的社區家庭與兒童,同時醫治急需挽回的自然環境。
人類生活正備受考驗,而此刻的我們仍有機會扭轉命運。
全球氣候變遷,引發嚴峻糧食危機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目前全球約有40%人口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且約有33~36億人正生活在極易受到氣候變遷衝擊的環境中。當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人類與其依存的生態系統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愈來愈高。
而全球極速暖化、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象,也引發物種滅絕、蟲媒傳染病、生態系統崩潰、致命熱浪、缺水和農作物減產等後果。事實上,在NASA最新的研究也表示,最快在2030年,氣候變遷就會影響全球玉米和小麥的生產;而這項結論,也呼應了聯合國IPCC發布的《氣候變遷與土地報告》。如果不採取有效的因應措施,到了2050 年,氣候變遷將導致全球糧食產能下降5~30%。

當家庭受困於飢餓,最大的受害者竟是兒童

氣候變遷導致乾旱造成農作物歉收,或是洪水沖毀農作物及房屋,導致資源更少,導致部落間及國家間為了爭奪資源而爆發衝突。更令人難過的事實是,兒童是對氣候影響最小的族群,卻是氣候變遷下的最大受害者。
由於在家庭生計捉襟見肘時,某些脆弱地區的家長,往往將童婚視為撫養子女的唯一辦法;此外,還可能迫使兒童從事危險的勞動工作以協助生計,卻讓他們處於剝削和虐待的嚴重危機。家庭暴力、人口販賣、童婚以及童工問題等,種種暴力不但嚴重影響脆弱兒童的身心狀況,也剝奪了兒童的基本權利與未來前途。
此外,來賓范琪斐也強調,氣候難民、飢餓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且正在擴大蔓延中。當災難發生,首當其衝的是弱勢國家、弱勢人民,以及老弱婦孺等弱勢族群。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弱勢兒童,背負著悲慘命運,令人不忍卒睹。然而,除了感到悲痛沈重以外,我們也要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做出改變行動的人。

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三大策略-緊急回應、調適、減緩
「一個地區的糧倉受到影響,生活在地球村的每一個人都必須共同承擔。」氣候變遷造成的毀滅性後果,迫使流離失所的人數創歷史新高,全球正在與本世紀最嚴重的飢餓危機抗戰,而你我都肩負起一定的責任。
例如:人道救援第一線的世界展望會,總是在第一時間搶救因遭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區域和家庭,並針對緊急程度分別訂定短、中、長期的執行策略,恢復家庭與社區生活的韌性,提升居民災變的應變力與經濟彈性,以及促進兒童的長期福祉與發展。具體來說,世界展望會三大行動策略,包括:
- 緊急回應:世界展望會首先提供挽救生命的急迫性服務。例如:供給糧食、臨時居住所、乾净飲用水、簡單醫療設備,以及心理支持。
- 調適:世界展望會與當地社區一同尋求能有效減少氣候變遷危害的策略和措施,以事先預防的措施,減少損害、提升韌力,並開發有益當地生計的機會。
- 減緩:主要是針對溫室氣體減量,規劃長期措施。例如:透過減少排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或將溫室氣體以吸收儲存的方式,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含量,以推遲、甚至避免氣候變遷發生,降低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例如:在世界展望會的宣導下,當地居民改為使用低耗能爐具,取代傳統用大量燒木頭;或是運用生質沼氣煮飯系統,善用農業廢棄物、動物糞便產生沼氣,進而轉化成燃料,減少多於碳排。另外,世界展望會也會幫助地區建設太陽能等再生能源。

若不立即作出改變行動,災難將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個角落,別等到發生到我們身上時,才後悔莫及。
為孩子迎戰氣候變遷!飢餓三十救援專線:(02)8195-3005 即刻救援動起來

關於《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
由《國際大風吹》李漢威、金鐘主持人蔡尚樺聯手主持,每集《國際大風吹|行動講堂》直播節目將邀請重磅來賓,帶大家深入淺出、探討急需人們重視的國際議題,並呼籲各界付出實際行動,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展開即刻救援。